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1.5.1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
1999年MIT Auto-ID Center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1999年,中科院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物联网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1世纪初期,ZigBee技术出现,这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
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构想中,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战略(见图1-26),韩国信通部发布《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以具体响应u-Korea。
图1-26 韩国政府制订u-Korea战略示意图
2005年1月,美国芯片和软件开发商Zensys公司与其他60多家厂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宣布成立一个新的联盟——Z-Wave联盟,该联盟推出了一款低成本、低功耗(耗电量极低)、结构简单、基于射频的、适用于网络的高可靠性的双向无线通信协议,即Z-Wave技术。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eEurope计划上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并于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14个行动计划,确保欧洲在构建传感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作为经济振兴战略。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的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同年成立物联网网络标准工作组。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物联网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上海浦东机场防入侵系统敷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2013年1月29日,中国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经过3~5年的创建期后,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据规划,在“十二五”后三年,国家开发银行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