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是因为我想太多吗:元认知疗法自助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使人患上抑郁症的关键思维

人们普遍认为,未经处理的负面经历会引发抑郁症。威尔斯对此表示怀疑,他所持的看法是:所有人都有消极的想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因此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于是,威尔斯和马修斯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说每个人的负面经历和负面想法不一定会导致抑郁症,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抑郁症?哪些因素是使人患上抑郁症的关键?

威尔斯和马修斯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建立了一个关于人类心理的S-REF模型,即情绪障碍的自我调节执行功能模型(self-regulatory executive function model)。这一模型表明我们的思维是在3个层面上运作的,而且这3个层面是相互作用的:

●在下层,低级的冲动、想法和感受不断地纠缠我们,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它们,它们就会自动消失。

●中层是可控的层面,我们在这一层选择处理自己想法的策略。

●上层是我们的元认知知识库,也就是我们的元认知知识和信念的集合体。

我们的思维这样运作

(根据威尔斯和马修斯1994年的研究成果简化而成)

下层:自动的想法和意象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每天都会被冲动、想法、意象、知觉、记忆和信念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我们的大脑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的冲动、想法、意象、知觉、记忆和信念。我们无法影响这些想法、联想和冲动的到来。它们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在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在潜意识中产生的——无论它们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比如说,如果你曾经对你很爱的人失望并被伤害过,那么当你想进入一段新的感情时,你会很自然地紧张和没有安全感。这些自动化的想法来源于过去的经验,是非常正常的。是否对这些不由自主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处理,这决定了我们的心情和状态。我们选择用哪种方式来处理这些想法,这决定了下一个层次,也就是中层。

中层:策略

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的策略是用以对抗在最低的、无法控制的层面上产生的想法和感受的。这些策略决定了这些想法和感受是转瞬即逝,还是停留在我们的意识中继续循环往复。所有主动的策略,比如反刍和担忧,都会让想法的流转保持不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意识地应对下层的冲动,并自愿地、有选择地从我们对思想和感情世界的元认知基础知识(我们是从心智的上层获得这些知识的)中采取策略。例如,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对眼前的这份工作失去了兴趣,我们的策略可能就是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我们会用头脑分析我们的要求、经验,然后寻找一个解释,看看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缺乏热情。我们会调查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时候找一份新的工作了吗?是否该转向一个全新的行业?是时候开始接受继续教育了吗?

当你通过思索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或决定时,好极了,你可以继续自己的生活。但是,优秀的分析技巧是不足以应对内心世界的。反刍只会催生新的思考和猜测,而这些思考和猜测占据了我们每天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我负担得起培训教育的费用吗?我需要抵押贷款吗?我们能搬到别的地方住,节省一笔开支吗?孩子们也必须转学吗?

上层:元认知信念

在上层,即元认知层面,是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的看法。当我们必须决定要用什么策略处理我们的冲动、想法和感受时会达成的信念也位于这一层。我们每天都会产生成千上万个念头,没有足够的时间平等地照顾到每一个想法,因此,我们要选择处理哪些想法,忽略哪些想法。比如说,如果我们接到了公司的解雇通知,我们就会思考被解雇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解雇我?我们认为,反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也会觉得,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是否在反刍。我们每天花2小时还是10小时来思考,这似乎是随机的,是无法控制的。我们的元认知信念决定了我们是否沉溺于反刍,或者说我们是否觉得自己可以做出决定。所以,位于上层的是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如下信念:我们可以影响我们处理想法的方式,控制我们的策略,从而应对我们的思想流。

接下来,我想结合一位女患者的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这个S-REF模型。因为和前夫有很多矛盾并刚刚离了婚,她来到我的诊所寻求帮助。她一直都在和前夫争吵不休:孩子们应该和谁住在一起,应该如何抚养他们,是否应该由他们决定在爸爸家还是妈妈家过节。她每天都担心孩子们和前夫相处得好不好,以及前夫能不能单独照顾好孩子们之类的问题。提出离婚的人是她,她还能算是个好妈妈吗?这些想法首先出现在思维的下层,它们是自动产生的。

这位女患者花了很多时间反复思考。每天她都要求自己,一旦把孩子们哄上床,她就坐下来思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她会仔细考虑发生的每一件事,并且把它们记在自己的日记里。这种反刍和策略性的计划发生在她思维的中层。

她确信自己对反刍没有控制力。她反复思考着,浑然不知每天是花了1个小时还是10个小时。她确信,只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反刍就会对她有所帮助——反刍很有用。她处理这些想法的目的是减轻因想法所受的痛苦,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让想法完全消失。此外,她还希望能够得出结论,即她仍然是一个好母亲。这些认为“反刍是不可控制的,但却是有用的”元认知信念位于她思维的上层。

元认知疗法知道答案

我们都知道下面这个元认知体验的例子。在玩纵横填字游戏并需要找到以“绿色宝石”为提示的词时,我们就会碰到“话在嘴边现象”:“啊,它叫什么名字来着?我知道,但我就是想不起来。”我们知道,我们是认识这个词的。但由于某种原因,我们无法从脑海中回忆起它来。我们是怎么知道我们知道答案,却想不起来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或我们的元认知对我们的知识有一种概观——即使我们没有立刻想起它。我们的中层决定了我们选择哪种策略来展示这些知识。

有些人使用集中注意力的策略,试图从记忆中挖掘头脑中隐藏的知识,用所有的精力来思考绿色宝石的名字。还有一些人则使用更结构化的策略,例如,按字母顺序查找正确的名字。首字母是A吗?还是B?然而,最有效的策略通常是尽可能少地这样做,把问题放在一边。然后,我们的内在控制系统就可以深入它的“档案”,寻找答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突然想起:“是玉!玉是绿色的宝石!”

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因为我们反刍而得到解答。我们的元认知是完全自主地为我们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