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逻辑:商业模式的颠覆与重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金权立于皇权之上

美国著名的银行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有一句至理名言:“用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只是金钱!”

这并非一个“金钱至上”的言论,却充分说明了金钱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为如此。金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要强于皇权。

言外之意,皇权只是金权的外表和附庸,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却是每个人必须承认与接受的现实。

企业细胞的长袖善舞

现在,我们看看美国。虽然我们不能透过迷雾看清本质,探究投行思维在美国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帮助其成就霸主地位,成就美国各大企业的巨大成就,但不得不承认,投行思维的存在与美国人民的“长袖善舞”,在促使美国奔跑在世界前沿这件事情上功不可没,由此,才能使美国体内的各个细胞都猛烈地跳动。

美国通用电气可谓是美国体内跳动最为“长情”的细胞。

1878年,爱迪生创建了爱迪生电灯公司。1892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看到了电灯泡的机会,投资200万美元,经过资本运作,将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合并,建立了通用电气公司,从此电气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今去查看道·琼斯工业指数,仍能看到通用电气。值得一提的是,通用电气是自1896年设立道·琼斯工业指数以来,唯一一家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

苹果公司是美国体内跳动最为“神秘”的细胞。

苹果公司的“神秘”是对苹果粉而言。在大多数苹果粉眼中只有乔布斯,而对于迈克·马克库拉则一无所知。

迈克·马克库拉是苹果公司的第三位员工,是乔布斯的半个师父,也是苹果公司的第一位投资人,曾对苹果公司进行了91000美元的投资,并为苹果公司25万美元的贷款作担保。

之后,迈克·马克库拉投资的这笔钱,在1980年苹果发行第一批股票时,为其带来了2.03亿美元的价值,帮其换取了苹果公司30%的股权。

虽然,在苹果公司发展后期,迈克·马克库拉因与乔布斯在发展战略上有分歧而离开公司,但迈克·马克库拉的资本运作能力,以及对投行思维的运用能力,毫无疑问对苹果公司的成功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脸谱是美国体内跳动最为“惊险”的细胞。

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了“脸谱”,但彼时马克·扎克伯格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没有充足的运作资金,四处求助却四处碰壁,时刻面临破产。

四面楚歌之际,传奇的硅谷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彼得·泰尔独具慧眼,对脸谱投放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由此,脸谱才能稳坐全球网络社交的霸主地位,其如今的商业价值早已让同行望尘莫及。这样的丰功伟绩,彼得·泰尔的及时投资功不可没。

诸如此类在美国体内跳动的企业细胞,充分调动与激活了美国经济的生命力,将这些企业比喻为美国经济的巨大推手一点也不为过。但所有的金钱并非凭空产生,在资本市场上,一切的经济支撑都离不开“投行”这个特殊的组织。

美国无疑是幸运的。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投行王国,如果说美国金权的背后还有幕后黑手,那么一定是美国的四大投行——美林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它们控制着整个美国的经济命脉和金融关口,是支撑美国这面旗帜飘扬的旗杆。

四大投行已经将“雁过拔毛”的本事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善用投行思维,善于资本运作。也正因为这样,在四大投行的“辅佐”下,美国在金融资本世界中的“大王旗”,才能一直迎风飘扬。

美林银行

1914年1月7日,美瑞尔在美国纽约市华尔街7号创办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不久,美瑞尔的朋友林奇加入美瑞尔的公司,或许为了纪念彼此间的友谊,1915年,美瑞尔将公司更名为“美林”。

美林银行除了经营传统的投资银行和经纪业务外,还提供基金、保险、信托、年金、清算等服务。全方位、多方面的资本运作策略,让美林逐渐在金融界占据一席之地,并获得“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以及“世界最大证券经纪商”的美誉。

2008年9月15日,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总价收购了已有94年历史的美林银行。在当时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美国最大个人银行和最大吸储机构”的美国银行和“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世界最大证券经纪商”的美林银行“两家合并将催生一家全球银行业巨人”,即使当时已退休的美林银行首席执行官小约翰·梅德林也感叹道:“在个人业务上银行收购最大券商当然具有历史性。”

事实的确如此,这次合并让美国经济如虎添翼。

二者的合并造就了一家业务范围更加广泛的银行巨头,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和股票承销、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其服务范围几乎涉猎金融领域的每个角落。

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成立于1812年6月16日,前身为“纽约城市银行”,是花旗集团旗下的一家零售银行。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花旗银行已然跻身美国最大银行名列,同时成为一家在全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

花旗集团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不管是其在全球金融服务企业中领先的盈利和成长速度,还是它最深程度的全球化,都让一切更为名副其实。

尤其令人叹服的是,不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还是在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和一系列的反恐战争等重大事件中,当全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盈利水平都在下降的情况下,花旗集团仍能以一定的涨幅有所增长。这充分显示了花旗银行卓越的抗风险能力。

美国杰出管理者桑迪·维尔曾说:“不管你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能找到一家花旗银行的机构为你服务。”这句话不止意味着花旗银行的业务遍布全世界,也意味着美国的资本实力牢牢地驻扎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银行

1933年,经历了长达四年经济萧条的美国,出台了一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法案。该法案有一条法律是“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基于此,1935年9月5日,原本是JP摩根大通公司投资部门的摩根士丹利被作为投资银行在纽约成立,同时JP摩根大通公司进行内部调整,转型成为一家纯商业银行。

摩根士丹利,在财经界素有“大摩”之称,其业务范围囊括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

高盛于1869年由德国移民美国的马库斯·戈德曼建立,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历史最悠久且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银行主要是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以及金融服务,其客户涵盖私营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具有相当丰富的金融市场知识和国际资本运作能力。

2008年9月22日,对于美国金融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界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美国的两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被美联储正式批准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投资理论在这一日被拉开序幕。

美联储批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事情,对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而言,一方面意味着,它们将接受美联储等机构更加严厉的监管。

比如闻名的高盛“欺诈门”事件。2010年7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状告高盛证券欺诈,指控它们误导、欺诈投资者。高盛作为美国四大投行之一,是美国执行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资本运作的打手,而美国却能对高盛痛下杀手,起诉高盛,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美国政府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力度的决心,高盛撞在枪口上,美国政府当然要杀鸡儆猴。

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两大投行的发展,束缚了它们资本运作的步伐。但用一体两面的思维思考,更为严格的监管表象下也暗含着便利,摩根士丹利、高盛可以通过美联储银行贴现窗口进行新一轮的融资。它们能够永久获得向美联储紧急贷款的资格,从而大大降低资金流动的危险,反而能够促使摩根士丹利、高盛更好地运作资本,占据合并、收购的战略高地。

另一方面,这一措施改变了美国监管机制的职权架构。美联储几乎对美国所有的金融公司都拥有了监管权。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绝对不是单个能量的聚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美国的金融业。

如此介绍美国这个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的产生过程,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看到,钱、金融、资本在汩汩流动,在世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金权掌握世界的命脉,那么擅用金权的就是一种思维——投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