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登山
邓小平出生在开门即见山的四川广安,从小就形成了爱好登山的习惯。后来,他投身革命事业,又经常与山岭为伍。在广西的将军山、湖南的岳麓山、赣闽边界的武夷山、延水河畔的宝塔山,还有太行山、大别山、紫金山以及四川峨嵋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建国以后,邓小平的工作虽然很忙,但仍不忘登景山、爬香山、攀北海的琼岛,然而,他更喜欢的是攀登险峻的高峰,那会激发起一种征服感。拿破仑在登上阿尔卑斯山后说出了一句名言:“我比阿尔卑斯山高。”登山,是邓小平最喜欢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之一。
1979年7月,邓小平以75岁的高龄,向海拔1800米的黄山掷出了挑战书。12日,黄山脚下来了一位长者,准备步行登山,他就是邓小平。
游泳是邓小平的爱好,登山却非他所擅长。1959年,由于腿部曾骨折过,伤愈后脚力很差,医生便建议他进行体育疗法,从那时起,他开始每天散步,并且经常去登山。
为此,他曾“强迫”自己与别的同志一起登山,锻炼脚力。但与黄山相比,那些山实际称不上山。这次,他横下一条心,要爬一爬这座难爬的山。
黄山矗立在东海之滨,山石奇特,青松苍劲,烟波浩渺。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匾额。黄山地势险峻,山路崎岖陡峭,攀登十分艰苦,而这也许正是邓小平所力图尝试的。
7月12日早晨,邓小平自山脚下的观瀑楼出发,迎着朝阳,开始了60里山路的登程。他一路走在前头,一口气登上了30来个陡峭的台阶,大家开始都为他的脚力担心,谁知他竟将随行的亲属等甩在了后面。
到慈光阁时,身着短袖衫的邓小平,红光满面、汗珠涔涔,兴致很高。他稍息片刻,弯腰挽起裤管,接过手杖,精神抖擞地说:“走!”洪亮的声音,顿时增添了大家的力量。
中午时分,邓小平一行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半山寺。午饭小憩之后,他们又踏上了行程。半天的路程,老人家不但不觉得累乏,劲头反而越来越足,只见他步履稳健,气息平缓,沿路环顾,兴味盎然。他们穿“一线天”,过“蓬莱三岛”,向玉屏峰进发。
玉屏峰称作“黄山第一处”,用音乐家的语言来说,它是黄山的“主旋律”。每登到这样比较险峻的地方,邓小平就回头嘱咐大家要当心些。这时,有一棵寿愈千年的古松破石而出,恰似在向客人们招手致意。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迎客松”。伴着哗哗的松涛声,用它热情的话语,欢迎远来的客人。
当天晚上,邓小平住宿玉屏楼。这里的建筑颇有气势,不少革命前辈游黄山后的诗作都留在此处。小平同志的老战友刘伯承将军有诗云:“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诗句慷慨激昂,不禁使人想起当年刘邓大军纵横中原,烽烟滚滚的情景。
经过一夜的休息,邓小平恢复了精力。第二天早上,他和大家一起踏上百步云梯,登上光明顶。
盛夏之际,黄山游客众多。许多来自海内外的宾客,得知邓小平登黄山的消息后,都盼望能见一见他。在登山的过程中,遇到身后有挑担子的老百姓或体健急走的年轻人,邓小平就连忙停到路边,招呼随行的同志:“让一让,请他们先走。”
但是,很多游客往往一赶到邓小平身边,就不走了,总要向他问候,攀谈几句。
当邓小平一行快到鳌鱼洞时,一位年轻姑娘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跑了上来。邓小平一行以为她要赶着上山,连忙让路。但她突然停了下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邓伯伯,您好!”又自我介绍说:“我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本来已经下山了,听到您老人家在这里,我们又赶了上来。”
“复旦大学什么系的呀?”邓小平高兴地问,“是考进去的吗?”
“是考进去的,念的新闻系。”女学生回答。
“噢,难怪消息这样灵通。”老人家风趣地说。
正说着,又赶上来两位姑娘,三人拿出学生证请小平同志给签个字。
“你们三个人,怎么四个学生证?”邓小平笑着问。
“我们有一位男同学,发扬风格,留在下面看守东西,让我们三个赶上来。这个学生证是他让我们代请您老人家签字的。”姑娘们解释着。
大家听了都乐了。
“怪不得三个人四个学生证。”邓小平一边签字,一边幽默地说:“女娃登山赛过男娃喽。”
签名过后,三个姑娘又要求合影。一一得到满足后,最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邓小平每到一处小憩时,总有许多人前来要求签字、合影。在黄山拍摄武侠片《白发魔女》外景的香港电影工作者,黄山宾馆的服务员和许多游客,都同邓小平合了影。
这次登山前,邓小平特意对安徽省委负责同志说:第一,不要妨碍群众游览;第二,省委同志不要陪同;第三,不准特殊化。起初为了安全起见,保卫人员还想控制一下上山游客的人数。邓小平发觉后,便说:“要让群众上山,不要搞得戒备森严。”
第三天,邓小平一行开始攀登雾海苍茫、险峻壮观的西海。山路陡峭,随行人员想搀扶老人家,他却笑着拒绝了。他和年轻人一样,手扶台阶边的铁链,攀缘而上,一气到达了仙境般的山巅。
至此,邓小平凭着顽强的毅力,用了三天的时间,纵横踏过山路崎岖的黄山群峰。饱览了天都峰、莲花峰等胜景后,他深有感触地说:“爬了黄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话下了。”
名山大川,森林古寺,不仅气候宜人,而且满目苍翠,鸟语花香,溪水流淌。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常使人有身在仙境之感,能够将一切郁闷烦躁抛到九霄云外。经过攀缘跋涉,登临绝顶后,“一览众山小”的舒畅心情,又有何事能与之相比?同时,这些地方往往有许多人文景观,在人们游玩欣赏、饱览山河秀色之余,还能增长知识,了解历史典故,对开阔胸襟、消除烦恼很有好处。森林是人类氧气的宝库,山林之中树木郁郁葱葱,大片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人体必需的氧气,故在山川林木之间,可以尽情享受免费的氧疗。并且,登山、走野本身就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还能调适心理,使人神清气爽。
1983年8月13日,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族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
那是长白山最美的季节。浩瀚无垠的林海青翠碧绿,漫山遍野的山花争奇斗妍。延边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边疆的火热生活引发了邓小平的浓厚兴趣。他老人家不顾80岁的高龄,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长白山。
时值盛夏,正是旅游旺季,游人如潮。早在登山之前,邓小平就对吉林省委的同志讲:第一,不要妨碍群众游览;第二,不准搞特殊化;第三,轻车简从,不要省委同志来陪。他心里时刻想着群众,装着人民。他严于律己,永不脱离群众。
许多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得知邓小平来到长白山的消息,都欣喜若狂,盼望着能在此和他见上一面。一路上,见到游客,邓小平总是主动站到路边,让游人先走。有的游客见到了他,就不走了,停下来与邓小平攀谈。
当时在延边参加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多位代表,都盼望着和邓小平照张像,留个纪念。他得知后,马上来到代表们中间,与大家合影留念。
在群众中,他老人家是那样地谦和、慈祥,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平易近人。
在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邓小平亲切地慰问了气象工作人员。他对高山气象工作人员不畏风雪严寒,长年坚守工作岗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大加赞许。他说:吉林省是农业省,而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所以,搞好天气预报很重要,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希望你们为防灾减灾当好参谋。这亲切的话语,给气象工作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十几年来,这支有强烈事业心、高度责任感的气象工作队伍,在东北边疆努力地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和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辛勤地耕耘着,奋斗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邓小平来到长白山顶峰,眺望茫茫无际的林海,俯瞰清澈碧蓝的一池天水时,开怀地笑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使他畅怀遐想。
回到岳桦宾馆,他老人家挥毫泼墨,欣然提笔,写下了“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得更快些更好些”1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纸短情长,言简意深。
登高望远,既使邓小平怡情悦性,胸怀舒畅,又使他体魄强健,新陈代谢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