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汉人之子吗
乾隆皇帝(1711—1799年),名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皇帝第四子,25岁登极。乾隆初政就出手不凡,以宽仁治国,平反昭雪了许多先皇处理的冤案。他用兵有方,巩固了新疆,平定了南中国。乾隆晚年以“十全武功老人”自居。虽为太上皇,但依旧主持朝政直至病死于养心殿,此时已是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终年89岁,在位60年(其中做太上皇3年),死后葬于陵,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可谓善终,但是他的出生却不是那么“光彩”,有人说他是雍正用掉包计从海宁陈氏家换的孩子,还有人说他的母亲不是什么尊贵的女子,而是热河行宫的宫女。萦绕在乾隆身世上的迷雾,真是越传越奇,以至于模糊了历史的真面目。
浙江海宁陈家是江南一大豪门,与清朝皇室有着神秘的关系。清朝末年,社会上普遍流行这样一个传说:清朝的皇帝是浙江海宁陈家的儿子。小说家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里,便是以这个故事为重要线索的。在金庸笔下,当时江湖最大帮会——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秘密入宫,将乾隆生母陈世倌夫人的一封信交给乾隆,信中详述乾隆出生经过,并指出他左股有朱记一块为证。待于万亭走后,乾隆便把当年喂奶的乳母廖氏传来,秘密询问,得悉了自己家世真情:
原来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四皇子胤禛的侧妃钮祜禄氏生了一个女儿,不久听说大臣陈世倌的夫人同日生产,命人将小儿抱进府里观看。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漏出去。
当时康熙诸子争储夺嫡,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胤禛知父皇此时尚犹豫不决,兄弟中胤禟、胤禩等才干都不在自己之下,诸人势均力敌。皇帝选择储君时,不但要比较诸皇子的才干,也要想到诸皇子的儿子,要知立储是万年之计,皇子死了皇孙就是皇帝。如果皇子英明,皇孙昏庸,决非长远之策。胤禛此时已有一子,但懦弱无用,素来不为祖父所喜,他知道在这一点上吃了亏,满盼再生一个儿子,哪知生出来的却是女儿。胤禛不顾一切要做皇帝,凑巧陈世倌生了个儿子,就强行换了一个。胤禛于诸皇子中手段最为狠辣,陈世倌哪敢声张?
这换去的孩子取名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
金庸先生回忆说,这是小时候经常听人家说乾隆是汉家后代的故事,所以就自然地写进自己的小说里了。可见这一传说在民间非常盛行,以至于上自官僚缙绅,下到妇儒百姓,都深信不疑。
陈家历明、清几百年富贵不辍,朝中重臣辈出。自明代中叶,陈氏就是当地富裕的书香门第。陈家在康熙年间,曾经两度出现父子兄弟三人同榜的盛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陈元龙弟陈嵩、侄邦彦、陈诜之子陈世倌三人同榜;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陈元龙两子及从侄陈武婴,三人同榜,这在中国科举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出了这些人才,陈家自然非常风光,陈家历仕康、雍、乾三朝,父子、叔侄三人无不位极人臣,其中两人当过侍读学士,可见与皇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根据野史记载,雍正帝胤禛当皇子时,与海宁陈氏关系就非同寻常,两家往来非常频繁。当陈家发现儿子被换成女婴后,想到此间关节,知道不能追究声张,缄口为妙。没有多久,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后,将陈氏一门数人提拔到显要地位。雍正死后,乾隆帝即位,隆恩空前浩荡。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江浙,有四次曾到海宁陈家,升堂垂询家世。
也有人说,陈氏之子抱进雍亲王府第时,是王妃暗中偷换的,雍正帝也不知道。等乾隆帝成年即位后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推得自己的身世,暗中与陈世倌对照,果然十分相像,于是心中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陈氏之子,为了弄明白自己的身世,他特意几次下江南明察暗访,终于知道了这段隐情。还有人传说,乾隆帝自知不是满族,在宫里时常穿汉人服饰,有一天,他着一身汉人的打扮,问身边的臣子:“朕像不像汉人哪?”一名老臣跪对:“皇上挺像汉人,而不像满人。”乾隆听后愈加相信这一传说,甚至打算命令满人全都改着汉装。
陈府中有两方匾额,据说是乾隆御笔所赐,一为“爱日堂”,一为“春晖堂”。前者出自汉代扬雄《孝至》中的“孝子爱日”,后者则源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两块匾额的题词内容都含有儿子孝敬父母之意。如果乾隆不是出自陈门,为什么写下这么莫名其妙的诗句?但是根据正史记载,这两块匾额是康熙皇帝题写的。据《清史·陈元龙传》,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月,皇帝召见大臣,一时来了兴致,说:“尔等家中各有堂号,不妨自言,朕当赐书。”陈元龙奏称,自己的老父已经年逾八十,为了表达对慈父的孝意,请皇上拟“爱日堂”三字赏赐,康熙痛快地挥笔写了这一匾额。《海宁州志·列女传》中说,陈世倌的堂祖父陈邦彦早年丧父,其母黄氏守寡四十一年,将儿子抚养成才。陈家富贵以后,康熙皇帝感念慈母的牺牲精神,亲自写了“节孝”两字赐之,又写了“春晖堂”匾额赠与陈家,由此看来陈家的这两块匾额跟乾隆的身世并无关系。
乾隆到底是不是陈家的儿子,从他们出生的记载上基本可以判断出来。
先看皇室这边,雍正帝共育有十个皇子、六个公主。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当时雍正34岁。在这之前他已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夭折,但小王子弘时已经8岁,而另一位妃子耿氏也已怀孕五个多月,是男是女尚不知晓,何必去换别人的儿子?另外,清代皇子、皇孙诞生,有一整套严密的验看奏报程序,谁敢偷梁换柱?就算掉包成功,在这之后雍正又生了好几个皇子,他不让自己的亲生骨肉当皇帝,而要借用别人的儿子继承尊贵的皇位,不是太荒谬了吗?
再看陈家的血脉,据《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第五修》和《徐乾学家谱》查知,陈元龙育有一子二女,其子死后17年乾隆帝方才出生,陈家二女也早于乾隆帝20多年出生,哪有孩子可供交换?而且,乾隆帝出生那年,他的元配夫人宋氏已经50多岁,且于当年九月病逝,而陈元龙的两位小妾也已经去世,怎会再有孩子降生?由此可知两家同时生子并男女互换的说法难以成立。
既然乾隆不是陈氏之子,为什么对陈家如此看重宠信呢?其实,这与当年浙江海塘工程密切相关,是关系钱塘江一带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大事。还在康熙朝时,钱塘江入海口的海潮常常为患。雍正朝初,决定修筑海塘工程,雍正因为忙于巩固帝位,应付西北战争,没有时间前去察看,待工程有了眉目,雍正帝却又突然去世了。乾隆登基以后,这件大事被提上议事日程,他借着六次南巡的机会,四次前往海宁视察。按照情理,皇帝大驾光临,总要住在体面的人家,而当地最有名望的家族就是陈家。陈府庭院森严,装饰豪华,而且陈家不乏工部尚书,陈元龙本人就是水利专家,正好可以垂询海塘工程有关问题。这样,陈府自然成为乾隆帝的“行宫”。乾隆帝住得快活,就认定了陈家,以后每至海宁,都要驻扎陈家。显然,乾隆四次驾临海宁,并非因为“认亲”之事,而是前来勘察海塘工程的。
关于乾隆帝的身世,野史还有一种说法,说乾隆是一个李姓宫女所生。这位宫女名叫李金桂,时年已27岁,尚未出嫁,原是避暑山庄行宫里一个做粗重活计的丫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还是雍亲王的皇四子胤禛奉旨随皇父康熙皇帝临幸承德避暑山庄,举行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年轻的雍亲王这一日闲来无事,便带领自己藩邸的一名小厮,在离山庄不远的阿格鸠围场打猎消遣,正巧有一只大鹿迎面而来,雍亲王赶忙拉弓搭箭,一箭射去大鹿倒地而毙。遂命小厮砍下鹿角以备进献父皇,博取康熙皇帝的欢心;一面命小厮取来一碗温热新鲜的鹿血,一饮而尽。这是满族人的习惯,他们认为饮鹿血是最好的滋补壮阳之剂。雍亲王饮下鹿血后,果然劲力突发,一时面红耳赤,欲火中烧。机灵的小厮见状,明白了亲王的意思,便引其来到山庄一处幽深僻静的茅草屋中暂歇。一会儿功夫,小厮便骗来一宫女。这位欲火难捺的雍亲王不及细看,便召而幸之。事毕细看,但见此女生得奇丑无比,无意收在府中。本要怪罪下人为何不觅一美女,但想这远离京师的围场之中,一时哪里去找美貌女子?也实在无话可说。
作为一位王爷,这样的风流韵事,本来算不了什么。可是不料事有凑巧,第二年夏,康熙皇帝又率领王公贝勒、皇子皇孙到承德木兰围场来避暑和行围,偏巧有人奏报了丑宫女李金桂怀孕之事。在这皇家禁地,哪个大胆狂徒,竟敢染指宫女,并使之受孕?立即派人审问,但李金桂一口咬定并非与外人野合,而是四王爷的骨肉。一向以“正人君子”自誉的雍亲王此时也没了主意,只好承认确有其事。不久,李金桂就在这小小的茅草屋内生下一个大白胖小子。虽然生母丑陋卑贱,然其父乃天潢贵胄,系龙种一脉。经胤禛生母德妃与国舅隆科多的求情,胤禛也向父皇认错讨饶,康熙皇帝一向以慈悲为怀,又见生一白白胖胖的皇孙,一时龙颜大悦,未对四阿哥加罪,仅斥其“太下流”,有失王爷身份作罢,并准其将李氏母子带回王府赡养,但这位雍亲王嫌李氏相貌丑陋,既不肯带回府中,也未给任何名分,仅择狮子园(原称狮子沟)西的松林深处,为其盖了两间平房,作为栖身之所。
尽管野史说得惟妙惟肖,颇投世人所好,但是正史上断然没有这样的说法。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内大臣凌柱之女,她虽然姓氏高贵,但出身寒微,所以在雍正未登基前一直号为格格。就是在生了弘历以后,也没有被封为侧福晋,雍正上台的当年年底,她才被封为熹妃,不久晋封熹贵妃。她的宝贝儿子乾隆帝登基,尊其为崇庆皇太后,移至慈宁宫居住。大概是这位皇太后出身不太显赫,所以很多人才相信乾隆系一卑微宫女所生吧!这位皇太后地位虽然不够显赫,但是通情达理,有着满族妇女特有的质朴和健康,她和乾隆感情甚是融洽真挚,而乾隆也非常体恤孝顺自己的母亲。
钮祜禄氏被尊为崇庆皇太后时已44岁了,膝下只有乾隆一子,而她老人家又是十分喜欢热闹的人,乾隆怕她有孤独寂寞之感,居大内深宫时,则奉太后住在慈宁宫,因常驻御园,特将与圆明园咫尺之隔、皇祖最喜欢的畅春园作为太后的郊园。每年新年前,先接太后回宫过年,灯节前返回圆明园,住在乾隆为皇子时所居的长春仙馆。大约在正月末,太后回驻畅春园。此后,春天御园中芍药、山桃开放,夏天福海中荷花红白相映,龙舟竞渡,秋天香山枫叶似火,冬天北海银装素裹,照例举行的“冰嬉”,乾隆都要奉迎太后出来观赏,这些情景在乾隆诗中屡见述及。即使母子不在一起的时候,乾隆仍念念不忘去孝敬高年老母。
在民间围绕乾隆皇帝的传闻逸事很多,这些传说让人们觉得他不是一个威严的皇上,倒像一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不管是真是假,这都说明乾隆是个颇有性格和魅力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