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试验能得出什么规律
自然界里的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特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比如,把手中的石子抛向空中,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所以它必然会落下;同性电荷受到电场的作用,必然相互排斥。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确定现象。
还有一类现象,它们没那么确定。比如向空中抛一枚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只有抛了才知道。射击运动员拿枪对准靶子射击,有可能射中靶心,也有脱靶的风险。这类现象称为不确定现象。它的特点是:第一,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第二,出现结果的个数有限,所有可能的结果事先可知;第三,每次究竟出现哪个结果,无法提前确定。
虽然每次抛硬币的结果无法提前预知,但只要重复进行大量试验,硬币正面朝上的结果就总是接近总数的一半。这种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呈现出的固定规律性,便是统计规律性。在个别试验中结果呈现不确定性,在大量试验中结果又具有统计规律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研究和揭示这种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
当进行随机试验时,人们通常关心符合某种条件的样本所组成的集合,它被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例如,想要检测某种灯泡的质量,“灯泡中有次品”就是一个随机事件。为了统计出随机事件究竟有多大可能性会发生,数学家们使用频率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它是同等条件下某个事件发生次数与总试验次数之比。假设100个灯泡中有10个是次品,那么次品发生的频率就是10%。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学中也有频率(又称周波数)的概念,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事件重复发生的次数,单位是Hz。1Hz表示事件每一秒发生一次。物理意义的频率一般用于描述声波、电磁波(如无线电波或光波)等的波动性质。如无特别说明,本章中提到的“频率”均指概率论中的数学定义。
随着重复试验的次数逐渐增大,事件频率会呈现出稳定性,数值接近某个常数。这种“频率稳定性”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统计规律性。而通过反复试验得到的频率常数,可以近似代表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它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