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要提问
大多数教育者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做出合理的决策。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教会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
学会提问合适的问题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但在多数教师培训的项目里,却成为一门很难讲授的课,这是很不幸的事情。研究表明,凡是经过对提问高水平问题进行专门培训的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和使用高水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在激励学生的人类潜能方面更在行。另外,了解提问的种类及各种表现形式能够帮助教师确定,在激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教师自己做得是否足够好。
提问有很多目的,教师必须熟知。教师需要知道提问的多种形式,需要知道某种提问的形式必须与提问的目的是否相匹配。提问如此重要,所以本章从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来全力帮助教师熟悉提问的各个层面。
提问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有很多不同的目的,见图表1.1。通常,教师期望同时达到几个目的,例如,某位教师提问是为了考查一下学生对课文的某个具体概念是否掌握,但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个概念做出某个决策或者解决某个问题。另外,老师问这个问题还想引起学生对某种观念的思考或者对人生的感悟。
提问的种类
认知领域
在多数课堂上使用的问题种类的基本框架来自布鲁姆的研究成果,布鲁姆在他的专著《教育目标分类法》(1984年)中,将认知(或思考)分为六个要素: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按照学生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布鲁姆的六种问题可以分成三大类(见图表1.2)。
第一类问题——知识和理解,属于较低层次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收集和记忆某些数据,不需要很多思考。
第二类问题——应用和分析,要求学生处理有关信息,并将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类问题——综合和评价,称为最高层次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较高的智力劳动。要回答这类问题,学生必须参与更抽象和更复杂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在全新的环境下评价数据或者预测未来事件。在这个阶段,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假设的思考,展开他们的想象力,亮出他们的价值观或做出判断。
超布鲁姆分类法
布鲁姆的专著《认知目标分类法》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自出版以来,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者们从多角度对他的观点进行研究和阐释,不仅认知心理学家使用分类法对复杂的思维进行阐释,哲学家、教育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艺术家均使用分类法对复杂的思维进行研究。由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使用分类法对思维过程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时间多达数年(见图表1.3)。这个精心编制的图表能够帮助老师明确那些非常重要的步骤,以便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教学过程。这个图表描述了复杂的信息处理的不同目的,输入指的是不同类型的知识,比较、分类、排序及观点指的是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做出决策、逻辑思考和创造性思考指的是分析、综合、评价。
当要求学生研究信息时,就需要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来组织这些信息。如果学生不了解研究信息或者他们所提问问题的目的,那么他们进行的思考就没有任何意义。
要求学生参与到高水平的思考有很多目的,他们需要解决某个问题,做出某个决策,找到解决某个在逻辑上进退两难困境的答案,而这个进退两难困境如果在开始时弄不清楚就可能变得复杂而导致整个问题变得一团糟。学生们必须对“原始数据”有组织和分类的能力,以便能够辨别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到实现自己目标的事情上。
批判性思维
尽管批判性思维与思考过程类似,但它们却不完全一样。批判性思维是人们为了改善思考而进行的思考,它涉及到思考的质量,九个标准包括清晰、准确、精确、相关性、深度、宽度、逻辑性、重要性、公平性(见图表1.4)。
既然老师设计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参与提问,那么老师就必须既关注认知(大脑)过程,又关注情感领域,即态度、价值观、信仰、感觉是如何影响观念的。
情感领域
对于提问问题,布鲁姆也考虑了情感领域——处理感情和情绪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孩子们来讲,其实对其他人也一样,无法不带感情地回答问题。不进行思考,也无法对一个问题进行评价。似乎是,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是融合的,同时发生的,但是,某些问题更倾向于其中的某个领域。
在情感领域,提问问题的五个步骤是:接收、反应、价值判断、组织、特点描述。像认知领域一样,这些步骤是可以根据信息的处理进行分类的(见图表1.5)。
接收和反应属于第一层次,即较低层次的问题,尽管这两个步骤都需要孩子多多少少地参与某个活动,但是他们的回答都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第二层次的问题——价值判断,就需要学生“认真思考”,他们经过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所称的态度或信仰一致。第三层次的问题,也就是较高层次的问题,涉及到组织和特点描述,这些问题如果能激发学生产生价值观,并按照这些价值观行动,或者将这些价值观归类到某个始终如一的他们愿意奋力保护的价值体系,那么,提问这些问题就算成功了。
代表三个层面的情感问题都要在课堂上讨论,当然没有必要在每节课都同时讨论三个层面问题。富有经验的教师设计认知领域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分析数据、评价数据。同时,富有经验的教师又用情感领域的问题激起学生充满感情的回应,并开发学生形成一个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将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教育者认为,人的某些性情、态度、价值观和感情提高了学习者解决问题、做出决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成功概率。这些性情、态度、价值观和感情包括如下要素:开放式的思维、尊重别人的观点、尊重事实、愿意承担风险、客观、成为完美主义者、拥有持续关注主要事件的能力、坚持不懈、敢于怀疑(理智的)。
其他类型的问题
高水平的问题引发多层面的、高水平的反应,但是,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全或者面很窄,那么,教师就要启发学生从多层面思考问题。除了布鲁姆的二分法之外,还有其他几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的方法,以便从学生那里得到所期望的回答:澄清问题、暗示问题、聚焦问题、探索问题。
- ◎ 澄清问题。当老师不明白学生在说什么,或者希望学生详细说明某问题时,可以采用澄清问题法,例如,你是说团队成员的作用与父母一样吗?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么想吗?请对你的想法举例说明。
- ◎ 暗示问题。经常,老师通过提问一个关键问题来开始一节课,但得到的却是全班学生的一致沉默,原因是学生缺乏背景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来给学生提供一些暗示,例如,老师在刚上课时可能会问:你认为,在开荒年代,为什么那么多人去美国西部?当无人回答时,老师可能就暗示说: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对拓荒者决定去西部有多大的影响?或者,加利福尼亚的什么发现让人们异常激动?
- ◎ 聚焦问题。老师提问一个关键问题,目的是引导学习者关注某个观点或者话题,例如,老师可能会问:在萨克拉门托市(美国加州首府)是否应该有“约束法”?然后,老师开始提出几种观点,让同学们讨论,从而展开对此问题的赞成或反对的激烈辩论。
- ◎ 探索问题。如果没有对探索性问题的后续提问,那么学生的回答就仅仅是简单的回答,例如,老师问:我们美国是否该派部队去阿富汗?一个学生回答:绝对不应该!老师得到了这个关键问题的答案,但不知道学生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老师应该继续问一个理由更详细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说明这么想的原因:你为什么这么想?通过提问探索性的问题,老师能够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提问—回答—评价”(IRE)教学模式
要想让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在课堂上“繁荣昌盛”,学生就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态度、价值观来自由地回答问题。不幸的是,在大多数课堂上,人们进行的讨论是根据罗勒(1989)提出的所谓“经典的”的“提问—回答—评价”(IRE)问答教学模式来进行的。
“提问—回答—评价”(IRE)问答教学模式如下:教师提问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准备好与即将阅读的内容互动。老师努力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知的某个主题相联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识,例如,在阅读一个年轻人获得大奖的故事之前,老师首先提问学生,班里哪个学生获过奖励。结果一个学生说,她父亲在难民营里获过奖,因为父亲用舌头舔到了鼻子。立刻,几乎是无意识地,老师对这个答复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结论:这个答复并不符合她的预期,这不是她所期望的。回答问题的学生无意地受到了指责,从这个回答中,她意识到,她必须回答老师所认为对的答案,或者,她意识到,最安全的方式是,她不回答任何问题。
使用“提问—回答—评价”(IRE)问答教学模式的教师有一个隐藏的日程表,他们通过坚持学习者必须与自己的语言、经验、价值观匹配来巧妙地控制所有讨论。这些老师可能会不断地提问学生问题,直到得到他们所期望的答案为止。所提问的问题聚焦于事实或者回忆性的问题上,按照布鲁姆分类法,这些属于低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限制学生使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应用问题分类法
刚才所探讨的布鲁姆的问题分类法给教与学均提供了多渠道的、引人激发兴趣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展示的形式是多元的、随机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他们对提问问题的某个技巧的使用和解读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问题类型可能会对不同的课程产生不同的影响,请看下面的说明。
- ◎ 从阅读材料中构建问题。知道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范围,会有助于老师分层次地构建所提问的问题。另外,熟悉多种模型、多种描述和动词类型有助于老师设计所提问的问题是聚焦于认知技能还是聚焦于情感反应(见图表1.6)。
-
- ◎ 给学生提供收集数据和解读数据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成为阅读高手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给他们机会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给信息分类,理解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综合能力。这些机会需要“亲自动手学”,教师需要保证“亲自动手学”就意味着“亲自动脑想”。
- ◎ 选择课程。在整个学期选择不同的学习活动时,要把总的目标与加强学生的某个认知思考或情感反应绑定。这个选择原则就允许老师——作为关键决策者,用清晰的、宽口径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学习活动。
- ◎ 购买教学材料。可以使用布鲁姆的教学分类法作为指导理论来评价教学材料是否涉及到了所有的思考及评价层次,而不仅仅是课本的具体内容,教学材料包括必读材料、补充材料、视频材料(如软件及互联网材料)。
- ◎ 将布鲁姆的分类法教给学生。可以将布鲁姆的分类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这个方法从整个思考过程中选择一系列必要的知识。要做到这点,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观点,主题或者问题。然后,使用问题类型,根据分类法的层次中选择动词,以此来探索所选择的话题(见图表1.6)。最后,从认知领域或情感领域的顶部开始,选择一个方法,来展示自己所要探索的作品,例如,在情感领域,如果是探讨死刑的问题,展示的作品可能就是一封写给政府官员的信,信中要陈述自己支持死刑或者反对死刑的观点。在认知领域,最终产品就是一篇论文、一个媒介,学生通过探讨马丁·路德·金博士的人生和圣雄甘地的人生来评价消极反抗的相对效度。
- ◎ 独立学习。很多老师对学生独立学习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们必须评价这个“独立的产品”——也就是说,因为学生独立学习,没有比较,无法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但是,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自然地经历高水平的独立思考,并培养思考技能。教师可以使用布鲁姆的分类法作为指导原则,根据学生的活动来分析他们的思考能力。
- ◎ 小组学习。当学生们一起学习时,他们学到了很多很重要的社交技能,同时,他们也会从其他同学所做的事情和如何做事情受到很多启发。另外,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太长,一个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回答。在小组里面,学生们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学生负责回答其中一个部分。小组可以向整个班级展示,每个学生学到了什么。
- ◎ 评估口语交流。教师凭直觉就知道,班级课堂讨论给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智力发展、发现价值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交流平台。但是,在讲究责任的当今社会,评价这些讨论很难。在整个学年的不同时期,老师记录下学生讨论时所提的问题的类型和内容,能够让老师对学生有个负责任的评价。
以上建议涵盖了分类法中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提问问题的方法,尽管它们会因为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确为课程选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理。如果在整个课程中使用恰当并综合使用,分类法和其他类型的问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这样教师就能够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问题类型和层次小测试
图表1.7的练习测试是为了检查你对刚刚学习的这一章的重点是否记住和理解:提问问题的类型(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在每个问题前面标上符号, C代表认知领域, A代表情感领域;I 代表第一层次, II代表第二层次, III代表第三层次。在很多情况下,一个问题具备两个领域的特点,而根据问题的实际回答,一个问题也可能跨越两个层次。针对这个练习,要求只写出一个最佳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