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批判型思维方式的形成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中国文人的占卜迷梦
有一个文人屡试屡败,第三次进京赶考时,他住进了一家以往经常投宿的旅店;考试前两天,他接连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文人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一把雨伞;第三个梦:文人和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只是这对表兄妹却是背靠着背一起躺在床上!……
文人认为那三个梦应该隐藏有某些不为人知的神秘含义,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赶紧去找庙公解梦!庙公一听随即拍案大声说道:“哟,你还是早点回家去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种’吗?戴了斗笠还打伞,那不正代表‘多此一举’?和表妹脱光了衣服、背靠背躺在床上,那叫“没戏唱”呀!”……
文人一听顿时感到心灰意冷,他一回旅店就收拾行李准备要返乡,店家老板不解地问他:“明天就是考试的日子,你怎么会选择放弃而在今天折返家乡?”文人如此这般地诉说了一番,店家老板哈哈大笑地说道:“哟,我也是解梦的专家!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应试才对!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正是‘高种’吗?戴了斗笠又打伞,那说明你这次的应试是‘有备无患’!和你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背靠背躺在床上,那代表你“翻身”的机会就要到了!”文人一听,于是振作起精神去参加考试,结果他高中了“探花”!
(二)德语作家的精神炼狱
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揭示了《没有个性的人》。不同于以往小说的特色:“小说家有三个基本的可能:讲述一个故事(菲尔丁);描写一个故事(福楼拜);思考一个故事(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小说家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并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伟大作家。小说形式上有古典小说的流风余韵,但本质上却是现代派中的现代派。尤其是将“思想”当作了文学描写对象,又能改革小说的深度,这与作者是一位哲学博士大有关系,他吸纳了同时代哲学的最新成果,因而写出这样一部杰作。
《没有个性的人》说得上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的集大成之作,——当然也可以说,是对欧洲文明的彻底颠覆乃至终结之作。因为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根本无法概述,内容往往不得要领。对作者置身其间的现实世界的关注,无疑是小说的层面之一;在这一点上,穆齐尔比卡夫卡犹有过之,他笔下有针对性的讽刺意味更强。然而,他们同样拒绝直接描摹现实。卡夫卡写的是寓言;作为《没有个性的人》主体的“平行行动”,也可以被看作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概括,是现实层面之上的另一层面。至此,穆齐尔便与卡夫卡分道扬鏣了。卡夫卡是内敛式的,他把寓言挖掘成一口深井,直达我们整个存在的根本;穆齐尔则是弥散式的,对他来说,寓言只是由头而已,是他的思想和现实的一种链接。小说的主人公乌尔里希说:“人们必须重新夺取非现实,现实不再有什么意义!”《没有个性的人》写的正是从“现实”向着“非现实”的演化过程,不过这一过程未必体现为时间向度或因果意义上的序列,而首先发生于各个环节,它有着不同的方向;就整部作品而言,虽然情节上有所进展,却始终均匀地保持着“现实—非现实”的状态。
科学训练思维方式
对于咨询者来说,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科学训练来加以强化。这种学习方法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重视。咨询者置身于复杂多变的问题式情境之中,通过让他们参与到解决真实问题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学习隐蔽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发展出自主学习的技能和能力。
组织小组:介绍;创设气氛;介绍各自的角色(包括促进者)开始一个新问题。
1.设置问题
(1)学生内化问题。
(2)描述需要做出的产品或行动。
(3)分配任务(记录员甲在白板上记录,记录员乙从白板上抄下来,并具体到发言人)。
(4)白板的使用:已知事实想法(假设)学习要点活动计划追踪通过探索得到的与生成的假设有关的信息学生与问题有关的推测。他们可能会涉及因果关系、可能的解决方法等,学生列出解决问题所需要进一步知道和理解的内容,为解决问题需要完成的各种具体任务。
(5)推理、解决问题:不断重新表征问题,分析和综合白板上列出的见解。对白板上各列内容的加工方法已知事实想法(假设)学习要点行动计划分析、综合、再综合扩展/聚焦确定/修改形成计划。
(6)形成对可能达成的结果的信念(commient)(尽管很多东西还有待学习)。
(7)学习要点的形成和分配。
(8)资源确定。
(9)后续阶段以及最后期限的时间安排。
2.后续行动
(1)讨论、评价所涉及的不同来源的信息。
(2)再次检验问题:应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修改所列出的假设已知事实、想法(假设)、学习要点、行动计划,应用新知识,再次综合修改如果必要,确定新的学习要点重新设计决策。
3.作出结论之后
(1)知识提炼与总结(形成定义、图表(diagram)、列表(list)、概念、抽象、原理)。
(2)对以下几方面自我评价、并接受小组成员及促进者的评论: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推理;利用各种资源发掘信息;在小组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得精练知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PBL过程中有两条相互交织的重要线索,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初始问题、形成思维假设、检验思维假设和修正思维假设的过程,这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其二为辅助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要点逐步形成,由此引发出查询和探索的活动,是围绕着问题解决活动而进行的丰富的求知活动。第一条路径是问题解决活动的中心线索,通过问题解决本身促进理解的生成和深化,后者则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不同学习途径的整合。
思维训练题目
1.过去的几十年里,爱情类小说占全部小说的销售比例从2%提高到了10%。其间,对这种小说的评论也有明显的增加。一些书商认为,爱情小说销售量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有促销作用的评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
A.爱情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读者。
B.爱情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人读科幻小说的评论。
C.爱情小说评论文章的读者,几乎都不购买科幻小说。
D.爱情小说评论文章的作者中,包括著名的科学家。
E.爱情小说的评论文章的作者中,包括因鼓吹性自由而臭了名声的作家。
2.一个英国议员提出,必须对本州不断上升的监狱费用采取措施。他的理由是,关在单人牢房里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每天高达132美元。即使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也不难在最好的饭店里找到每晚的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以下哪项能构成对上述美国议员的观点及其论证的恰当驳斥?
(1)据州司法部公布的数字,一个关在单人牢房里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每天125美元。
(2)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很难在最好的饭店里找到每晚的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3)监狱用于犯人的费用,和饭店用于客人的费用,几乎用于完全不同的开支项目。
A.只有(1)。
B.只有(2)。
C.只有(3)。
D.只有(1)和(2)。
E.三个全都有。
3.一项跟踪调查显示,在各种商品的电视广告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逐年降低。根据心理学常识,观众印象较深的往往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而中间播出的广告记忆就浅得多。
下面哪项能使得第二个事实成为对第一个事实的一个合理解释?
A.在从电视广告里见过的商品中,一般电视观众能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大约还不到一半。
B.近几年来,被允许在电视节目中连续插播广告的时间逐渐缩短。
C.近几年来,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逐渐缩短。
D.近几年来,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所占用的平均时间逐渐增加。
E.近几年来,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中所出现的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
4.在司法审判中,所谓肯定性误判是指把无罪者判为有罪,否定性误判是指把有罪者判为无罪。肯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判,否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放。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某法学家认为,目前,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是否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足够的好,就看它的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有力地支持上述法学家的观点?
A.错放,只是放过了坏人;错判,则是既放过了坏人,又冤枉了好人。
B.宁可错判,不可错放,是“左”的思想在司法界的反映。
C.错放造成的损失,大多是可弥补的;错判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
D.各个法院的办案正确率普遍有明显的提高。
E.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
5.一位海关检查员认为,他在特殊工作经历中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准确地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他的根据是,在海关通道执行公务时,短短的几句对话就能使他确定对方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人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违禁物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海关检查员的论证?
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Ⅲ在他认为可疑并查出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是无意地携带的违禁物品。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E.Ⅰ、Ⅱ和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