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私人档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不可一世的专权独裁者:蒋介石

1.蒋介石的顽劣童年

1887年10月31日,即清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在这一天的晌午,一个娃娃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玉泰盐铺的楼上呱呱坠地了。他的谱名叫做周泰,乳名叫做瑞元,学名叫做志清。后来自己改名为蒋中正,也被叫做蒋介石。

蒋介石在幼年的时候,由于家境优越,他受到了祖父的百般溺爱,使得他极为顽皮淘气。4岁的时候,除夕吃年夜饭,他忽然异想天开,想试试喉咙到底有多深,竟傻乎乎的把一根竹筷向喉咙深处插去。这一插不要紧,顿时就把他疼得冷汗直冒,随即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吓得全家人一夜未眠,都守在他的身旁,生怕他就此变成了哑巴。

第二年中秋节,全家人都在院子里赏月,蒋介石独自一人在水缸旁玩耍。他看见水中的月影,便连忙探着身子想从水缸中捞月亮。结果,一个不留神他就一头栽进了缸里。这满缸的水倒也不含糊,没等扑腾几下就把他给淹了个半死。要说也是蒋介石命大,就在这时候,家人们及时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蒋介石并把他从水缸里捞了出来,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

蒋介石上私塾后,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也经常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蒋介石常常做一些恶作剧。有一次夜里,他竟然装扮成鬼,把小伙伴们吓得叽叽喳喳乱叫。其中有一个胆小的小伙伴,更是被吓的摔倒在地上,哭爹喊娘的乱嚎了起来。

平日里,蒋介石最喜欢舞刀弄棒了,经常与小伙伴模仿军队的样子打仗。在游戏中,他经常把自己给封为“大将”,每次都要充当老大,每当他带着小伙伴们作战的时候,都必须得把另一方的小伙伴们打趴下不可。为此他经常是“战”得头破血流,浑身上下也都是伤痕累累。

由于蒋介石顽皮淘气,所以常常会有小孩大人上门来告状。蒋母为了管教儿子,常常拿一把小鞭子抽蒋介石。可就是这样,蒋介石也都管不住自己。有时候他被蒋母打急了,干脆就钻到床底下不出来,等到蒋母开门的时候,再乘机溜之大吉。这蒋母自幼就缠了足,属于小脚,自然是追不上,为此也经常被蒋介石气得号啕大哭。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读书,蒋介石也懂得了一点孝道。在老师和蒋母的教诲下,顽劣的毛病倒也改掉了不少。他常向母亲发誓,自己一定要读书上进,求取功名,为蒋家增光,为母亲争气。

王采玉为了改变儿子的顽性,更想有一个媳妇为自己分劳一些家务。于是在蒋介石15岁的时候,便为他张罗娶亲了。

1901年,19岁的毛福梅坐花轿从岩头村嫁到了溪口,正式成为了蒋介石的“童养媳”。

2.蒋介石艰难的东瀛求学之路

由于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和祖父蒋斯千都信佛,再加上那年代的人也都很封建很迷信,所以自从相面先生说过蒋母王采玉“必生贵子”后,蒋家都对蒋介石寄予了“光宗耀祖”的厚望。但是,蒋介石自小就顽皮淘气,他们深恐蒋介石顽劣成性将来难以成才。因此,两人在蒋介石还没有到入学的年龄时,就请来了老师在家读私塾,让蒋介石读书求学。

在蒋介石5岁那年,他开始入私塾学习,启蒙老师是个老秀才,名叫任介眉。7岁那年他改从汉学名师蒋谨藩读完《大学》、《中庸》。8岁的时候继续跟任介眉读《论语》、《孟子》。后来他又回到蒋谨藩身旁学习《礼记》、《千家诗》、《孝经》、《春秋》、《左传》、《诗经》等,在这期间他还学习了古文辞,学会了作八股文。

在蒋介石12岁的时候,蒋母王采玉得知嵊县名士姚宗元在葛竹王氏宗祠设立了私塾授课,于是就把蒋介石送过去学习。因为有了名师指教,蒋介石也逐渐变得懂事了,并有了图强之心。因此,蒋介石的学业长进的很快。

第二年,蒋介石来到了榆林村,跟从老师毛凤美读《易经》。14岁,蒋介石来到了崎山皇埔氏学馆,从师竺景松学作策论。15岁,由蒋母王采玉的亲戚陈春泉介绍,他又到岩头村从名师毛思诚温习《左传》,圈点《纲鉴》。由于毛思诚教导有方,蒋介石不仅知识、学业进步很快,而且基本上改变了儿时的顽性。可以说,到岩头村从师毛思诚学习的这个过程,成为了蒋介石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清朝末年,旧式的私塾逐渐衰落,由于缺少生源不得不停馆。很多的旧书院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也都纷纷进行改革,创办了新学堂。蒋母王采玉望子成龙,这时更是四处借债,在蒋介石17岁那年,把他送入了箭金学堂。

箭金学堂是宁波府的一所有名的新学堂,这里执教的大多都是名师。其中有一位名师顾清廉先生,不仅向学生讲授周秦诸子学说、宋朝理学,传播富国强兵思想,而且还给学生讲解《孙子兵法》、《曾文正公全集》,介绍清朝一些著名将领。顾清廉先生所讲授的这些内容,不仅激发了蒋介石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1905年初,蒋介石又转到奉化龙津学堂。由于蒋介石刻苦学习,各科学习成绩都令老师们满意。到了1906年,蒋介石19岁那一年,在蒋母王采玉的支持下,他乘轮船东渡日本,准备进日本军校学习。但是,等蒋介石到达日本后,他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当时日本军校有规定,但凡是中国学生要入日本军校受训,那就必须由清政府的陆军部保送。蒋介石是自由出国求学,跟清政府的陆军部根本就扯不上半点关系,自然也就无法进入日本的军校中学习。无奈之下的蒋介石只好进了东京清华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日语,然后在年终返回了国。

1908年初,蒋介石被保定陆军学堂选派到了日本,进入了东京的振武学校,并被列为该校11期的学生,分配在炮兵专科学习。在振武学校学习期间,蒋介石一方面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并与同学黄郛一起创办了《武学》杂志。在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军事文章,大部分都由蒋介石亲自撰写。另一方面,他由陈其美介绍,参加了孙中山创办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的影响下,蒋介石的富国强兵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时常与同盟会会员议论驱逐鞑虏、民族独立等事情。

1910年11月25日,蒋介石从振武学校毕业。12月5日,他被分派到驻扎在日本北海道新9201县高田镇的日本陆军第13野炮兵第19联队实习。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陈其美在上海积极准备起义,准备策应武昌革命。为了确保起义的成功,他给在日本学军事的蒋介石及其他同盟会会员发了急电,催促他们立即回国参加革命。蒋介石接到陈其美的急电后,立即向师团长请假,只可惜他的请假没有被获准。不甘心的蒋介石又找到了联队长请假,这联队长知道了准了蒋介石的假,但却只给了48小时的假期。情急之下的蒋介石也顾不得这许多,准假后立马就脱去了军装,向设在东京的同盟会浙江省支部领取了回国的路费,赶忙就回到了上海参加陈其美组织的革命。

事后,由于蒋介石超假不归,违反了军纪,直接被日本政府及日本振武学校开除了学籍。从此,蒋介石结束了他的求学生涯,走上了投身革命的道路。

3.蒋介石投身革命开始争班夺权

1911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日本接到陈其美电召后,立即从日本回到了上海向陈其美报到。

这时候,在陈其美的领导下,沪、杭两地的同盟会和光复会也都确定了两地同时发动起义的行动计划。陈其美命令蒋介石立即奔赴杭州,负责发动当地的新军起义。

蒋介石赶到杭州后,也没来得及休息,更没回奉化老家探望亲人,就直接与其他起义领导人一起制定了起义计划,还从上海革命党人中招募了100名“先锋敢死队”。蒋介石身先士卒,自己任命为敢死队队长。

起义发动后,敢死队负责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在蒋介石的指挥下敢死队员们奋勇战斗,很快就攻下了浙江巡抚衙门,还活捉了巡抚曾韫。经过了一整天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了杭州全城。很快,起义军就推选了汤寿潜为都督,成立了浙江国民政府,并宣告杭州光复。

与此同时,上海起义军在陈其美的领导下也攻下了清军在上海的最重要据点——江南制造局,并于11月6日成立了沪军都督府,宣告上海光复,陈其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杭州光复后,蒋介石便回到了上海,协助陈其美整编革命军,维持上海治安。不久后,陈其美在上海商团的资助下,组建了5个团兵力的沪军,蒋介石被任命为沪军第5团团长。

1912年1月1日,革命在全国17个省都取得了胜利,南京也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还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这时候,同盟会和光复会为了争夺权力发生了矛盾,上海同盟会负责人、沪军督军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暗杀了即将就任浙江军政府督军的陶成章。这陶成章可是当时革命组织光复会的著名领袖,他曾经把会党中的宗派情绪带进了革命队伍,甚至都敢与孙中山拍桌子叫板,并因此还与孙中山产生过隔阂。但是,他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中曾经多次深入基层,四方奔走联络各省革命党人,亲自组织并发动武装起义,是属于有功之臣,在革命党人中享有较大的威望。因此,陶成章被刺杀,立即引起了全国的震惊和革命党人的愤慨。为了平息民愤,孙中山命令陈其美,一定要缉拿凶手归案。陈其美一见大事不妙,又怕事情败露,就拿了一笔钱让蒋介石跑路,蒋介石有过留日的经历,只得逃到了日本躲避风头。

1914年夏,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从日本回国参与讨伐袁世凯的行动。蒋介石到达上海后立刻联络了一些革命党人,并制定了一个夺取上海的军事作战计划,准备兵分三路进攻上海。他自任第一路司令官。只可惜的是还没等这个计划开始行动,就被淞沪镇守使郑汝成给侦破了,蒋介石的司令部遭到搜查,全部的枪械弹药都被没收了。随即,袁世凯向各省发布通缉令,追缉蒋介石。蒋介石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行,又遭到了袁世凯的通缉,只得再次逃亡到了日本。

1915年10月,孙中山任命陈其美为淞沪司令长官,携带作战计划,从日本回上海再次发动起义。陈其美到上海后,给在日本的蒋介石发了电报,要求他立即回上海,参加筹划上海的革命。

蒋介石回到了上海后开始实施第一步计划:刺杀袁军淞沪镇守使郑汝成。

这时候,正好日本大正天皇登极举行加冕典礼日,郑汝成要去日本领事馆致贺,蒋介石闻讯后就派便衣在上海外白渡桥设下埋伏。当郑汝成坐车经过桥头时,便衣立即向汽车投掷炸弹,郑汝成也算命大,并没有被炸死。可是刚逃出汽车,他就被守在一旁的便衣杀手给堵了个正着,随即就被子弹射成了马蜂窝。

1916年4月,蒋介石又奉命协助杨虎攻打长江要塞——江阴炮台。这江阴炮台倒是攻了下来,可是5天后内部又发生叛变,江阴炮台得而复失,蒋介石见势不妙便逃回上海。

5月,袁世凯设下圈套,在上海暗杀了陈其美。陈其美被杀后,上海革命失去了首领,蒋介石也失去了最为赏识自己的恩师。但是,蒋介石并不慌乱,他冷静的分析时局,决定继续跟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斗争。

1917年9月,蒋介石向孙中山上书,提交了《对北军作战计划》和《滇粤两军对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两份意见书。就是这两份上书,得到了孙中山的赞许和重视。1918年3月,孙中山电召蒋介石到广州,任命蒋介石为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上校作战科主任。

任作战科主任后,蒋介石颇得总司令陈炯明、参谋总长邓仲元的信任,一切作战计划也都由蒋介石负责草拟。在蒋介石所拟的作战计划行动中,战事进展得非常快。而且在每次的战役中,蒋介石都能充分发挥炮兵的专长,在军中留下了能攻善战的印象。

蒋介石在援闽粤军中崭露头角后,于1918年7月,突然以“工作中阻力很大,难以有所作为”为由,向总司令陈炯明提出了辞呈。陈炯明爱惜人才,再三做了挽留,可是蒋介石心意已决,孤身回到了上海。在上海,蒋介石特意去谒见了正在上海总结革命经验、专心著书的孙中山,表明自己离队并不是不愿参加革命,而是陈炯明纵容部下诋毁领袖孙中山。孙中山数次劝慰蒋介石,陈炯明也三次写信要求蒋介石回去,但是蒋介石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将此事一推再推。直到后来粤军在福建战场取得了优势,孙中山、陈炯明也一再催促他,蒋介石碍于情面这才返回了粤军。

蒋介石此番对孙中山表忠心很快就获得了回报,返回粤军不久后他就被任命为粤军二支队司令。从1918年3月到1924年4月,蒋介石参加了攻打地方军阀的战斗,也参加了保卫广州革命政府和孙中山的战斗。同时他还经常向孙中山呈送军事意见书,不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还为革命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此期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通过“进进退退、以退为进”的策略,数次夺权要权,而且每一次也都达到了效果。短短的几年间,蒋介石就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和重用,官职也不断升迁,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和革命军中他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积劳成疾,由于肝癌发作,在北平溘然长逝。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集合了黄埔军校全体官兵,宣读了孙中山的遗嘱,并宣读了亲自撰写的祭文,带领黄埔军校全体学生宣誓:敬重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同时,他还带领着黄埔军校官兵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此期间,蒋介石一方面公开以孙中山遗志的忠诚继承者自居,另一方面更加积极参与广州革命政府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以求谋取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权力。

1925年5月中旬,杨希闵的滇军、刘震寰的桂军预谋颠覆广州革命政府。为保卫广州革命政府,蒋介石率领黄埔军和粤军从东江前线回师广州,几番恶斗后打垮了杨、刘的反革命势力,并平定了杨、刘的叛乱。通过这一次战争,蒋介石受命兼任了广州卫戍司令。

在平定杨、刘叛乱的时候,军阀陈炯明占领了东江地区,妄图进攻广州革命政府。为了彻底消灭反革命势力,统一广东,巩固广州革命政府地位,广州革命政府决定讨伐陈炯明,将革命军统编为国民革命军。同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并委任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

在这次东征中,蒋介石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东征军攻占了惠州,相继又攻占了海丰、河源、五华、兴宁、潮州、汕头,最终收复了东江。同时,蒋介石又指挥了国民革命军征讨了粤南军阀邓本殷。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基本上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反动势力,实现了广东的统一。

随即,广州革命政府根据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决定讨伐北洋军阀,推进北伐战争。由于蒋介石屡立战功,广州革命政府决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统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6年7月,蒋介石亲自拟定了北伐作战方案,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在蒋介石的统率和指挥下,在10个月的时间内,就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并相继攻占了湖南、江西、湖北、福建、浙江、皖西、南京等省市。至此,国民革命的势力席卷了整个南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北伐战争的胜利,使蒋介石在当时军、政、党、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蒋介石凭借着北伐战争的胜利,也牢牢地掌握了军权。凭借手中的军权,他开始进一步的谋取政权,去实现自己统治中国的愿望了。

4.蒋介石反共的狼子野心

北伐战争初告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建立自己在中国统治的野心,首先就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反对。为了实现个人野心,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支持下,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决裂,与国民党左派决裂。

1927年3月开始,蒋介石指挥军队和党徒,在南昌、赣州、九江、安庆等地,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以及工农革命群众。

4月12日,蒋介石下令包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然后指挥自己的武装全面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大肆拘捕共产党员,杀害工人运动领袖,镇压市民的请愿队伍,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史称“四·一二”政变。4月15日,蒋介石又在广州进行了反革命大屠杀。

反革命政变成功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新的国民党中央,建立了新的国民政府,公然与国民党左派的武汉国民政府唱对台戏。1928年2月2日至7日,蒋介石在南京操纵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会议上,蒋介石被“推举”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国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2月23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推举”蒋介石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3月7日,蒋介石又被“推举”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从此,蒋介石经过数次的奋争,终于谋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并且初步建立了自己统治国家的权力。

蒋介石1927年背叛革命,公开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大众,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单独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采取各种手段,极力征服各路军阀,建立了自己独裁统治。但同时他也深深忧虑共产党的革命力量的发展,所以从1930年底到1934年7月,蒋介石相继5次调集军队,对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了10万军队,以鲁涤平为总司令,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围攻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根据地。但是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打退了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

蒋介石不甘心初战失败,于1931年4月又调集了20万军队,由何应钦任总司令,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对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但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的方针,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又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没给红军任何的喘息之机,就又纠集了30万军队,亲任总司令,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兵分三路又向中央根据地进攻。毛泽东领导红军采取“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对策,用周旋式打圈的战术,牵着蒋军的鼻子在革命根据地内转起了圈子,并选择有利时机给予还击。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里,红军又粉碎了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三次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蒋介石连续三次“围剿”,不但没有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反而使共产党在反“围剿”斗争中发展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此蒋介石更是恨得牙齿痒痒。1932年6月,不甘心的蒋介石又纠集了60万兵力,向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这次反击蒋介石的进攻中,由于受到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根据地军民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是没有击退蒋介石的进攻。蒋介石在首战告捷后,于1933年2月,他又集中了40万兵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采用大兵团伏击战和集中优势兵力围歼部分来犯之敌的战略战术,以4万主力红军打垮了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经过这次斗争,全国红军迅速发展到了30万人,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也发展到了10万人。

前后历经了四次“围剿”,都没能彻底的消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蒋介石不禁又急又怒。1933年9月,蒋介石又调集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向中共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发起了孤注一掷的规模空前的大“围剿”,即第五次“围剿”。

在这次“围剿”中,蒋介石采用了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的战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周围修筑了近3000个碉堡。然后逐步缩小包围圈,想找到红军的主力部队与其作战,打算一举消灭红军。

这时“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了主导地位,红军没有采纳正确的斗争策略,而采取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全线出击”的冒险主义策略。结果导致红军在与蒋介石大兵团硬拼硬打中损失惨重,根据地也日益缩小,逐渐失去了取得反“围剿”胜利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蒋介石调兵前堵后截,企图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但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党内斗争和战争考验,摆脱了“左”倾错误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并胜利的转移到了陕北,树起了抗日救亡的旗帜。

5.蒋介石迫不得已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消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上。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并没有多少警惕和准备。甚至为了打败冯、阎的联合反蒋,他还把东北军的主力抽调入关,导致东北边防空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还指望着国际联盟来解决中日矛盾,并顽固的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一政策不但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而且还遭到了国民党内抗战派的反对。

1932年,上海爆发了“一·二八”抗战。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19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率领下,自动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这时,蒋介石一方面派张治中率领中央军第5军参与淞沪抗战,并通电全国表示抗日决心;另一方面蒋介石仍然企图谋求妥协,尽量避免与日军发生更大的冲突,并派外交人员同日军首脑接洽求和,结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这《淞沪停战协定》也被称为《上海停战协定》,其核心内容就是划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政府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设防,而日军则可以在淞沪地区长期驻扎。

1933年初,日军开始向热河进犯,张学良的东北军在热河、河北布防,爆发了长城抗战。蒋介石仍然坚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求和的政策,只派了少量军队北上抗日。蒋介石的消极抗日,不仅造成了中国大批领土的沦丧,而且还遭到了国民党爱国将士和人民的反对。终于在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蒋介石为了保命被迫接受了张、杨将军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参与领导中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为侵吞中国挑起了卢沟桥事变。蒋介石接到报告后,马上给当时驻守河北的第26路军总指挥和29军军长发电,指示他们从速构筑工事、下定决一死战的决心,积极准备抗击日军的进攻。同时,蒋介石还致电了桂军的李宗仁、白崇禧,声明中央已经决心抗战,并约他们到庐山来共商抗战大计。

1937年8月12日,国民党最高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对日抗战,推举蒋介石为陆海空大元帅,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为了对日抗战,蒋介石将部队重新作了调整和部署。除特种部队外,将所属部队分为11个部分:平汉路地区为第1战区,山西为第2战区,苏浙地区为第3战区,两广为第4战区,津浦线为第5战区,甘、宁、青为第6战区。除设6个战区外,还设立了武汉卫戍总司令部、西安行营、福建绥靖公署、军委直辖部队、后方整训部队等等。

蒋介石参与领导对日抗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第二时期从武汉失守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这两个时期中,蒋介石领导并指挥了不少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

在第一时期里,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还是比较努力的。尽管这时期中国有不少地区的城市都相继被日军所攻占,但是每一次的重大战斗,蒋介石都曾召集幕僚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并提出作战要求,发出作战指示,促进了全国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高潮。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于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在湖南南岳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对第一时期的抗战作了小结,并提出了第二时期抗战的任务和要求。会议还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战场态势,重新划分了战区,撤销了广州、西安、重庆各行营,重新设立桂林、天水两个行营,统一指挥南北两个战场。同时,会议决定在沦陷区设立战场党政委员会,直属军事委员会领导,各沦陷区设立分会。会后,军事委员会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把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摆在抗日战争主要的战场地位。

在第二时期各阶段的诸多战斗中,蒋介石虽然没有像第一时期那样努力,但是这些战斗还是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事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的。蒋介石多次与手下将领作过研究,并亲自下过不少战斗的指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美、英、苏、中领衔的26国联盟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提议下,蒋介石被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负起中国、泰国、越南地区联军部队的总指挥。在反法西斯斗争进入决定性胜利的前夕,蒋介石作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国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军大元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对他指挥的部队的战斗序列又作了重新调整,为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6.蒋介石发动内战惨遭溃败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特别是靠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日军民的英勇奋斗。可是,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却想独占抗战胜利的果实,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

1945年9月9日,蒋介石做出了指派,由何应钦负责主持受降典礼,接受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统辖的128万军队的投降;熊式辉、杜聿明负责去抢占东北地区;李延年则负责去抢占山东地区;另外他还派了10个整编师,约30万的军队去抢占中原地区。

为了争取时间抢占抗战胜利果实,为了准备内战,蒋介石又玩起了“和平谈判”的阴谋。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请他“赴渝共商国是”。

中国共产党早就已经洞察了蒋介石的用心。但是,为了力争全国人民渴望的和平,并在全国人民面前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于1945年8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中共领导人毅然乘机飞抵重庆。蒋介石原本就没有和平谈判的诚意和准备,因此,双方的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利用谈判争取到了时间,蒋介石也做好了进攻解放区的准备和部署。于是他撕破了“和平”的假面具,开始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从此拉开了全国性内战的序幕。很短的时间内,蒋介石就调集了160多万正规军,向中原、苏皖、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陕甘宁边区、海南琼崖等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对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早就有警惕和准备。当蒋介石指挥他的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各解放区军民互相协同,紧密配合,英勇奋战。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在向解放区全面进攻遭到失败后并不甘心。从1947年3月开始,蒋介石又集中了90个旅近70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34个旅,共计23万的兵力向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军的方针,打退了蒋介石的胡宗南部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在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同时,蒋介石又命令顾祝同指挥60个旅,共计45万的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在鲁中沂蒙山区集中兵力歼灭了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顾祝同所指挥的向山东解放区的进攻也遭到了失败。

1948年3月29日,为了挽救失败,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选举“总统”。

4月19日,国民大会正式进行“总统”选举。蒋介石以2430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并于5月1日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职。在这一天,他终于实现了登上“总统”宝座的梦想。

蒋介石虽然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但是仍然无法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为此,蒋介石一方面乞求美国能够给予更多的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他召集军事会议,要求全军将士精诚团结,与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决一死战。

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接连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蒋介石及其反动军队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

为了抑制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蒋介石在东北战场部署了他的五大军事集团之一的卫立煌集团,并且亲自坐镇北平指挥东北战场的战斗。其间,他还亲自飞往沈阳为将士鼓劲,到葫芦岛布置军队向东北人民解放军反击。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抵挡人员解放军的凌厉攻势,蒋介石的卫立煌集团47万部队被人民解放军所歼灭,东北全境也从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下获得了解放。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华东战场紧接着发动了淮海战役。蒋介石为了固守中原,防御江北,屏障南京,将国民党的刘峙集团军集结在淮海一线,并从华中地区调来黄维兵团增援刘峙。人民解放军针对蒋介石的部署和战法,采用了“集中兵力,中间突破,重兵打援,各个歼敌”的方针,经过65天的激战,歼灭了刘峙的55万部队,基本上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及中原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中共及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又发起了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在东起滦县、西至张家口的长达1200余里的战线上,以暴风骤雨之势对傅作义部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

尽管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傅作义部将士,勉励他们团结一致保卫平津和华北地区,但傅作义的部队还是难以抵挡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人民解放军很快就攻占了张家口、新保安、天津等地区,并把傅作义部围压在北平城内。傅作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改编的条件,使北平得到和平解放。平津一战,使得蒋介石又丧失了52万兵力。

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及其胜利,不仅使蒋介石损失了三大军事集团共计154万的精锐部队,而且还丢掉了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

这时候,国民党内部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蒋介石为了求得喘息之机,一方面派代表有条件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宣布自己下野,想用这种遮人耳目的方式来缓和国民党内的矛盾。

实际上,蒋介石的“和平”谈判和宣布下野都不过是一种表面花招。暗地里,他仍然操纵着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并积极做着继续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解放军对抗的准备。一方面,他纠集残存的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在江南一线作着负隅的顽抗;另一方面,他派陈诚到台湾安排退路,随时都准备退守台湾。

中共早已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诡计。当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时,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下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攻下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南京,并把国民党残余部队赶到了两广及西南地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平成立了。为了解放全中国,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西南战役,歼灭了蒋介石在大陆的残余军队,逼得蒋介石不得不宣布将他的“国民政府”迁到台湾的台北市。12月10日,蒋介石也逃到台湾。至此,蒋介石结束了经过20多年奋争在中国所建立的独裁统治。

7.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孤岛痴梦

退逃到台湾后的蒋介石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最大的担忧就是依靠在大陆失败后残存下的一点军事力量根本就没办法抵抗人民解放军的继续进攻。蒋介石比谁都清楚,如果解放军乘势进攻台湾,那么自己现有的残兵败将是难以保证台湾安全的,因此他必须要在国际上寻求保护台湾的力量。可是从当时的国际条件看,由于蒋介石的无能导致了在大陆的惨败,各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美国,对蒋介石在台湾能否继续统治已经丧失了信心。尽管蒋介石曾多次派人与美国商谈,要求美国援助和保护台湾,可每一次都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冷眼。同时,由于在大陆的惨败,国民党内部对蒋介石也充满了不满情绪。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处境,蒋介石没有丧失信心,而是继续进行着苦苦的挣扎和奋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连忙抓住时机,广泛开展“外交”活动,再三要求美国对台湾的援助和保护。为了讨好美国,蒋介石主动要求派兵参加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的侵朝战争,只可惜遭到了英国的反对未能如愿。随后,美国为了保护其军队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同意了援助保护台湾,就这样,美国第7舰队进驻了台湾海峡。

1950年7月28日,美国派兰钦为驻台公使,并派巴克准将到台北帮助蒋介石改进台湾的交通系统,后又派了6架喷气式飞机来加强台湾的空军力量。不久,美国国会又通过决议,拨款7100万美元援助台湾,用于加强台湾的防务。

为了从台湾内部和国民党内部排除和消灭异己力量,蒋介石下令对岛内凡是不满他独裁统治的人,统统当做“匪谍”加以残酷镇压,宁可错杀三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在蒋介石的主政下,从1953年到1972年,台湾经济经过两个阶段整治后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大力抓经济发展,台湾经济在20年时间内,保持了经济发展的高度稳定和高速增长。由此台湾也成了亚洲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蒋介石在发展台湾经济的同时,并没有忘掉他的政治追求。在政治上,蒋介石不顾党内外的反对,始终把蒋家独裁和实现“反共复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按1948年“国民政府”的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一届为6年,一人只能连任一届“总统”。但是蒋介石到台湾复职“总统”后,他不管“宪法”规定,也不顾国民党内外的反对,于1954年、1960年、1966年、1972年,通过采取各种手段,连任了4届“中华民国总统”,牢牢地把政权抓在自己的手心里。

连任“总统”期间,蒋介石极力培养和提携儿子蒋经国,打算自己百年之后让儿子接班,继续实行蒋家的独裁统治。

1975年4月5日下午,蒋介石腹部感到不适,很快泌尿系统失灵,心脏功能也逐渐衰竭,血压也持续下降,病情十分危急。医疗小组当即施行人工呼吸,用药物和电极直接刺激心脏跳动,但都未能见效。当晚的11时50分,在台北草山官邸,为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奋斗了一生的蒋介石离开了人世,终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