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来不是被说服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藏在被说服中的五种孩子

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自豪的一点是:“我家孩子很讲道理。”大家也常认为养出这样孩子的家长,往往是高素质的。不吼不叫,文雅地和孩子讲道理,还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多让人羡慕?然而,道理真把问题解决了吗?孩子真的被说服了吗?接触了无数父母和孩子之后,我发现那些看起来被说服的孩子各有各的本质特点。总结起来,有这五大类:

说理的孩子,认知受限,被你的道理绕晕了。

有一类孩子,天生理性,做事重道理,更讲证据,我们可以称这类孩子为说理的孩子。说理的孩子,当你跟他讲道理时,会问很多为什么,除非你耐心地把每个为什么解释清楚,否则他不会听你的。

3~6岁,搞定这类孩子很容易。这时的孩子边缘系统和后额叶发育起来,但掌管分析、判断、决定的前额叶并不成熟。所以他没有太多对生活的认知,只要保证严肃地给出理由,不管这个理由合理与否,最后他都会迷惑地点头。因为他不知道标准的理由是什么。这时,他在乎的是你让他去做事前,是否给理由,给理由就会被视为尊重,孩子就会被说服,配合行动。

7~10岁时,孩子的大脑进一步发育,同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他开始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当你再给孩子讲道理时,他会反驳你,甚至有时候会反问到你哑口无言。这种现象被发展心理学家称为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实际上,叛逆只是父母认为的,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不过是在真实表达自我而已。很多能言善辩的家长,依然能在这个阶段说服孩子。比如,儿子上小学后,他爸爸要求他回家先写作业,儿子会问:“为什么?”爸爸说:“因为你是学生,那是你的责任。”儿子想了想,觉得哪儿不对,但又说不出来,只好乖乖去写作业。但是,用我们成人的思维来看这段对话,对爸爸有很多可以反问的点:“学生的责任不应该是好好学习吗?好好学习就等于写作业吗?为什么一回家就要写作业?”可惜的是,这一连串的问题,因为孩子思维不完善而无法提出。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能感觉到不对劲。

到了12、13岁,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大脑前额叶发育起来,认知水平更成熟了,道理开始对他们失效。甚至曾经对他们有效的道理,也开始遭到他们各种反驳。如果这时候,你还试图用以前的方式绕晕孩子,只能离孩子越来越远。而孩子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也会因此种下隐患。

重情的孩子,怕你不开心,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重情的孩子很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当你跟他讲道理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便没有被道理说服,也会被你的情感打动。他会因为怕你不开心,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的闺蜜李一凡就有一个这样重情的孩子。有一天,一凡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儿子说:“妈妈最讨厌收拾碗筷了,要是能不收拾就好了。”她本来是开玩笑,没想到当天下午去接儿子,幼儿园老师说孩子没吃午饭。她问儿子为什么不吃午饭,儿子说自己不想吃。来自妈妈的直觉,她觉得不对。在她耐心的询问下,儿子才说了实话:“我不吃饭,妈妈就不用刷碗了。”孩子的想法稚嫩且不合逻辑,但他真是心疼妈妈,希望妈妈能不洗碗。这就是重情的孩子。

这种孩子很容易被说服,但也会前后不一致。比如,让他去练跆拳道,跟他说:“这样你就可以保护自己和妈妈了。”看着你一脸兴奋,他会隐藏自己的想法,表示赞同。但真的练起来,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学的,他会受不了,甚至放弃。不是孩子不坚持,是因为一开始你是用情说服了他,让他做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决定。成人也无法对不属于自己的决定负责,更何况孩子呢?

守法的孩子,把你的道理当成了法则。

也有一些孩子,天生遵守法则。这种孩子心思单纯乐观,对父母的话简单照做。但前提是,法则必须简单清晰,且前后一致。这些孩子往往不是被你的道理说服,而是被道理订下的规则约束。

高中时一位同学,家里是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父母送她来上我们寄宿高中时,背了几个大袋子,临走对她说:“在外面要独立,万事不求人。”这个同学也确实听话,每天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做题,遇到难题也都是自己解决,她信奉的就是万事不求人。

离开高中后,再也没看到她。但常会想,父母希望她独立,告诉她万事不求人。可真到了社会上,要做成一件事儿,难道不需要相互帮忙吗?万事不求人,让她跟身边的人隔开了,我们确实伤不到她,同时,我们也帮不到她。

当道理成了法则,道理就决定了孩子人生的边界。

同时,这类孩子也容易出现权威情结,对权威绝对服从,无法有力地表明自己的真实立场。他们常常选择附和权威的观点,从而导致人格无法迈向独立。

另类的孩子,被你的道理激发了,要证明给你看。

这一类孩子天生有逆向思维,喜欢跟你顶着干。你想用道理说服他,太难。但有一招,对他们有效,就是激将法。我身边曾有一个“90后”的东北同事闫超,他高中时代绝对是问题孩子:不上课,混帮派,打架,被学校开除,再转学。家里已经对他没办法了,后来转到一所学校,在这儿他遇到一位物理老师。他本来物理还不错,第一次考试及格了,对于他这样一个学渣,他觉得老师应该满意了。结果,物理老师把他痛批了一顿:“你小子的实力我还不了解?你这是啥成绩?就考这点儿分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你丢不丢人?”闫超被骂晕了,他遇到的老师都是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他说:“我最讨厌他们讲什么大道理。什么现在成绩不行,以后怎么找工作呀?他们成绩好,还不是当个小老师,每月为钱发愁吗?还跟我讲大道理,太把我当小孩了吧?”

但这个物理老师不一样,这顿痛骂让闫超觉得有道理,自己又不笨,考个及格就得意了?这才哪儿到哪儿?他开始努力学物理,这小子本来脑子就聪明,结果,期末竟然爆冷门,物理考了全年级第一。

对他来说,这次成绩的反转,是被物理老师说服了吗?显然不是,他被物理老师的痛骂激发起证明自己的力量,更确切地说,他是被自己不服输的天性说服了,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让轻视他的人输一次。

短期来看,孩子的证明心态能帮他产生学习动力。而长期来说,活在证明中的孩子在意的是输赢,而并非探索的乐趣,一旦证明失败,就容易陷入抑郁情绪。即便证明成功了,幸福也会转瞬即逝,他只能再找下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周而复始,却无法享受生命中的乐趣。

花心的孩子,被道理分心了。

还有一类孩子的思维天生是跳跃的,容易分叉。给这种孩子讲道理,他会有无数个理由来回应你,如果他最后听从了你的道理,不见得是服了,而可能是他分心了。

我的儿子就是这样。他上幼儿园时,上学路上要过一条马路,马路不宽,但红绿灯时间却特别长。我带着儿子等红绿灯时,身边的行人开始纷纷穿行马路。他就问:“你不是说红灯停吗?他们为什么都走了?”我只能告诉他:“红灯停是正确的交通法规,过马路的人错了,没有遵守交规。”过一会儿,他又不甘心地问:“这么多人都不遵守交规,会不会交规出错了呢?”我又告诉他:“不是人多就有理,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想了想,还是不甘心,又问:“可是,为什么家里投票要少数服从多数?人多不一定就有理呀?”我又开始向他解释,每条规则有使用的场景。他又开始问每条规则到底在哪儿用,是谁定的?

整个过程,儿子都很老实地跟我在等红绿灯,是我说服了他吗?显然没有,只是他看到我在等,同时,他的注意力已经放在了和我聊天上,所以,他并非服从道理,而只是被分心了而已。

图2-1 “被说服”的五种孩子

谁都不能被说服,孩子也是。如果孩子看起来被说服了,也不是被你说服的,而是被他自己说服的。他或者被你绕晕了,决定缴械投降;或者太考虑你的感受,不忍让你伤心;或者将你的道理作为法则遵守;或者不断向你证明;或者被分心了。在父母眼里看似被说服的美好场景中,却埋藏着孩子成长中的压力和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