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无敌虎将——李天佑
李天佑(1914—1970),广西桂林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排长,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特务连连长、红3军团第68团副团长、团长、红3军团第5师13团团长、师长、红3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0团团长、红1军团第2师副师长、第4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团长、副旅长、代旅长。1938年底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4年回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4野战军第38军军长、第13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他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一、拦追兵月夜救师
听见有枪声,国民革命军第7独立团战士李天佑一跃而起:莫不是敌人摸进来了。部队刚从武汉前线撤回到广西桂平农村,一不留神,说不定就会着了敌人的道。
李天佑是广西临桂六塘圩高皮寨人。李天佑的父亲叫李燕川,读过几年私塾,早年在军阀部队里做文书。因为当兵没打过一次仗,回家后就闭口不提当兵的事,只是逢年过节给乡亲写写对联。他写对联时,才说上几句“在部队天天就是抄字、写标语”之类的话。他写了对联,也不收乡亲们的钱。李天佑的母亲没有名字,姓熊,会耕会织,是持家劳动的一把好手。但是李家和山窝里别的人家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只好让李天佑去米粉店当学徒混口饭吃。
桂林米粉很有名,做起来却也很费劲,费人费力更费水,向来有“半担米粉10担清水”的说法。学徒李天佑除了帮着泡米、磨浆、榨粉、烧锅、跑堂外,大部分时间就是忙着挑水,米粉店每天要用的100多担清水全是他从漓江挑来的。
腰酸腿痛、肩膀红肿不说,还常挨老板的骂。李天佑就不乐意了,觉得混不好就是一学徒,混好了撑死也就是个米粉店老板,于是偷偷地跑到部队当了一名学员兵。
李天佑听到枪声提起枪就往村外跑。刚出村口,就见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迎面跑来。他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曾经的教官。教官披着军衣,歪戴着军帽,脚步不稳,显然是受了伤。
李天佑飞快地跑上去,轻声喊道:“教官!教官!我来了!”
教官定神一看,发现是李天佑,心中一安,随后又是一顿。追兵眼看就到,这么个十三四岁的小孩也不管用。
李天佑也不说话,扶着教官就往村里走。教官因脚受伤,走路一拐一拐地,身体又重,李天佑才搀扶他走了几步就觉得非常吃力。
这时,枪声越来越近,眼看敌人要打进村来了。教官一把推开李天佑,沉声道:“快跑,要不然两个人都跑不了。”
李天佑也不答话,撒腿就跑。教官一阵苦涩:救兵倒是有,却是个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想不到居然死在这小山村。
苦涩归苦涩,教官还不想白死,心一横,趴在树后,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来路,想弄几个垫背的。
正在迷糊,就听背后传来一阵马蹄声。教官不禁一惊,莫非敌人抄了自己的后路。
回过头,只见李天佑已经牵过一匹马来。李天佑扶着教官骑上马,猛抽一鞭,马儿就直奔团部而去。
教官大惊,回过头来:“天佑,快上马,一起走。”李天佑当兵1年,还从没真枪实弹打过仗,要是敌人追来,只怕是凶多吉少。
李天佑不理他,操起枪,躲在一个阴暗的地方,准备狙击追来的敌人。
几分钟后,果然有一群敌人追来了。
敌人越走越近,李天佑不动声色,手一扬,一枚手榴弹扔在敌人中间。只听“轰隆”一声,顿时炸倒几个敌人。
人群中一片惊呼,接着是低低的呻吟声。李天佑也不歇着,对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连发几枪。李天佑平常最爱的就是看教官练枪,时不时地端着枪瞄上一阵子,虽说没真枪实弹打过仗,打靶却是极有准星。
追赶兵死伤数人,黑暗中又不知敌人藏在哪里,被人当活靶子的滋味不好。几个人商量了一下,骂骂咧咧地就连滚带爬,从原路逃走了。
李天佑临危不惧,勇敢机智,牵马救教官突围脱险,又孤身阻击敌兵,表现得很英勇。时任李天佑所在的国军第7师师长的李明瑞听说此事后,立即下令把这位教官解职,然后说:“14岁的娃娃救了35岁的教官,这娃娃是块打仗的料!”
不久,李天佑被提升为上等兵。随后,他又被调去广西教导总队学习。在训练中,李天佑提出了严格的训练措施,专门选择各种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进行训练。有时在一天的烈日下急行军,一气奔走几十里,累得大家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有时,突然紧急集合,检查武器装备,尔后拉出去,一整天断炊,饿着肚子强行军,锻炼部队野外生存能力。
李天佑是作为骨干带新兵的,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他背上枪支弹药迈步如飞,行军拉练,从不掉队,而且经常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背东西。在一次战斗演习中,攀登悬崖峭壁,他最先登上山顶,把军旗插在“敌堡”岗楼上,显示出类拔萃、勇猛绝伦的本领。经过刻苦训练,李天佑终于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士兵!
二、战无畏老虎出更
1929年10月,广西教导总队、兼任广西第4警备大队大队长张云逸决定首先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号召群众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工农红军和红色革命政权。
教导总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建议李明瑞培养初级军官而创办的。经过张云逸的一番活动,教导总队进步的政治空气很浓,教导营机枪连的排长李天佑等人在政治思想上进步很快。
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人领导共产党掌握的广西警备第4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民在百色起义,并成立了红军第7军。邓小平任中共红军第7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军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7军下辖3个纵队,共约3000人。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李天佑被任命为军部特务连副连长。
百色起义的枪声震惊了桂系军阀,也震怒了国民党,他们不断派出部队,向驻有红7军的城镇和红7军活动的地方进攻,妄图消灭红7军。
1930年2月4日,桂系李琪师长指挥3个团及一个特务营,共4000人的兵力,向红7军的边沿前哨阵地隆安发起攻击。敌人势大,驻守隆安的却只有李天佑的特务连和一支战斗力不足300人的队伍。
4日和5日,国民党部队向红军发起多次冲击,想用人海战术活生生的攻下隆安。敌我兵力悬殊,起义部队却是毫不惧意,一寸防线一寸防线的和敌人争夺着,甚至还时不时的找准机会反攻一下。
李天佑受命带领战士夺取隆安城西的猴子翻车筋斗岭。翻车筋斗岭是隆安城一个至关重要的制高点。国民党覃兴团占据这个制高点后,对隆安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地势不利,李天佑领着一排人刚冲到山顶近处就被敌人的猛烈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部队攻不上去,不得不往回撤。在敌人的疯狂攻击下,李天佑用火力掩护战友们撤退,不幸被子弹击中左腿,鲜血直流,被送进了野战医院治疗。
1930年初,李天佑伤愈回到特务连,原连长调任营长,他升任连长,负责军首长和军指挥机关的安全警卫工作。
4月下旬,部队抵达贵州榕县。榕县县城城前有一条由北向南流的河,城墙都是用大青石砌成,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军阀王家烈的后方基地就设在这里,里面堆积了许多军用物资。
红军少的就是军用物资,军部立即下令攻下榕县县城。
上午10时左右,枪炮声混杂着喊杀声,部队发起一阵阵冲击……守城敌军只有两个团的兵力,但凭借城周围坚固的工事,红军攻了6个小时仍未攻克。
久攻不下,一旦敌人援军赶到,部队就会陷入敌军前后夹击的境地。
撤出,还是继续攻打?军部领导意见不一致,总指挥李明瑞思考了片刻,沉着坚定地说:“守敌虽然粮弹充足,但他们军心不稳。敌人主力远在湘黔前线,短时间难以赶到。我军只要选准突破点,就可以攻下来。城东北面是开阔地带,西南有河流环抱,都不利于我军。南面是丘陵,对我有利。只要派少量兵力在东北门佯攻吸引敌兵力,主力就可以乘虚从东南面攻破县城!”
黄昏时,3发攻城信号弹升空。
第1纵队官兵迅速跃出掩体,带着云梯、竹竿直奔城墙。守城的敌人似乎早有准备,子弹像暴雨般地扫射,形成一道火力墙,挡住1纵队的去路。
李明瑞一看,火了:“特务连,跟我来!”
李天佑见首长要亲自上,急了:“3排长,保护首长。突击队,跟我上!”
“刷,刷,刷!”12名扛着竹梯和竹钉的战士虎虎生威地站了出来。
李明瑞很熟悉李天佑,相信他能完成任务,便下令说:“天佑,攻下城后,我请你喝酒!”
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李天佑带领12名战士直奔城墙。弹丸如雨,李天佑跃出掩体,肩扛竹梯,旋跑如飞。到了墙下,架竹梯,纵身一跃,捷如鹰隼。到了梯顶,仍有半墙,李天佑取一尺余长的竹钉,一根根地钉进墙缝。李天佑和两名战士一手抓住钉在墙缝中的竹钉,一手向墙顶上扔手榴弹,趁手榴弹爆炸后的瞬间,跃上了墙顶,一阵扫射,控制了墙的缺口处。
敌人发现红军登城楼后,加强了火力,并命令城墙上的敌军掷手榴弹,可是大部分手榴弹落在墙根下才爆炸,并没有多少杀伤力。
几名战士刚抓住墙垛就遭到敌哨兵的反击,有的被击中掉了下来,有的被敌人用枪托砸破头。掩护攻城部队,集中火力扫射墙头。城墙上子弹呼啸,弹丸乱崩,尘土飞扬。
时任红7、8军总指挥李明瑞与军长张云逸在阵中观战,四目相对,同声说:“虎崽,虎崽!”
李天佑正指挥突击队员往前冲,突然觉得大腿一麻,再也不听使唤。想走走不动,他干脆躲在敌人尸体后,嘴里不停的指挥突击队员战斗。正喊话间,就见敌人将机枪往不远的城墙上架。李天佑眼疾手快,一连甩出了两枚手榴弹,炸死了敌机枪手,炸哑了机枪。
攻城的先头部队从城墙缺口冲了进来,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搏斗。敌人失去地利优势,顿时乱了方寸。红军越杀越勇,如猛虎扑食,杀得敌人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不要命的往城内逃命。
经过1小时激战,歼敌500多人,俘敌600余人,缴获山炮2门,枪600多支,子弹10万多发,无线电台1部,军马500多匹。这是红7军成立后打的第一次大胜仗。
三、反“围剿”屡立战功
1932年1月,李天佑率特务连随军参加攻打赣州的战斗。
赣州战斗打响后,红军久攻不下,部队伤亡较大,军部于是命令李天佑组织敢死队。
为了攻城,红军组织人手进行坑道爆破。一声巨响,浓烟滚滚,尘土飞扬,城墙被炸出一条缺口,附近的敌军被炸得鬼哭狼嚎。
不等烟雾散尽,李天佑带着70多名敢死队员就从城墙崩塌的缺口冲了进去。守城的国民党军清醒过来,立即组织火力反击。敌人武器好,兵力多,敢死队又被顶了回来。
李天佑气急了,再一次组织战士反击。在反击中,他右手和背部3处受伤,从城上跌落在尸体中,昏死过去。
战士们不见连长,急忙派人寻找。通信员在尸体堆里找到了李天佑,连喊带推,见他没有一点反应,以为他牺牲了,哭喊着:“连长,连长……”
通信员把他背出阵地,放在通道安全处。许多人听说李天佑死了,都跑来看他。通信员正在伤心,就见李天佑的手指头微微地动了一下。
连长还活着,通信员又惊又喜,急忙招呼大家将李天佑送往野战医院救治。
伤愈归队后,李天佑由特务连连长升任58团副团长。不久,又被派到瑞金中央红军学校学习。
1933年,根据中革军委对整编的统一规定,部队一律实行“三三制”,即军团下辖3个师,师辖3个团,团辖3个营,营辖3个连。寻淮洲率领的红21军与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创建的红7军合编为红3军团第5师,寻淮洲任师长,下辖第13、14、15团3个团。李天佑被任命为13团团长,毛毕虎任团政委,卢绍武任团参谋长。
6月,李天佑和毛毕虎率13团随师行动,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执行东征任务。
东征福建第一战是从围攻宁化县的泉上土堡开始的。泉上地扼宁化、清流、归化3县咽喉要道,是宁化北部重镇,绕镇的土堡墙高二丈半、厚约二丈,易守难攻。守敌是福建地方军阀卢兴邦师307团和周围4个县的地主武装,共4000余人。泉上堡东边的归化城还有敌人一个营,如果敌人在我攻城部队进行土工作业实施爆破时出击,对我威胁很大。要顺利攻城,必须先端掉归化城。
在围攻宁化泉上土堡的战斗中,李天佑率领全团勇猛东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宁化城,歼敌一个营,为部队攻克泉上土堡创造了条件。
芹山一战,13团与国民党19军第61师366团遭遇。第61师366团是19军最精锐、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团,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李天佑毫不怯战,居然在运动战中将366团吞了下去,创造了红军一个团歼敌一个团的战绩。
战斗结束后,特授给团长李天佑一枚三等红星奖章,授予13团“英雄模范团”锦旗。从不轻易表扬人的军团长彭德怀把19岁的团长李天佑拉到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天佑,好样的,以后继续好好干!”
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3军团5师师长。这时,第5次反“围剿”作战正在激烈地进行。
这次敌人采用“持久战”、“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新战略,在政治上推行“保甲制”和“连坐法”,实行镇压与诱骗相结合的政策;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等一系列对付红军的措施。
中央苏区“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否定红军过去对敌斗争的正确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坚持他们“左”的一套。红军广大指战员,觉得仗越打越难打。
高虎脑和王土寨是国民党部队从广昌到石城的必经之地。为了阻止敌人,上级命令李天佑率领红5师正面阻击敌人。李天佑,率5师驻守在5军团与4师之间,5师13团负责防卫石城的高虎脑及半桥北端阵地;14团在上坪东端,为第二梯队;15团在高虎脑南端为预备队。
战斗打响后,漫山遍野都是穿黄皮的国民党兵。为了夺取高虎脑制高点,国民党拉出整整3个师的兵力。国民党几个营、几个团的发动集团冲锋,但红5师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进这片土地。首当其冲的红13团3营打得弹尽粮绝。
前线吃紧,李天佑亲自赶到前线阵地指挥战斗。阵地早已是一片废墟,工事大都已经被敌军猛烈的炮火摧垮,没倒塌的工事只剩下几堵空墙。阵地上到处都是尸体,战士们时刻准备迎接敌人新一轮的攻击。
突然,一发炮弹飞来,“轰”地一声,李天佑手中的望远镜跌落在地上,巨大的气浪将他震翻在地。警卫员一把拉住他,劝他先回指挥所。李天佑一摆手,说:“大家都是娘生的,我要进指挥所,同志们怎么办?”
在高虎脑与敌人血战中,李天佑指挥部队连续打了3天4夜,没有合过眼。他和政委坚持轮流指挥部队战斗,轮流下到连队了解情况、检查工事,组织优秀射手专打敌指挥官,随时向前沿补充人员和弹药,派人向前沿送水送饭……
面对红军战士的顽强抗击,敌人只攻下3000米水平距离的山地,却付出了3000人的惨重代价,敌精锐第89师丧失战斗力,不得不退出战斗。
尽管红军杀伤敌五六千人,但红军损失惨重。到瑞金集结时,李天佑领导的5师有的营仅剩十几个人。
四、战板垣伏击告捷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天佑率领的红4师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被任命为团长,并率部赴三原集结待命。
云阳镇召开誓师大会后,李天佑奉命率686团在老爷庙附近设伏打击日军。
9月23日黄昏,经过连续的急行军,686团赶到距平型关大约15公里的冉庄驻扎下来。这是与日军交锋的第一仗,大家情绪高昂,都写了决心书、挑战书,发誓一定要给小鬼子一点颜色看看,有的战士更是写了遗书。
25日零时,各团向预定设伏地开进。夜静更深,尽管是夜间,行动也要隐蔽,各团选择走羊肠小道。没想到,走着,走着,月黑风起,不久便下起了大雨,洪水横流。部队没有雨具,战士们就像从沟里钻出来一样。为了按时赶到阵地,战士们在崎岖、湿滑的山路上奋力前进,不顾一切地疾进!
面前的一条山溪眼看着成了湍急咆哮的河流。为了安全过河,李天佑和杨勇观察了涉水点后,要求大家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手的过河。
经过艰苦的行军,部队按时赶到预定的山沟隐蔽待命。为了不暴露目标,李天佑下令不得走动和生火,战士们身上湿淋淋的衣服全靠体温焐干。
李天佑和杨勇伏在一个山坡上,四处观望,不放过任何敌情。地势狭长,公路对面山高坡陡,很难爬上去,李天佑这面山低坡小,便于隐蔽。
杨勇心情大好,这可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够小鬼子喝一壶的。
两人一商量,李天佑作了布置:687团在东侧,685团在西侧,单等敌人上钩。只要军号一响,687团折头砍尾,685团拦腰狠切,将鬼子切成三截。老爷庙目标太显眼,不能提前埋伏,只能在战斗打响后快速地抢占。
太阳升起丈把高的时候,山沟里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随着声音越来越大,只听到有人小声地说了句:“快看,来了!”
大伙往远处望去,隐约地看到100余辆汽车开来了。汽车越来越近,载着日军和物资的车队在前面,200多辆大车和骡马炮队在后面,接着而来的是骑兵。车鸣马嘶,忘乎所以,如入无人之境。车队越来越近,日本兵身披大衣,头戴钢盔,斜背着大枪,叽里呱啦的,十分骄横。
战士们紧握手中的武器,瞪大了眼睛,等着攻击的命令。蹲在沟里的战士仰着头,生怕听不到攻击信号。
在战士们的急切等待中,位于石灰沟南山头的师指挥部终于发出了攻击敌人的信号。顿时吼声四起,杀声震天。枪声、手榴弹声、迫击炮声,响遍了山岗。各种武器一齐向敌人开火。
日军死伤一片,冲锋号响起,指战员们从山坡上,树丛里、公路旁、山谷里杀向公路上的日军。
日军没有想到中了埋伏,到处是枪林弹雨,到处是硝烟滚滚。日军士兵哇啦乱叫,东奔西跑,人慌马惊,乱了方寸。
日军板垣师团到底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知道中了埋伏后,立即组织部队一面利用汽车,沟坎顽抗;一面指挥一部分人抢占老爷庙的高地。
李天佑早有防备,立即命令3营不惜一切代价抢先拿下老爷庙阵地。
“保证完成任务!”3营周海滨营长不仅回答坚决,而且动作十分迅速,领着部队飞快地冲出去了。
“老李,你在这里指挥,我跟3营一起去!”杨勇还没等李天佑的回答,拔腿就向3营冲去。
山沟里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杀声震天。3营官兵迅速地穿行在枪林弹雨中,越过山沟,冲向公路,既不与公路上的敌人恋战,也不捡日军丢下的好武器,只顾往老爷庙冲。部队冲到老爷庙附近就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只见枪托飞舞,刀光闪闪,杀声震耳。
八路军战士第一次与日军面对面交手,面对强敌,毫不畏惧,都以一当十,奋勇厮杀。
“妈的,日军也是肉长的,一捅就喷血,再捅就完命!”一位山东战士一边怒吼,一边将手中的大刀舞出一团刀花。
3营向老爷庙冲击,李天佑命令12连副连长王培根带领一个排抢占东面公路拐弯路旁的一座土地庙。只要控制了有利地形,后面跟进的日军大车队就得全部堵在这里。
王培根赶到土地庙,石头一推,火力一封,截住了大车的去路,又将最后的大车炸瘫,日军80多辆的车队顿时动弹不得。日军士兵叽里呱啦,牙龈上火,却是毫无办法,只能仓促应战。
686团的战士们越打越勇,击毙、捅死了一大批敌人,余敌弃甲丢械,退回到停放汽车处,有的凭借汽车作掩护,有的躲在车下保命。
看到这种情况,日军指挥官醒悟过来,赶紧指挥士兵争夺老爷庙制髙点。敌人拼死向山头反击,以几十人、百余人、几百人连续发起冲锋,企图夺取阵地,敌人的大炮、快速骑兵也因此派不上用场。看着穿着皮鞋的鬼子兵乱七八糟成群向上爬,制髙点上的战士们很沉得住气。等他们爬得上气不接下气、贴近制高点时,才一齐开枪。敌人刚冲上来,就被打垮下去。
在指挥战斗中,杨勇突然被敌人击中左臂,倒在了地上,他奋力想爬起来,可是手怎么也使不上劲。李天佑得知杨勇负伤后十分关心,指示人去把他救下阵地。杨勇坚持负伤不下火线。
日军不断增多,3营伤亡很大,9连干部大多数牺牲了,全连剩下的人也不多了。
李天佑询问3营营长周海滨:“你们怎么样?还能打吗?”
“保证完成任务!”周海滨的回答坚决有力。
战斗到下午1时,687团攻过来了,两面夹击日军,辛庄至老爷庙之间的日军很快被歼灭在山谷里。
经过一天的激战,好几里长的公路上血迹斑斑,躺着1000多具血肉模糊的敌人尸体。日军的战马、大车、汽车、大炮等各种军用物资遍地狼藉。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师教导大队队长彭明治率领学员和老乡打扫战场,干了两天也没有把东西搬完。据统计,击毁日军汽车100多辆,缴获野炮1门,炮弹2000多发,机枪20多挺,步枪1000多支,掷弹筒20多个,战马50多匹,军用物资无数,单是军大衣就够全师每人一件。八路军参战部队也付出了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
平型关大战的胜利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抗战以来的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鼓吹的“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勇气,暂时稳定了华北国民党部队溃败的局面,增强了抗日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遍全国。蒋介石闻讯大喜,当即发出贺电:“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卫立煌喟然长叹:“老六团果然名不虚传,如果国军都能如此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战争态势何以至此!”
1938年2月,李天佑任343旅代理旅长,转战吕梁山地区,参与开辟冀西南抗日根据地。5月,赴延安治病。由于战斗频繁,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由于延安医疗条件差,组织上把他送去莫斯科治疗,然后学习。他于1939年6月到达莫斯科,治疗3个月的病之后,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8月,苏德战争爆发,形势紧张,李天佑奉命回国。抵乌兰巴托后,因交通受阻,一路辗转,到1944年3月才返回延安。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随大部队到了冀鲁豫边区待命。
五、战四平威惊明仁
1947年4月,李天佑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
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的战斗后,东北民主联军有效地打击和削弱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战略性进攻,东北战局发生了有利于东北民主联军的巨大变化。随着形势的好转,东北民主联军从战略防御逐步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在东北连败,长春、四平成了孤岛。四平是国民党辽北首府、东北东部的交通中心,又是进入北满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机不可失,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李天佑和万毅指挥1纵、7纵和6纵第17师组成的攻城部队坚决拿下四平。
四平果然是块险地。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道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国民党军在城外构筑了数千个碉堡,挖了数十条交通壕。外壕宽和深3米左右,沟底设置木桩和绊索,沟外有数道铁丝网,还有鹿砦等。四平城筑起了高厚的城堡,内有轻重武器射击孔,并有纵深设施。交通要点、主攻方向与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均埋了地雷和手拉索雷。城内工事以军指挥部为核心阵地,以各部据守点为支线,环绕四平城构筑,城防工事相互连通。核心工事内有沟盖、交通壕、射击孔、瞭望台等设备。军指挥所周围布了几道铁丝网、拒马、鹿砦等障碍物。阵地内设有几处指挥所、弹药器材储存处,还有专门的发电设备。
工事坚固,守城的部队也不少。守城部队除了第71军和第13军的一个师,还有保安和民团等地方部队,共达35000余人。第71军陈明仁军长信心满棚,说:“我们有钢铁般的核心阵地和坚固的外围为工事,四平是万无一失的。”国民党中央社记者们参观后,大发感慨:“四平固若金汤,加上国军训练有素,共军难越雷池一步,只能望城兴叹!”
看过地形后,李天佑和万毅率领攻打四平的部队于6月8日包围了四平城。
经过一阵战前准备,至11日,攻城部队已扫清了外围据点,攻占了敌人的飞机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陈明仁知道只要将攻城部队指挥所一网打尽,攻城就成了一句空话。于是,他从长春请来几十架飞机,试图来一场斩首行动。
国民党飞机在空中侦察、轰炸,不放过一丝可疑的地段。可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天佑居然把自己的指挥所放在四平城外300来米的土坡的柳丛中。
来而不往非君子,4月14日,李天佑发出总攻命令:首先歼灭铁路以西的敌人,再歼铁路以东的敌人,等炮击后,集中兵力以西南为主要突击进攻方向。
入夜,战斗非常激烈。李天佑指挥部队发起4次猛攻。战士们英勇顽强,猛打猛冲,攻占了离市区两公里以外十公里以内的全部村庄,控制了外围阵地。
为了向纵深扩展,李天佑一面调入兵力加强攻势,一面要求炮兵全力支援。炮兵副司令员匡裕民满脸急色,说,“我们的炮弹不多,只用大车运炮弹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李天佑一听,急了:“这怎么行,现在步兵正需要炮兵的支援。”他立即抓起电话听筒通知运输部门:“抓紧运送炮弹,不睡觉也得不停地运!”
炮弹到手后,匡裕民指挥炮兵向四平阵地发射了千余发炮弹,一时间城内四处火起。受到重创,第71军陈明仁却毫不气馁,致电杜聿明长官:“14日夜,共军集结主力,猛扑四平,自晚至晨,炮火轰鸣不停,职已激励士气,以成功成仁之精神,保卫四平,不负军座之厚望。”
陈明仁这次可以说了拼了老命,日夜督战,命令部队誓死抵抗、和共军血拼到底。
国民党军拼死顽抗,民主联军的炮弹却不能及时、充足到位。由于没有炮兵的支援,冲进城内的少数部队损失很大,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共军受挫,国民党就此大造舆论,说什么“四平守军英雄作战,完全消灭城内残余共军”。得知消息后,蒋介石立即派飞机空投了大量慰问品,为四平守军撑腰打气。
局势不妙,李天佑又得到情报:城内敌人有近4万人,比战前估计的多出一倍。
坚持打下去,这块骨头实在不好啃;放弃,不仅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更乱了军心。思前想后一番,李天佑把桌子一擂:6纵17师上。李天佑一贯善于使用预备队。每次作战,他都尽力保存相当数量的预备队,不到关键时刻决不动用。要全歼守敌,尽快攻占四平全市,预备队该派上去了。
6纵17师是预备队,预备队一上,李天佑再无可用之兵。
6纵17师这支生力军果然不同凡响,采用连续爆破,炸塌了国民党不少碉堡、火力支撑点,直接摧毁了国民党军71军军部,并活捉了陈明仁的弟弟、特务团团长陈明信。
陈明仁慌了手脚,率71军军部人员龟缩到铁路以东地区负隅顽抗。回过神来,陈明仁多次组织反击,却屡遭失败,便采取了守势。
东北联军7纵队从西北方向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歼灭了敌保安团第4连,攻占了铁路大楼,攻进了国民党省政府大院。部队从铁道桥以南地区很快突破到铁道以东,与敌人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双方进入胶着状态,到处都是炮弹、手榴弹爆炸声,硝烟滚滚,烈火熊熊。铁路以东地区打得更猛烈了,双方死亡的尸体遍地狼藉,惨不忍睹。
争夺最激烈时,国民党军两三分钟就出动飞机对民主联军阵地狂轰滥炸。联军攻下一个据点,国民党军飞机就轮番轰炸。敌人夜里失去的阵地,白天他们用飞机、大炮轰炸后又夺了回去。阵地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短兵交手,厮杀,伤亡,减员。战斗的激烈程度却没有减弱。
李天佑指挥部队以顽强的攻势,密集的火力,以及成批的炸药包,接连冲锋,以排山倒海之势,使敌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正如国民党中央社记者所描述的:“中共以数十人一队之数百个冲锋队,用波浪式攻势,前仆后继,踏尸猛冲,尸体堆积如山……”
在民主联军的连续攻击下,陈明仁把自己的卫队也顶了上去。联军很快攻占了四平市五分之三的地区。陈明仁的警卫团战死五分之四,10名连长活着的仅剩4人。面临灭顶之灾的陈明仁接连向蒋介石和杜聿明呼救求援。
蒋介石焦头烂额,坐立不安。他给杜聿明发了一份限令电:限他6月30日以前,必须解四平之围。
四平城双方战斗在巷内展开,争夺得更加激烈。双方打急了,打疯了,打红了眼。联军攻城部队到处遇到碉堡、楼房、工事以及从街垒里射出的交叉火力。战斗集中地区的每一座房子内、每一条街巷中都留下不少双方流血负伤者和大批的尸体。敌人调整了部署,集中兵力、火力,利用有利掩体,给攻击的联军部队造成很大伤亡。
黄昏后,四平市内的上空燃烧弹、照明弹、发光弹以及燃烧的建筑物,将战场照得如同白天。
枪声、炮声、手榴弹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震荡着整个四平上空。经过连续夜以继日的浴血奋战,解放军摧毁了敌人无数的坚固工事和成群的地堡,使敌人步空联合防御体系陷入瘫痪,歼灭了国民党军71军军部,暂3师全部,以及87师和54师大部,还歼灭了军直属炮兵团、特务团、保安团等部,击毙敌军副参谋长以下官兵万余人,俘敌71军团长以下官兵6000余人。
正当陈明仁残部即将彻底被消灭的时刻,敌人增援的4个军全速向四平开进。民主联军司令部发现敌情变化,立即命令李天佑、万毅停止攻城,撤出战斗。
四平攻坚战后,在李天佑的直接指导下,1纵队总结出9条攻坚战的经验教训,并由他亲自向总部写了报告。
在报告中,李天佑主动承担了四平攻坚未克的责任,认为在连续胜利的情况下,部队产生了轻敌思想,因而对敌情的判断不准确,过高估计了敌人的困难和不利方面,未估计敌人的有利条件;其次,由于是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攻坚战,缺乏经验,在总攻时间、突击方向、肃清外围、巷战、防空、物资保障等方面都有考虑欠妥之处,并提出四平攻坚战中创造的并肩突击战法、连续爆破法、“四组一队”等实战经验。
读了这个总结报告,林彪眼睛顿时一亮,很快从李天佑的报告内容中进一步提炼出攻坚战斗中“四快一慢”的战术思想。
六、破耀湘重拳双出
锦州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判断东北野战军伤亡大、物资消耗过多,于是下令廖耀湘率部经黑山、大虎山南下收复锦州,然后掩护沈阳守军经北宁路撤入关内。
根据敌人的动向,东北野战军首长向中央军委建议以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辽西的新立屯、黑山、沟邦子地区伏击敌人,打个歼灭战,消灭总退却的敌人。这是一着妙棋,中央军委很快予以批准。
野战军司令部令锦州地区的李天佑领导的1纵主力和3、7、8、9纵与6纵一部立即隐蔽地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急进,采取拦住头、拖住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廖耀湘兵团。李天佑的1纵第3师和10纵则撤至黑山、大虎山地区,构筑工事,阻挠敌人前进,以争取时间,等主力部队赶到,围歼敌人。
李天佑于21日率部向东疾进,参加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因为部队接到通知比较突然,要求比较急,官兵们不顾一切疲劳,克服一切困难,昼夜兼程,勇猛推进。在政治思想方面,一面行军,一面进行思想动员和组织整顿,教育补充连队战士。
李天佑命令3师直插黑山以东,先敌到达阵地,做好伏击准备。
23日,敌先头部队带着清一色的美式装备逼近黑山。担任守黑山阵地的10纵和1纵3师要阻击国民党军6个军的进攻。
在飞机、大炮的猛烈轰炸和袭击下,国民党军进行了车轮战般的集团性冲击。10纵和1纵3师官兵浴血奋战5个昼夜,阻击了廖耀湘兵团通过,并将其阻困在黑山地区。廖耀湘获悉东北野战军主力已于26日赶到,立即令其各军分别向沈阳方向撤退,但为时已晚。东北野战军各路纵队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将廖耀湘兵团围困在狭长的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
李天佑命令3师师长刘贤权率3师立即从黑山以东插过去打乱敌人的阵脚,又命1师跑步前进从右边切断敌人退路,并指定2师出击南逃的敌人,大声喊道:“绝不能让敌人逃跑了!”
战士们见司令员斗志昂扬,顿时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如潮水般的力量,勇猛地冲击,以火力阻住了敌人的逃跑。
全纵队指战员全线出击,勇猛冲杀,大胆插入敌阵中,分割围歼,消灭敢于顽抗的敌人。
炮声震天,到处都响起了追歼敌人的枪声、喊杀声。在各纵队四面猛攻下,国民党军慌了手脚,如鸟兽散,望风而逃,东窜西奔,听到东面有炮声,就向西逃,听到西面有喊杀声,就向东跑。互相踩伤、碰伤、挤伤的不少。只要解放军一冲击就缴枪,一喊杀就举起手。少数顽抗者,立即被击毙!许多人看到顽固抵抗者的下场,禁不住地举起了想活命的手。
各部队展开了抓俘虏竞赛,机关干部、炊事员、民工都在抓俘虏。敌人放下的武器堆积如山。抓住的俘虏,到处都排成了长队。
李天佑后来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时写道:“10月的辽西平原到处响起了胜利追击敌人的号声。指战员们忘却了疲劳、寒冷、饥饿、伤痛,哪里有枪声,就冲向哪里。”
“在我大军四面猛打猛冲下,敌人失去指挥和控制,溃不成军,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东窜西奔。我军东面炮击,敌人就向西逃;西面枪响,又向东奔,甚至自己乱撞乱碰,弄得人仰马翻,东歪西倒。只要我军一打就缴枪,甚至一喊也缴枪。遗弃的汽车、大炮、枪亥、辎重,遍地都是。战士们横冲直撞,大抓俘虏。有枪的拿枪、没枪的拿棍子,机关干部、宣传员、炊事员还有民工,都冲上去抓俘虏。有的部队来不及抓俘虏,只在地上插上两根棍子当大门,向混乱的敌人宣布‘凡是从这门里过去,放下武器,就算解放了!’敌人乖乖地从‘门’里过去,武器堆积成山。”
经过两天的围歼,廖耀湘兵团近10万人,全军覆没。廖耀湘也当了俘虏。
廖耀湘兵团被歼后,李天佑又奉命率部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以每小时七八公里的速度,向沈阳挺进,参加解放沈阳的战役。
李天佑指挥1纵3师在东进途中,协同2纵攻下新民,沿途歼灭逃敌,昼夜兼程向沈阳开进。
在行军途中,大家得知围困长春的部队已挺进沈阳近郊的消息后非常高兴,更加加快了行军速度。
刘贤权带领3师于31日下午4时多赶到沈阳西郊时,兄弟部队正在东、南、北郊与敌激战。
刘贤权向李天佑请战,要求部队投入战斗。
李天佑指示部队先停下来做战前准备,自己带领作战人员看地形。
李天佑到了阵地,站在高处一看:前面铁西区是敌人主要防区,构筑了各类纵横交错的永久性工事。这时,对如何使用兵力,他心里有了底数。
黄昏时,3师师长刘贤权按李天佑的命令用第8、第9两个团投入了战斗,连续攻下了敌人的碉堡群,为主力部队进入市区打开了通道。
11月1日拂晓,1纵、2纵由西、西北;12纵由南,各独立师由东、北等几个方向,对沈阳发起了总攻。经过炮击,冲锋,很快突破了第二道防线,敌我双方展开了巷战。
一阵猛冲、猛打后,敌人成了惊弓之鸟。野战军各纵队乘胜向纵深发展,越打越勇!
深夜,1纵3师占领敌东北“剿总”大楼,打到了敌人指挥中心。这时,敌人已无力抵抗,纷纷缴械投降。沈阳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