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人体体表解剖全真图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骨 性 标 志

一、枕外隆凸

【内容简介】

枕外隆凸是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

【体表触诊】

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于被检者正后方,右手拇指沿枕骨后中部的项沟向上摸,在枕部可触及一明显的骨性隆起,即为枕外隆凸。

【体表形态】

枕外隆凸体表形态见图1-5。

图1-5 枕外隆凸

【神经血管】

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后支,在寰椎后弓上方与椎动脉下方之间穿行,支配枕椎肌。

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该支穿斜方肌肌腱到达皮下,分布于枕、项部皮肤。

第3枕神经:为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该支穿斜方肌至皮下,分布于枕部下方皮肤。

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及耳郭背面上部的皮肤。

【相关穴位】

1.脑户(DU17)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图1-6、图1-7)。

图1-6 枕外隆凸穴位1

图1-7 枕外隆凸穴位2

②取法:在后头部,寻找枕外隆凸,枕外隆凸上缘凹陷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

2.玉枕(BL9)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横平枕外隆凸上缘,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图1-6、图1-7)。

②取法:正坐或俯卧位,先取枕外隆凸上缘凹陷处的脑户穴,当脑户旁开1.3寸处是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

3.脑空(GB19)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上(图1-6、图1-7)。

②取法:正坐或俯卧,于风池直上,头正中线旁开2.25寸,与枕外隆凸上缘脑户穴平齐处。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骨膜(枕骨)。

4.风府(DU16)

①标准定位: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图1-6、图1-7)。

②取法:正坐,头稍前倾位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腱之间→项韧带→寰枕后膜→硬膜外腔。

二、上项线

【内容简介】

上项线在枕外隆凸的两旁,为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形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体表触诊】

在枕外隆凸两侧,有两对弓状线,上一对不明显,为最上项线;下一对较明显,即上项线。在触及枕外隆凸后,自枕外隆凸下方向乳突基底部方向触摸,所触及的横形骨嵴即为上项线。

【体表形态】

上项线体表形态见图1-8。

图1-8 上项线

【神经血管】

枕大神经: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斜方肌的起点,上项线下方浅出深筋膜,伴枕动脉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

三、乳突

【内容简介】

乳突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体表触诊】

被检查者坐位或俯卧位,在耳垂后方可触及一圆丘状骨性隆起。若将头旋向对侧时,可明显地见到胸锁乳突肌终止于该处。

【体表形态】

乳突体表形态见图1-9。

【神经血管】

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耳垂方向上行,分布于耳郭及附近皮肤,该神经位置表浅。

图1-9 乳突

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及耳郭背面上部的皮肤。

面神经:面神经走行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垂直部在鼓室后壁处,面神经转向下,经茎乳孔至面部。

副神经体表投影:自乳突尖至下颌角连线中点,经行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连线。

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体表投影:相当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右侧至右胸锁关节、左侧至左锁骨上小窝之间的连线。该线以甲状软骨上缘为界,上段为颈外动脉体表投影,下段为颈总动脉体表投影。

枕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的后壁,向后上经颞骨乳突内面进入项区,在夹肌深面、半棘肌外侧缘穿出,越过枕下三角发出数支。本干继续向上,至上项线高度,穿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浅出,与枕大神经伴行分布至枕部。

【相关穴位】

1.浮白(GB10)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图1-10、图1-11)。

②取法:正坐或侧伏,先取天冲、完骨,于两穴间与耳郭平行之弧形连线的上、中1/3折点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

2.头窍阴(GB11)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图1-10、图1-11)。

图1-10 乳突穴位1

图1-11 乳突穴位2

②取法:当浮白穴与完骨穴连线的中点处。正坐或侧伏,先取天冲、完骨,于两穴间与耳郭平行之弧形连线的下、中1/3交点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枕额肌(枕腹)。

3.瘈脉(SJ18)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图1-10、图1-11)。

②取法:正坐或侧伏,于耳后发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

4.完骨(GB12)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图1-10、图1-11)。

②取法:正坐或侧伏,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止点)。

5.翳风(SJ17)

①标准定位: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图1-10、图1-11)。

②取法: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

四、第1颈椎后结节

【内容简介】

第1颈椎又称寰椎,该颈椎没有椎体,没有棘突,呈环状,故名寰椎。寰椎由前、后弓及两侧块构成,在后弓后部与一般颈椎棘突相对的位置有后结节,即寰椎后结节,其粗糙面有项韧带和头后小直肌附着。后弓下方切迹与枢椎椎弓根上缘浅沟构成椎间孔。

【体表触诊】

被检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检查者站于被检者正后方或头前方,右手拇指先触及枕外隆凸,然后循后正中线向下触摸,在枕部以下和第2颈椎棘突以上可触及一个凹陷,此凹陷深处即为寰椎后结节,部分体型较瘦的人才可触及。

【体表形态】

第1颈椎后结节体表形态见图1-12。

图1-12 第1颈椎后结节触诊

【神经血管】

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后支,在寰椎后弓上方与椎动脉下方之间穿行,支配枕椎肌。

五、第2颈椎棘突

【内容简介】

第2颈椎又叫枢椎,其棘突是所有颈椎棘突当中最大的,而且分叉,在体表容易触及,是颈部从上到下能触及的第一个棘突,因此也是重要的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触诊】

被检查者坐位或俯卧位。从枕外隆凸循后正中线向下触摸,越过枕部以下的凹陷,可触及一个明显的骨突,此骨突就是第2颈椎棘突。由于第2颈椎棘突分叉,且有项韧带等软组织附着,因此在体表触诊时该骨突较宽大。

【体表形态】

第2颈椎棘突体表形态见图1-13。

图1-13 第2颈椎棘突触诊

【神经血管】

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该支穿斜方肌肌腱到达皮下,分布于枕、项部皮肤。

第3枕神经:为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该支穿斜方肌至皮下,分布于枕部下方皮肤。

【相关穴位】

1.哑门(DU15)

①标准定位: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图1-14、图1-15)。

②取法:头稍前倾,于后正中线入发际0.5寸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之间→项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椎管。

2.天柱(BL10)

①标准定位: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图1-14、图1-15)。

②取法: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先取哑门,再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侧取之。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

图1-14 第2颈椎棘突穴位1

图1-15 第2颈椎棘突穴位2

六、第7颈椎棘突

【内容简介】

第7颈椎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其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又名隆椎。

【体表触诊】

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于被检者正后方,嘱被检者略向下低头,在颈胸交界处可见到明显隆起,即为第7颈椎棘突。检查者右手拇指在项部后正中线从上向下触摸,所触及最后一个颈部可活动的骨性隆起即为第7颈椎棘突,其可随颈部运动而转动,但第1胸椎棘突则不动,以此可同第1胸椎区分。

【体表形态】

第7颈椎棘突体表形态见图1-16。

图1-16 第7颈椎棘突

【相关穴位】

1.颈百劳(EX-HN14)

①标准定位: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图1-17、图1-18)。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上后锯肌→头颈夹肌→头半棘肌。

2.大椎(DU14)

①标准定位: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图1-17、图1-18)。

②取法:俯卧或正坐低头位,于颈后隆起最高且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项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3.定喘(EX-B1)

①标准定位: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图1-17、图1-18)。

②取法: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先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缘定大椎穴,旁开0.5寸即是本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横突棘肌。

4.肩中俞(SI15)

①标准定位: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图1-17、图1-18)。

②取法: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肩胛骨上角的内侧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

5.肩井(GB21)

①标准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图1-17、图1-18)。

图1-17 第7颈椎棘突穴位1

图1-18 第7颈椎棘突穴位2

②取法:正坐,于第7颈椎棘突高点至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向下直对乳头;医生以手掌后第一横纹按在病人肩胛冈下缘,拇指按在第7颈椎下,其余四指并拢按在肩上,示指靠于颈部,中指屈曲,中指尖处是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

七、颈椎横突

【内容简介】

颈椎横突是椎弓根的移行部向两侧各发出伸向外方的突起。第2颈椎横突位于乳突尖下1.5cm左右处。第3颈椎横突位于第2颈椎与第4颈椎横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舌骨水平。第4颈椎横突位于甲状软骨上缘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1cm左右处。第6颈椎横突位于乳突与颈动脉结节的连线上,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第6颈椎横突是颈椎中最为明显且最易扪及的。第7颈椎横突位于胸锁关节上3cm左右处。上述各横突间距平均为1.5cm左右。

【体表触诊】

寰椎横突:被检查者坐位,嘱被检查者头转向对侧,检查者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即可触及寰椎横突。

枢椎横突: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于被检者一侧,嘱被检者头转向一侧,检查者先定位下颌角,下颌角下方乳突下1.5cm处,胸锁乳突肌前缘即为枢椎横突。

第3~7颈椎横突: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于被检者一侧,嘱被检者头转向一侧。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可触及第3颈椎横突;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可触及第4颈椎横突;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可触及第5颈椎横突;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可触及第6颈椎横突;第7颈椎横突位于第6颈椎横突之下,第3~7颈椎均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

【体表形态】

颈椎横突体表形态见图1-19~图1-24。

图1-19 寰椎横突

图1-20 枢椎横突

图1-21 颈椎横突

图1-22 甲状软骨(前面观)

图1-23 甲状软骨(侧面观)

图1-24 环状软骨

【神经血管】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有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颈神经后支分布至项部皮肤和深层肌肉。

颈神经前支:横突末端分为横突前结节、后结节,结节间有颈神经前支通过。

椎动脉:沿前斜角肌内侧上行与胸膜顶前面,穿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按其行程分四段:第一段自起始处至入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第二段穿经上6个颈椎横突孔;第三段经枕下三角和枕骨大孔入颅;第四段为颅内段。

颈总动脉: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前方有颈总动脉通过。

八、眶上缘及眶上切迹(孔)

【内容简介】

眶上缘是眶底部上缘,位于眉弓下侧。在眶上缘的中、内1/3相交处,距正中线约2.5cm,即为眶上切迹(孔)的所在部位。如用力压迫此部位,可有较明显的酸痛感。

【体表触诊】

在眉毛的下缘可以清楚地摸到一弓状锐缘,即眶上缘。在眶上缘的中、内1/3相交处,距正中线约2.5cm,可触及一切迹或一孔,即为眶上切迹或眶上孔。

【体表形态】

眶上缘及眶上切迹(孔)体表形态见图1-25。

图1-25 眶上切迹

【神经血管】

眶上神经及眶上血管:眶上神经为眼神经的神经分支,血管及神经通过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处,分布于上睑和额部。

【相关穴位】

1.攒竹(BL2)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图1-26、图1-27)。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眼轮匝肌。

2.睛明(BL1)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图1-26、图1-27)。

图1-26 眶上缘及眶上切迹(孔)穴位1

图1-27 眶上缘及眶上切迹(孔)穴位2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筛骨眶板之间。

3.鱼腰(EX-HN4)

①标准定位:在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图1-26、图1-27)。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枕额肌额腹→骨膜。

4.丝竹空(SJ23)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眉梢凹陷中(图1-26、图1-27)。

②取法:正坐或侧伏位,于额骨颧突外缘,眉梢外侧凹陷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

九、眶下缘及眶下孔

【内容简介】

眶下缘是眶底部下缘,由上颌骨和颧骨组成。在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离面部正中线旁约2.5cm处有眶下孔,是眶下管的出口。

【体表触诊】

在下眼睑内可清楚地摸到一骨缘,即眶下缘。眶下孔的体表投影为自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以手指摸压眶下区骨面最凹的部分即为眶下孔所在处。

【体表形态】

眶下缘及眶下孔体表形态见图1-28。

【神经血管】

眶下神经及眶下血管: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末支,血管及神经通过眶下孔,分布于下睑、颊部、鼻的侧面及上唇等处的皮肤。

【相关穴位】

1.承泣(ST1)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图1-29、图1-30)。

图1-28 眶下孔

图1-29 眶下缘及眶下孔穴位1

图1-30 眶下缘及眶下孔穴位2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

2.球后(EX-HN7)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图1-29、图1-30)。

②取法:正坐平视,由眼内、外角向下各引一垂线,两线之间分成4等分,其外1/4与内3/4交界处,眼眶下缘处是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眶脂体→下直肌。

3.四白(ST2)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眶下孔处(图1-29、图1-30)。

②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颌骨。

十、下颌骨髁突

【内容简介】

下颌骨下颌支末端分叉形成前方的冠突,后方的髁突,即下颌骨的关节突,参与构成颞下颌关节。

【体表触诊】

以示指伸入外耳道,指端掌面朝向耳屏或以指端掌面按压在耳屏前方,嘱被检查者做张口、闭口运动,即可感到下颌骨髁突活动。即当被检查者张口时,下颌骨髁突滑向前下方,原位处呈一凹陷,闭口时恢复原状。

【体表形态】

下颌骨髁突体表形态见图1-31。

【相关穴位】

1.耳门(TE21)

①标准定位:正坐或侧伏,微开口,当听宫穴直上0.5寸之凹陷处取穴(图1-32、图1-33)。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

图1-31 下颌骨髁突

图1-32 下颌骨髁突穴位1

图1-33 下颌骨髁突穴位2

2.听宫(SI19)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图1-32、图1-33)。

②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微张口,于耳屏前缘与下颌小头后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

3.下关(ST7)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处(图1-32、图1-33)。

②取法:正坐或侧伏,颧骨下缘,下颌骨髁状突稍前方,闭口取穴。

③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颞下窝。

4.听会(GB2)

①标准定位: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图1-32、图1-33)。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囊→腮腺。

十一、舌骨

【内容简介】

舌骨呈U形,位于舌骨上下肌群之间,可分为一体及成对的大角和小角。舌骨中央为体,自体向后外方伸出的长突为大角,体和大角结合处向上伸出的一对短小突起为小角。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体表触诊】

被检者坐位,嘱其头后伸,检查者示指先触及甲状软骨上缘,移动示指向上,在下颌骨下方约一横指处可触及呈蹄形的舌骨。

【体表形态】

舌骨体表形态见图1-34~图1-36。

【神经血管】

面动脉:平舌骨大角,起自颈外动脉,经二腹肌后腹的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去下颌下三角,走行于下颌下腺深面,再绕下颌下腺浅出,经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体下缘进入面部。

图1-34 舌骨大角

图1-35 舌骨小角

图1-36 舌骨

舌动脉、舌静脉:在舌下神经与舌大角之间前行。

【相关穴位】

廉泉(RN23)

①标准定位: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图1-37、图1-38)。

图1-37 舌骨穴位1

图1-38 舌骨穴位2

②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状腺舌骨正中韧带→会厌。

头颈部骨性标志触诊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