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与组织病理诊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自19世纪后半叶开始,Ehrich、Romanowsky等用合成染料染色血细胞以来,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骨髓组织病理形态学相继形成,促使了血液形态学的腾飞。在相当长的年代里,这一简单的技术没有变化而实用性经久不衰,被冠之为“传统形态学”。但在我国,由于体制因素,形态学中的血液细胞形态学属于临床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一部分在检验科,一部分在独立的血液学实验室,骨髓活检(骨髓切片)绝大多数属于病理科范畴,严重影响了这些形态学方法整合的诊断价值和时代意义。我们从2002年起,编著了«现代血液形态学理论与实践»等十余本著作,发表了“完善血液形态学诊断的模式”等许多论文,一直在倡导血液病整合诊断学的理念。骨髓细胞和组织病理学是血液病、尤其是血液肿瘤整合诊断学的基础和核心,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形态学的内涵和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鉴于此,作为各分支学科整合诊断学的需要,包括复合型诊断学人才的培养并为临床提供最大化和更可靠的诊治信息,我们将近半个世纪历经三代人,在诊断学田园里,勤耕勤耘积累起来的经验与心得、诊断模式与理念、学术成果与观点,参考新近国内外形态学和2017修订第四版WHO分类精要,在2008年出版的«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基础上编著了这部«骨髓细胞与组织病理诊断学»。
全书分五部分37章。第一部分为诊断学总的发展轮廓,共2章。在“历史回顾”一章中,系统介绍了血液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及其相关诊断技术与疾病关系的发展史,可以让我们明白先辈们走过的路,有益于我们对专业深度的了解和拓展;在“现状与展望”一章中,以我们倡导的实验室“二十字”诊断理念(紧贴临床、形态为本、整合诊断、满意临床、学术提升)为核心,对形态学以及现代诊断技术对形态学的影响与互补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剖析。第二部分为诊断学基础,共3章。在“临床基础”一章中,以作者的经验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血液病诊断中重要的一些临床特征;在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基础”一章中,对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与形态学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做了概括性阐述;在“造血细胞和淋巴组织的病理生理”一章中,以我们的实践方法,特别对细胞形态学中不易理清的骨髓和淋巴组织造血与不同淋巴瘤类型之间的定位关系由浅入深、化繁为简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为细胞和组织形态学,共9章,对“原始细胞和血细胞的界定与共识”、“粒系细胞形态学”、“红系细胞形态学”、“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形态学”、“单核巨噬细胞形态学”、“淋系细胞形态学”、“少见及特殊细胞形态学”、“胞质突起与离体形态学”和“骨髓组织形态学”结合文献介绍我们形态学方面的一些创新性和原创性认知。第四部分为诊断技术与管理,共7章。以科学的态度,对形态学检查各种诊断方法的长处和不足进行评价,尤其是对我们倡导的“四片联检”整合诊断模式进行总结;并从适用性和规范性角度,详细介绍“标本采集与病况了解”、“标本运送、查对、染色与质控”、“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印片与血片检查”和“骨髓切片检查”,以及“骨髓检查质量管理”中的一些新理念与经验。第五部分为疾病篇,共17章。以2017修订第四版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主线,从新理念和贴切实用的角度,包括我们从1999年来对WHO分类每一次发表或修订的追踪与解读的体会以及应用经验,介绍各种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 PDGFRA/BFGFR1重排及 PCM1-JAK2形成髓系或淋系肿瘤”、“遗传易感性髓系肿瘤”、“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熟B(T)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基本诊断及其与其他学科技术的诊断标准。此外,对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与缺乏症、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液骨髓疾病、血液寄生虫病、骨髓真菌感染病、苯与铅中毒性血液学异常等,也都有较为全面、实用与适用性展现。
在编著中,我们认真酝酿与交流,以新颖实用、深简结合、客观科学为特点进行展示,一些成果和见解罕见于国内外文献中,愿为我国形态学紧跟时代并促进与其他学科技术诊断的互补再添砖瓦。但是,限于学识,书中不免存在错误,敬请前辈、专家和读者指正!
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坚持理念;静生时勤助长,我们践行其中。在此,由衷感谢给予我们关怀与支持、帮助与理解的诸位长辈、专家、同仁、家人和朋友!
主 编
201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