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3D打印机床
王家梁把各个的大学的官方网站放了进去,甚至建立了系院和班级的同学录,方便师生和学生们彼此间的沟通。
以后,各个院校页面上的广告收入也将由学校和新风运营方双方五五分成。
如此一来,各院校领导层自然是开心无比,对新风网络的未来抱有浓厚的期待。
王家梁还打算在这上面集成一些其他小功能,比如公司招聘、远程教育、跳蚤市场、贴吧等等。
搞了这么一出,任傻子们都知道,新风APP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有了金融、院校、官府三方站台的新风APP宛如明日之星,大有一飞冲天之势。
姜邺和王家梁虽然对新风APP的未来前景也是自信无比,却也没过分的满世界宣扬。
尘埃落定前,一切皆有可能。
只等新生入学季,王家梁才会大张旗鼓的掀起盖头……
新风APP风风火火的进行中,姜邺也没闲下来,花了些时间研究国内外的机床数控操作系统。
目前,国内机床市场上的数控系统分配格局,中高档系统基本还是以国外系统为主,例如发那科、西门子、三菱等。
中低档系统以国产系统为主,例如五羊数控、凯恩帝、华中数控等等。
不过,国内所谓的中高端系统在对比欧美同类原装正品,也只能算中低档水准。
也就是说,受限于发达国家的某些不公正条款,真正高精尖的机床在国内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神秘的面纱被狠狠的掀开后,真相很残酷,结局令人扎心,但这就是社会丛林法则。
了解到这个事实,姜邺心中也是郁闷不已,说不出的滋味。
“俺可是天选之子,是塞伯坦的继承人,是未来的变形金刚头领,怎可被人捏着卵蛋?”
没有高精尖的数控机床,姜邺未来的计划将受到严重制约,机械手臂、机器人、空天战舰等哪样不需要精密仪器……
……
“爸,我准备打算去一趟辽东,您愿不愿意跟着去瞧瞧?”姜邺找到正清闲着的父亲问道。
“去那么远干嘛?”
“我搞了一套数控底层逻辑系统,想过去测试调教下,有您在,也可以打个帮手……”
“搞那个系统干嘛?国内外多的是,你卖给谁?”姜父皱眉打断他问道。
“我前几天看了些文章,不是说国内现在使用的数控机床技术,基本都是被发达国家嫌弃、淘汰的落后技术吗?”
“咱们国家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最顶尖的制造技术却被人掐着脖子,捏着卵蛋,让人上气不接下气,浑身都不自在啊……”
“臭小子,你读书读傻了,哪有你说的那么不堪?”一听他这么说,姜父眉毛皱得更厉害了。
姜邺也皱起眉头,打量着面前的老爸,以前可不是这样说的啊!
以前,他总唠叨国产的机床不好用,效率不高而且老出问题。
“阿爸,你被灌迷糊汤了?还是被那些鬼佬们给收买了?”姜邺看看四周,小声试探着问道。
“臭小子,我看你真是读书读傻了,知道什么叫与时俱进不?知道什么叫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不?”
姜父既气恼,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训斥道。
“好吧!我也不跟你争,您自己看看……”姜邺有些不服气,掏出手机点开搜索,递过去给他爸看。
“别看那些,都是些误人子弟的,就是嘴皮子厉害,键盘侠,无聊的喷子。”姜父摆摆手,非常不屑的说道。
“你老爸我,在机械行业好歹边干了20多年了,很多机械都接触过,好不好用还不知道?”
“国产的进口的,民用的军工的,就算是高端的五轴数控加工中心我们公司也都有好几台,我最有发言权。”
“今天我得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以免走了岔路,还有就是为国产机床鸣冤、抱不平。”
姜父喝了一口茶水,清了一下嗓子,又继续说道。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也知道国产机床与进口品牌存在的客观差距,但也不能总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一片吧?”
“【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数控机床】听说过不?”
“听过,但那不是一回事啊?”姜邺点头,又立刻摇头说道。
“怎么不是一回事,人家照样算是机床,国外航发公司还求着我们卖给他们呢,但咱们不卖。”
“你以为还在试验阶段,这玩意儿早量产了,军工厂里多的是。”
姜邺看过这个技术的介绍,也知道它有多牛逼,妥妥的黑科技,却没有想到已实现量产了。
传统工艺的铸造、锻造、铣削是分别完成的,所以流程与周期就会显得特别长、工序复杂,需多台大型设备,制造成本高且污染严重。
这个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技术可以让微铸、微锻、铣、磨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同工位集成,同时缩短了周期40%~70%,成本不高且污染低。
“爸,这只是个特例好不好?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啊。”
姜邺嘴上这么说,但心中却是很高兴的,这为他接下来的计划省去了许多的麻烦。
“好,我再跟你说说其他的,魔方精密听过不?”
姜邺摇头表示压根就没听过。
“没听过也正常,毕竟是国内的新创企业,先给你科普科下。”
“它是全球唯一掌握2µm精度3D微纳打印技术的公司,正儿八经的全球独角兽!”
“它可以生产精度比人类的头发丝还小100倍的零部件,1微米~40微米的原创技术,基本被这家公司垄断,你就说他屌不屌?”
“必须的,那绝对屌爆了!”姜邺双眼放光,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他是真没有想到,国内居然在高端机床方面弯道超车,并一鸣惊人,领先全球了。
3D打印技术有两个趋势,一个是成型尺寸越来越大,一个是越来越小。
在这两极趋势中,这两家公司均是站在金字塔中的最巅峰。
“想当年,国内进口机床的零配件,3万元成本的传感器敢卖到70万……还要被迫签下霸王条款,唉,说多了都是泪,咱就不说了。”
回想过往,姜父有些感叹。
关于这一点,姜邺也是知道的,但没办法,弱肉强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