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春(chūn)晓(xiǎo)

唐(tá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

春(chūn)眠(mián)不(bù)觉(jué)晓(xiǎo),

处(chù)处(chù)闻(wén)啼(tí)鸟(niǎo)。

夜(yè)来(lái)风(fēnɡ)雨(yǔ)声(shēnɡ),

花(huā)落(luò)知(zhī)多(duō)少(shǎo)。

诗文大意

春日醒来,晨光不知不觉来到,

四处都能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

想起昨夜传来阵阵风雨的声音,

不知道被摇落的花儿会有多少。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隐居在历史悠久、景色秀美的鹿门山中,过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

春天是山中最美的季节,夜晚春雨来临,诗人在风雨声中酣然入睡,不知不觉睡了个香甜的懒觉。他在鸟儿此起彼伏、清脆悦耳的歌声中醒来,发现天已放晴,早晨的阳光从门窗透进来。想起昨夜的风雨,诗人联想到不知有多少花儿被风雨摇落,他感受到春天的无限美好,因此对春光更觉珍惜。于是,诗人决定用一首诗记录下这个瞬间的所闻所想……

细品词句

第一个字“春”点明了季节,“不觉”是刚睡醒时蒙蒙眬眬的感觉,写出了春眠的香甜:这一觉睡得真香,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诗人一睁开眼,耳朵里立刻传来小鸟的鸣叫,而且不是一两只小鸟,而是“处处”,也就是四面八方都有小鸟的叫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小鸟的叫声,引出了第三句,诗人联想到昨夜风雨的声音。最后一句,诗人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的景象,似乎有些惋惜,但地上铺满彩色的花瓣一样是难得的美景,所以这里的感情更多是“爱惜”,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落花上。

春天的美有许多种,有缤纷的色彩、迷人的芳香、和暖的温度、鲜活的生命……诗人描写春天的美好、抒发对春天的珍惜之情,是不是就要面面俱到地把每一处都描写出来呢?这首小诗只有二十个字,选择了一个日常的瞬间,引导我们用“听觉”体验到春天的美,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真可以说是“自然天成,韵味无穷”。

讲个故事

最失败的“面试”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擅长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喜欢过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不过,生于盛唐的孟浩然,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想当“隐士”的,他也曾经梦想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做出一番事业来,为此还大老远地来到长安,结交了许多有权势的朋友,希望这些人能向皇帝推荐自己。可惜,好不容易等到了机会,他自己却搞砸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面试”。

传说,孟浩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是他写诗的才华早已名闻天下,所以在长安有许多欣赏他的朋友,其中就包括位高权重的宰相张说。有一天,孟浩然来到张说府中做客。没想到当时的皇帝唐玄宗突然来访,孟浩然一直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可皇帝突然出现,却把他吓坏了,匆忙之间,他只好躲到了床下。可唐玄宗已经发觉,张说不敢隐瞒,只好据实禀奏,并趁机向皇帝介绍孟浩然。

唐玄宗就让孟浩然出来相见,对他说:“听说你很有才华,那就吟一首诗给朕听听吧。”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孟浩然实在太紧张了,他选了一首最错误的诗,这首诗是他在科举考试失败之后,灰心丧气的情况下写的。其中两句是:“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意思是说:我没机会在京城给皇帝上书了,还是回南方的老家隐居吧。唐玄宗听了当然不高兴,心想:你既然想回家隐居,干吗还要来长安找机会呢?

接下来的两句可就更糟糕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意思是:我才能不够,被皇上抛弃,我还体弱多病,朋友们也疏远我。这一下,唐玄宗勃然大怒,说:“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时抛弃你了呢?不要污蔑我!”说完拂袖而去。

后来,孟浩然心灰意冷,离开长安,成了一个真正的“隐者”。

这个故事有许多版本,除了张说,也有人说是王维、李白向唐玄宗举荐的孟浩然。孟浩然的命运虽然有些不幸,但是这也成就了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

学个成语

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

这个成语正好描写了“花落知多少”的景象,意思是五颜六色的花瓣纷纷飘落后散在地上。

出自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说段历史

唐朝读书人的求职之路

唐朝的读书人,如何获得职业,甚至做官呢?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最常见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开始于隋唐时期。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制科两种。“常科”是经常性、定期举行的科目考试,有点像现在的高考,在唐朝大多数时候是一年举行一次,考试的科目有明确的规定,选出来的是“学霸”型的人才;而“制科”是皇帝临时下诏时才举行的,是不定期的,考试的内容和科目也不确定,选出来的经常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型人才。很多著名的文人、名臣,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职业之路的,比如王维、王昌龄、贺知章、韩愈、白居易等,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可是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不太愿意参加科举考试,例如李白。还有些人,明明文学水平很高,但就是不善于考试,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不佳,例如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就曾经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这些人如果想做官,就要选择第二条路:通过他人举荐,得到皇帝或权贵的重视,被破格录用。李白就曾经得到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联名推荐”,被唐玄宗破格聘用为“翰林供奉”;而孟浩然本来也想走这条道路的,可惜没能成功。

除了“科举”和“举荐”这两种主要方式以外,高官权贵的后代可以受到特殊照顾,称作“门荫”。他们可以先做皇帝身边的小官,只要不犯错,就能一步步升官,或者在专属“学馆”里完成基本的学业,通过比科举简单许多的考试,就能做官了。

如果一个人出身没有那么高,学识也不够,那就只能去小的政府部门做底层的工作,只有表现出色,才有机会一步步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