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真假美猴王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在《西游记》中非常出彩,电视剧播放到这一桥段时,大家自然也看得津津有味。
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使一样的金箍棒,有着一样的本事,都说自己是真的,唐僧念紧箍咒两个都说疼。不仅唐僧、八戒、沙和尚分不出真假,就是众天神、观音菩萨、玉皇大帝也认不出来。
最后,如来佛说假悟空是六耳猕猴,用钵盂罩住,让孙悟空把他打死。
只是,假悟空真的是六耳猕猴吗?又为什么要让孙悟空亲自将他打死?
其实,假悟空根本就不是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哪有这么大的本事?孙悟空乃是天地生成的一个猴精,他天生神力、变化多端,或许几万年、几十万年才产一个,怎么可能随便一个六耳猕猴就拿得动金箍棒、会驾筋斗云?就算六耳猕猴也是一个猴精,能够变化成孙悟空的模样,他却如何能变出金箍棒、如何能有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本事?更关键的是,为什么唐僧和观音菩萨念紧箍咒他也头疼?
那么,谁能够变出一个假悟空来,还变得那么像、那么神通广大,甚至紧箍咒都能远程控制他呢?
整部《西游记》里,没看到有哪个神仙或妖怪能够做到,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孙悟空自己。
而且,孙悟空变出另外一个自己,非常轻松。
他不止一次变出自己,有时候甚至成百上千地变,所谓“身外身法”。
所以,假悟空不是别人,就是孙悟空自己。
我们且看原文。
一“真”一“假”两个悟空在半空打斗,直打到西天如来佛处。此时,如来正在说法,看到他们两个,便起身离座,对大家说道: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第五十八回)
注意,如来这里说的“二心”,而不是“二人”或“二怪”。
而且,原文对真假悟空是如何描述的呢?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第五十八回)
说得很清楚,孙悟空生了“二心”。假悟空就是真悟空的“二心”,而人有了“二心”,就会生出“祸灾”。所以,要把“二心”除掉。
孙悟空生了什么“二心”?他为什么要变出另一个自己?
我们在前面提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这里再加以总结概括。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所谓“我”其实包括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通俗地说,就是“本来的我”“原始的我”,即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超我,通俗地说,就是“超越的我”,即后天不知不觉强加在“我”当中的社会规范;自我,通俗地说,就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缓冲环节,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也要照顾超我的约束。
比如说,你的面前摆着一块你非常喜欢的巧克力:
本我:我要痛痛快快地吃一场。
超我:不行,吃巧克力会胖,找不到对象了。
自我:那就少吃一点吧。
前面也说到,花果山时期的孙悟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实际上就是他“本我”的体现——他是一只石猴,既原始又顽劣,他不知道,也不管什么社会规范。但是后来到了天庭,他的“本我”就遇到了“社会”的阻滞,“社会”要求他还必须建立一个“超我”,要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孙悟空不愿意,于是他大闹天宫,最后被镇压在五行山下。
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人,路过五行山。孙悟空主动跟观音认错:“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此时的孙悟空,真的知悔了吗?
或许有一点,但从根本上说,还没有。
他不知道他的“本我”是需要约束的;他还认为自己有“无穷的本事”,只要谁不服就用金箍棒说话。
所以,在唐僧哄他戴上紧箍圈以后,问他以后是否还听话,孙悟空虽然嘴上说“听教了”“不敢了”,但是:
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第十四回)
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亲教育我们,说这个应该做,那个不应该做,我们真的认同了吗?
只是嘴上认同,心里还在嘀咕。
年轻的时候,尤其是青春期的时候,正是“本我”旺盛的时候,也是“超我”全面“侵入”的时候。因为我们即将进入社会,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我们非常不适应,“我”开始分裂。
孙悟空朝唐僧挥起金箍棒,唐僧又开始念紧箍咒,孙悟空头痛欲裂,只得求饶:“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
但是同时,听说紧箍咒是一个老母教给唐僧的,他又大怒:
“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第十四回)
他仍要打上南海!他的“本我”依然蠢蠢欲动!
而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恰恰发生在孙悟空又一次打杀人之后。
第五十六回,孙悟空杀了几个强盗,唐僧认为他们虽然不善,但罪不至死,孙悟空却不以为然,还说“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
意思就是说,我就杀人了,你能拿我怎的?
后来,又把杨老汉儿子的头割一来,血淋淋的提在手上,拿给唐僧看。
这无疑是在向唐僧示威:你不是怪我杀人了吗?我又杀了一个!
所以,这一回的结尾写道:心有凶狂丹不熟,神无定位道难成。
而这一回的标题是《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还是一个“狂”字!
唐僧再次贬退孙悟空。
接着,“假”悟空出现,大骂唐僧:“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抡起金箍棒,把唐僧压倒在地。
孙悟空的“二心”显露无遗。
五十八回的回目是《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如来为什么把“假”悟空罩住,让真悟空把他打死?因为只有孙悟空亲自动手,才能真正除掉自己的“二心”。
从此,孙悟空不再那么凶顽,对自己的“本我”有所克制。
第九十七回,师徒几人从寇员外家出来,路上又遇到强盗。孙悟空没有打打杀杀,而是只使个定身法把他们定住,然后变出三十根绳子将他们捆起来。等审问清楚以后,甚至把他们都放走了。
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每个人都会遇到,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人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从表面来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少年派遭遇海难最后得救的故事,但是实际上影片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寓意。派一家遇到海难,他的家人全死了,派只能借助逃身的小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流,而和他同乘一船的,是一头饥饿而又勇猛的老虎——理查德·帕克。派痛苦而又无奈,只能和老虎斗智斗勇,并时时刻刻找机会想把老虎甩掉。但在与老虎相处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其实老虎也成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他和老虎争斗,时刻保持警惕;他为老虎捕鱼,让老虎不至于来吃自己;他和老虎现在都成了孤儿,只能相互依靠。所以派自己后来也说,如果没有理查德·帕克,他可能早就死了。
其实,这头猛虎并不是别的,它就是深藏于派内心的“本我”。这个“本我”凶猛、莽撞、总想四处撒野,它代表着激情和活力,它是一个人生命本能的体现。老虎是危险的,它随时可能毁灭一个人的生命;同样,如果任由本能发泄,我们也将失去人性,最终沦为禽兽。派是一个教徒,小小年纪便是素食主义者,遵守着许多“清规戒律”,可以说,他的“超我”异常强大。所以,派起初对老虎处处提防,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是,“本我”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是我们生命的原动力所在,如果没有老虎,派就不可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坚持。两个“我”互相冲突而又互相需要:没有“本我”,派就不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他就无法活下来;但是如果全由本能和欲望支配,人将会被兽性吞噬。我们离不开“本我”的激情,但是也不能让它伤了自己,我们还需要有神性和“超我”的指引,并最终实现两个“我”的和谐与交融。老虎虽然离派而去,但它永远与派同在,它已经融合到派的生命当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在海上漂流的少年。派有个绰号:π。π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无法穷尽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猛虎,如何既善待它又驯服它、实现自我的圆融,是我们一生的重要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