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思维:解决“茶壶倒饺子”问题的核心前提
我参加过一个新生见面会,有一批刚入学的物理学院新生与几名教授交流。在问答时,一名新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学物理是探求事物的本质,但从个人的角度,您能不能讲解一下学习这门学科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当时其中一名教授是这样回答的:
“我觉得你的问题非常好,我本身从事物理方面的工作也已经几十年了,我经常说年轻一代的人一定会超过我们的。他们有新颖的想法,有不受限制的想象力,这个是非常非常好的。我非常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我觉得这能让我接触到新的事物。有的时候我也跟物理学院其他人讲,要多跟年轻人接触,不然我们的思想都僵化掉了。听到你提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高兴,以前很少有学生想到这样的问题。
“其实也挺巧的,这个月底我们有一个讲座,叫《物理与生活》,地点就在隔壁的报告厅。这个讲座回顾了物理发展的历史,还探讨了物理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希望大家有兴趣的话都能去听一下。我经常说,我们研究物理的更应该宣传和推广,让老百姓知道物理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他们每个人都有关系的。
“另外我想说,很多人对物理是有误解的,大家都觉得物理是坐在实验室里面,研究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包括我们很多学生都是这样,觉得物理学的都是不接地气的东西,不如工程类的学科对社会贡献大。当然我们允许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没有对错之分,不能强求大家的认识都是一致的。我虽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我可以理解。
“但我们学物理的同学,应该对物理有更深的了解,物理学现在的发展是百花齐放的。微观上,我们研究物质的组成是什么,现在已经研究到了夸克。夸克有多大,是10-18米这个数量级。当然宏观我们也研究,我们研究天体,研究宇宙。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关于物理是否浪漫我们不谈,我想问各位:你还记得前面学生问的是什么问题吗?另外我再问一个问题:你能够用一句话复述出这位教授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吗?
我想你很难认为这位教授的表达是有逻辑的。然而我们都一样,心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困惑。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一位高校教授受过长期科学研究训练,如果排一个逻辑思维排行榜,他们难道不应该是排在最靠前的吗?我们都相信,这位教授应当是一位思考逻辑非常严谨的人,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在这一次表达中逻辑并不清晰。至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发现:思考逻辑与表达逻辑并不相同。
人在思考问题时,就像在一个衣橱里找衣服:有的挂在高处,有的挂在低处,有的被塞在左边的抽屉里,还有的被叠在最高的格子中。衣橱是立体结构,很多衣服都呈现在我们眼前。思考时也是如此,我们并非只是处理一两件“衣服”,所有的信息都立体地放置在“衣橱”里,经过整合、处理,才形成了思考的结果。
思考是立体的,我们将不同的信息放置在“衣橱”的不同格子里。当思考深入时,我们会花较长的时间来处理信息,甚至有的思考可以延续数月、数年。在思考时,我们会天马行空,所以有时不会只围绕着一个主题。当然,经过各种处理后,我们也可能在很多不同主题上得出多个结论。总之,思考是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从众多信息中提炼、推论出一个或者多个结论。
但在表达时,就像你和听众之间有一条线,而你不断地往这条线上穿珠子。你只能一次穿一颗珠子,而听众也只能按照你穿的顺序,一颗一颗地收到你的珠子。所以表达是“线性”的,不管你有多么复杂的思想,都只能组织成一系列的句子,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穿到“线”上,而听众也只能一个一个地接收到。为了让听众按照能够理解的方式接到这些“珠子”,以便领会你在其中蕴含的观点,就需要对“珠子”进行合理的编排、组织,这就是表达的逻辑。
纵使你有深邃的思考,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这就是思考逻辑与表达逻辑的本质区别。人类天生就会思考,所以也惯用思考的逻辑去表达,而听的人就会觉得主题跳跃、语言重复、前后矛盾。想要有效说服他人,首先要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表达的逻辑有何特点,以及如何让自己的表达符合这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