百岁神人范长生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活上100岁的仅有四个人:130岁的大彭国(今江苏徐州铜山)始祖彭祖,136岁的唐代寿星李元爽,101岁的养生学家孙思邈,还有就是西晋时期的重庆黔江人,活了100岁,被称为神人的范长生。
神仙范长生乱世取道
218年,范长生出生于涪陵丹心(今重庆黔江)巴人的范氏土著豪族。家族富裕阔绰,人丁兴旺,加之前辈素谙耕读,家学渊源,范长生从小博学多能,占卜术数、天文地理、书法医学、修身治国……无所不知。青年时便担当起操持家族的重任。
蜀后主延熙十一年(248年),刘禅继位已25年,涪陵郡谋反,车骑将军邓芝率兵征讨。平定后,朝廷为免再生事端,将涪陵郡五千余户人家(巴人的后裔)强行迁往成都,其中就包括范长生大家族。
当时正值三国中后期,许多处于战乱的人们,为摆脱现实苦难的困扰和寻求精神的寄托,选择皈依宗教。人生的无常,战乱的苦难,民生的萧条,百姓的迷惘,以及以蜀汉政权为代表的汉族当局对巴人土著的歧视之苦,深深地伤害和刺激了范长生。
范长生家族来到成都后,正值道教始祖张道陵创建的“天师道”深得人心,信众甚多,正盛极一时,范长生即刻加入了天师道。他于是定居在了成都西山(今都江堰青城山),潜心苦学道义。由于他注重信义,博学多才,深得天师道教徒的敬服,后来被拥为成都一带天师道的首领。
范长生之师张道陵
经过50多年的精心传道、善心待人、休养生息、口碑传颂,范长生声名远播,被众人奉为神仙,崇拜者络绎不绝。他已拥有土地、军队、部曲(家仆和家丁),领有千多户人家。
那时,西晋惠帝司马衷在位,秦、雍二州连年旱荒,略阳、天水等六郡氏族和汉人等难民流亡到至梁州、益州来讨食。流民领袖、巴人板楯蛮首领李特也率民由汉中入蜀。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朝廷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李特和弟弟李流便利用流民的怨怒,于公元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
在起义军和官军的战斗相持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插曲:官军罗尚将军的参谋徐舆看中了范长生这股道教力量,他向罗尚要求为汶山(今四川理县一带)太守,联合范长生,共同攻打李流,但罗尚不许。徐舆十分怨怒,于是率部归降了李流,李流封他为安西将军。
徐舆是涪陵人,与范长生算是同乡,通过徐舆的游说,范长生不断资助给流民军急需的粮食和帮其招募兵马。李流的军队有了粮草和兵源后如鱼得水,迅速摆脱了困境。304年,李流的儿子李雄攻下成都,两年后称帝,建国号“大成”。
李雄成都称帝
李雄夺取政权后,曾一度恭迎范长生进宫,想请他来当皇帝。一方面是慑于范长生在蜀人中的崇高威信,其凝聚人心、统驭能力和经济实力远超自己。二来若没有范长生最后助推他的那“一把火”,他也不可能得势,也想感恩。
满腹韬略的范长生深谙政道,没有应允。一是出自于李雄手下的那一批流民,人人都是野骡子,他难于把控。二是他已88岁高龄,李雄才30岁,何以领导这个初生之犊?三来,他的初心在颐养天年,弘扬道法。
李雄没有亏待这位高人,亲自大驾迎范长生进宫。封范长生为丞相,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西山侯。经济上,他的部曲不负担徭役,他的土地也不向大成政权输纳租赋。他成了十足的封建贵族,既有土地,又有依附他的农民,还获得豁免赋役的特权。
此时的范长生虽已是耄耋之年,却精通君臣之道。老少同心,君臣和谐。在范长生“清心寡欲,敬天爱民”及其“休养生息,薄赋兴教,切莫穷兵黩武”的劝导之下,大成政权宽和政役,轻徭薄赋,建官学,兴文教,端风化,罚不妄举,刑不滥及,恩威远播。来称臣依附者日渐增多,大成也一度昌盛于世。
范长生在辅政之余,潜心深研养气之道、养神之道、养形之道、养食之道,成为道家始祖张道陵之后最有成就的道学先师。被后人誉为“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范长生、李八百、严君平、尔朱洞)之一。
公元318年,范长生以百岁高寿辞世。后人在青城山为其立庙,名“长生宫”,尊崇他为“长生大帝”。宋代诗人陆游曾到此游览,吟诗说:“碧天万里月正中,清夜珥节长生宫。”
范长生的故里黔江县城,建有范公祠,可惜在1990年扩建新城时搬迁了。
清康熙初年,彭水县为纪念道家神人范长生,在其诞生地——迁乔乡(今重庆彭水县长生镇)水田坝,修建了道家寺院——长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