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跟名师 做临床 成大医:邹勇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七 中医学的唯物观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中医学是客观唯物的科学。由于时代的限制,以当时的认识水平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古人以所能观察到的天地自然现象和人体生命的外在表象,探讨天人相应的规律,生命的运动规律和形神精气的关系,以及疾病的发生与预防等问题。
1.以元气论为基础的生命观
古代的生命观受古代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影响。《老子·四十二章》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指太极。《易·系辞》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二是指阴阳。《老子·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三是指自然。大自然包含太极、阴阳、五行、五运变化,自然化生万物。《老子·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万物化生,源于天、地和形气相感,三生万物。植物的化生源于天气、地气和自然传播的种子;无腿和双肢动物产生于天气、地气和排卵;四肢动物产生于天气、地气和精卵结合;人的产生源于天气、地气、精气(精卵结合)。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又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气是宇宙本原之气,天地间充满气,人得气而始有生命。人之气源于天地,但进入人体后成为保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灵枢·决气》云:“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
2.生命结构的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相联属,人与天地相应。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五行学说为说理方法,各个脏腑组织在生理、病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3.形气精神为一体的物质观
中医学认为,气是生命的本原,精气产生生命的物质基础,形神统一在人体,精气血阴阳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张介宾曰:“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灵枢·天年》云:“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灵枢·本神》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杨上善注曰:“雄雌两神相搏,其成一形,先我身生,故谓之精也。”
《灵枢·天年》又云:“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素问遗篇·刺法论》云:“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4.物质的运动观
中医学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格致余论·相火论》云:“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
5.认识疾病的唯物辩证观
疾病的外因是天地运动所形成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中医学的病因有传统的三因学说,包括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内因为人体精气血阴阳的不正常变化,不内外因为虫兽、饮食劳倦、外力等的作用,充分体现唯物思想。
在病机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病机十九条,充分体现了唯物思想。
在治疗方面,中医学不但提出了“因地、因人、因时”的三因制宜,而且提出了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治未病等,符合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