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简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诗词鉴赏: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被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诗情才华可见一斑。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早期家境优裕,父亲精通经史,母亲也知书能文。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的她便文采出众。

18岁那年与大她三岁的赵明诚结婚,才子佳人伉俪情深,情投意合琴瑟和弦,加上双方家境还算富裕,日子惬意而安稳。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诗词里都是满满的现世安稳,她可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也可以沉醉不知归路,她可以东篱把酒黄昏后,也可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写的是深闺少女情怀,写的是闺阁之怨,只关风月,不谈世事。

而我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笔调凄美,凄美中透露着无奈。

而这首词还跟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欧阳修的这首词流传很广,到南宋之后,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李清照对欧阳修的这首词的那句“庭院深深深几许”非常喜欢,于是就借用了这句话,作了一首《临江仙》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道有多深,那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着。

我远远望去,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

那是春天回归金陵城了,可是,春天能归来,我却无家可归,看来只能老死建安城了。

遥想当年闲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都做不成了!

如今谁会怜悯你的憔悴呢?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罢,都再也没有这份心情了。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与欧阳修的《蝶恋花》的首句相同,初读,不免产生联想,这两首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两位词作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清照曾写道,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原来,易安居士还是欧阳修的粉丝啊

回到词本身,李清照连用三个深,极具韵律美,但是前两个“深深”是形容词,作定语,是用来极写庭院的深邃幽长,而第三个“深”是动词,作疑问句,加重语气,强调深。

李清照之所以喜爱“深深深几许”之语,是很有艺术见地的。

因为它一连叠用三个“深”字,不仅渲染出庭院的深邃,而且收到了幽婉、复沓、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

它跟下句合起来,便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立体图画:上句言其深远,下句言其高耸。

用皎然的话说,这就叫“取境偏高”

《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用杨载的话说,这就叫“阔占地步”。

它能给欣赏者以空间无限延伸的感觉。

首句以发问的形式,口吻还是一位幽居深院的女子的,以此来引出下文,并暗示窗户,阁楼都是常常被封锁关紧的,说明少有访客。

至于用云,雾来形容窗和阁,则是是用来写环境的湿润潮湿,地理位置之高,点明不是故土,身处它乡。

但句尾一缀上常扃二字,就顿时使这个高旷的空间为之一变,成为令人窒息的封闭世界。

常扃及房门常常关闭的意思。

柳梢梅萼渐分明

柳梢,梅萼是早春之景,也是庭院之景,渐字,是写一个过程,为画龙点睛之笔,分明是颜色显露出来,变深的意思。

此句写出柳树抽芽,梅树发苞的景色,是全词唯一的亮色和生气。

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这两句内涵极其丰富,所蕴含的痛楚情怀是相当深沉的。

两句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

秣陵、建康,都是南京的古称。此句同地异名。它被分别置于上下对句之中,看似合掌,但上句写春归,是眼中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中所感。

李清照将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情致丰富,毫不显得单调、重复,实乃绝句。

词作下阕,继承了上阙的触景伤情,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这里用的是今昔对比。

感月吟风是玩弄风月,风花雪月的意思,这个很容易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收集金石,词作和对,可以用“赌书消得泼茶香”来形容。

后面却是老去无成,颇有怀古叹今之感,越发能感受出那段夫妻生活是值得李清照值得一辈子去回味,怀念,梦见的美好时光,不然在国破家亡之际,反差太大,而令人心绪不平。

多少事,以强调语气,表示很多,记也记不清了。可如今年老飘零,心情不好,什么事也做不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谁怜二字,表明词人身处异乡,孤身一人,无人可诉。而一个更字,道出了词人的心境日渐一日的悲凄。

此句与早春生机希望之景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内心的孤寂,简直可与杜甫“屋漏偏逢连夜雨”之句一较长短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宋人极重元宵,试灯是指在元宵节前,张灯预赏。元宵试灯和踏雪寻诗,是两件盛事,元宵自不必说了,自古就是我国的大节日,出了无数的名句名篇。

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写于元宵节。

“踏雪”是李清照的一项重要活动,据《清波杂志》中记载,李清照和赵明诚在建康的时候,李清照每逢下大雪,就会顶笠披蓑,远行寻找诗的灵感,来为难赵明诚,要他来和对,让赵明诚很是苦恼。

试灯和踏雪可以说,这两件事,是李清照很喜欢的。但是现在老来,却是无意思,没心情。

可见,李清照的孤独寂寞,世上,继赵明诚之后,再无第二人可解。

这首词算是李清照多愁善感所发,而且是春思,然而不是少女那样的相思,是生离死别后的人鬼相思。

这段相思,显然与早春的生机格格不入,但可叹可感,情感真挚,感人泪下。

此词作于李清照晚年,可见晚期创作时,心境竟如死灰,没有跳脱俗世的空然。

有人跟我说,爱,是两个人的事,可喜欢是一个人的,她喜不喜欢我没关系,我喜欢他就好了。

他用青春,喜欢了一个女孩五年。

虽然明知没有结果,依旧心甘情愿。

可李清照呢

五年五年又五年,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一个人守了多久?

我一直觉得这世上告别仪式挺多的。

比如喝酒、旅行,或干脆痛哭一场。

可是后来才知道,人生中大部分告别是悄无声息的,原来某天的相见,竟已是最后一面,此后即便不是山水相隔,也没有再重逢。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看不见,得不到。

而是孤独。

林语堂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先生走遍千山万水,方得此感悟。

有人说,孤独?

不就是一个人吗?有什么好怕的,我一个人不也活了这么久吗?

如果这样理解也可以

可如果即便是千里相隔,阴阳两隔,也要相思呢?

正如,我想你了

可只能在屏幕上干巴巴打出这几个字,你不懂我此时的心情究竟如何,我也做不到拥抱你,你也是。

因为网络,将我们隔的很近,也隔的太远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