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源流演进史
在名字土得不能再土的蛤蟆窝村,朱夫子还写下了《观书有感(其二)》:
诗的意思也很明了:没有水流,船就走不了。
同样,内容或者说信息,只有流动、只有传播才能创造价值。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进行沟通的根本原因。而且水流越大、流速越快、落差越大,所带来的能量就越大,就像长江三峡大坝。
在“源流说”体系中,除了内容的传播之外,流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信息的排序逻辑,也就是我们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那么,又是谁掌握着排序的大权呢?以前只有总编辑,但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总编辑了。还有谁?一个叫社交,一个叫算法。
所谓社交流,就是我们的朋友圈、我们的微博,它的排序取决于我们关注了谁。而算法流其实是根据用户关心的事情,推荐相关的内容,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里说的关心指的是浏览、点击、评论、转发、收藏、搜索、订阅以及在某一篇文章、某一个视频上耗了多长时间,算法会把这些行为忠实地记录下来,形成用户的日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用户的画像。比如说我——中年非油腻男,专业新媒体,爱好高尔夫、马术、跆拳道,它就给我推送类似这样的内容。
有关信息流的详细内容,我们会从第10讲开始详细讲解。在有关源的这一讲里,我们重点阐述源与流之间的关系。
如同大河生成的原理亘古未变一样,内容从源到流的传播原理也不曾变化。但其传播形态时有新意,所以才有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之类的概念。在我从业的22年里,源和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前,只有职业媒体人才有内容生产的权力;但自从有了博客、微博,特别是有了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之后,办媒体不再需要刊号,每个人都拥有了内容生产的权力,而且内容生产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以前要会写文章、至少要会写字,但今天无所谓了,只要有一部手机,不认字都能创造内容。随便拍一下,直接发到抖音号或快手号上就行了。
所以,在最近10年里,内容小池塘变成了汪洋大海。而源的极大丰富又促使着流的变革,就如同诗中所说的“春水生”自然会产生大江东去的景象一样。社交流、算法流的诞生也是出于此。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传播的效率更高了。
流的加速又会倒逼源的创作,让其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沛。我们常说的以需求倒逼供给侧改革,就是这个道理。
在本讲最后,强调一下“源流说”的价值。因为这个体系不仅仅是内容传播之道,它适用于一切传播,它是道。
比如说正在深远影响我们的新冠疫情。全球争分夺秒研制、生产疫苗,这就是溯源,要从根本上去解决病毒。封国封城封小区,相当于把互联网变成局域网。不让大家聚集,相当于解散了微信群,这是控流。包括我们说到的2020年哈尔滨发生的案例,一个人传染了几十个人,这里边就产生了叫疫情的“超级携带者”,相当于微博里的大V或者自媒体里的大号,它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本讲敲黑板、划重点
1.“源流说”:“源”是内容从哪里来,“流”是内容向哪里去。从哪里来,对应着内容生产(创作);向哪里去,对应着内容分发(传播)。
2.源由作品和作者组成。作品的生成分为四个环节:选题、采访、写作、标题。作者在今天以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3.新时代,源与流在形态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个人都拥有了内容生产权力,而且内容生产也变得越来越容易,所以内容小池塘变成了汪洋大海;算法和社交的介入让内容流动的速度更快、产生的价值更高,内容小溪流变成了大江东去。源与流的变化又互为因果。
4.“源流说”是道。理解了“源流说”,也就理解了一切传播的规律。
思考与作业
当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谁是源、谁是流?其源、流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