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易经》与《易传》
我国上古有“三易”,即夏代《连山》、商代《归藏》、周代《周易》。因前两者早已失传,故后人所称《易》一般都指《周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周易》成书,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所谓上古伏羲氏画八卦,中古周文王演绎并作卦爻辞,下古孔子作《易传》十翼。《易经》成书于西周前期,真正的作者无从考证,被认为是对众多卜筮之官卜筮内容的记载;《易传》成书于战国时期,而此书并非孔子一人所作。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内容,分别又称为《易经》和《易传》。“经”是《易》的原文,全文不到五千字,极其简古,但它是《周易》的核心内容;“传”是解释和说明《易经》的,最早最具有权威性的就是“十翼”,“十翼”是理解《周易》的桥梁。
一、《易经》
《易经》书名的出现,最早是在汉初,该书是《周易》的原文,虽然文字简朴,但它却是《周易》的核心内容。它主要由“象”“数”“理”“占”四要素组成,也有学者认为《易经》的四要素是“象”“数”“辞”“占”。卦爻象和卦爻辞是构成《易经》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一)卦爻象
卦爻象是《易经》的符号系统,爻是《易经》符号体系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分阳爻(用符号“—”表示)、阴爻(用符号“--”表示),分别代表阳和阴。爻象不是独立使用的符号,必须组成卦。卦是《易经》符号系统中基本的独立使用单位。相传伏羲用不同的爻象(符号)三爻叠合画出八卦,文王用不同的爻象(符号)六爻叠合画出六十四卦。八卦分别是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图1-1-1),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
图1-1-1 八卦符号
在《周易·说卦》中说:“《易》六画而成卦……《易》六位而成章。”即六十四卦各有六爻,则成三百八十四动爻,再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故共为三百八十六爻。六十四卦构成了《易经》的符号系统(图1-1-2)。
(二)卦爻辞
卦爻辞是《易经》的文字系统,由卦爻名和卦爻辞两部分组成。卦爻名、卦爻辞是占者对卦符号所做的解读,它的出现要晚于卦爻象。
卦爻名。卦名是对卦符号所做的最精要的概括,体现特定的义理和思维方式,置于卦辞的前面。卦名是对一个卦符号意义的简要解释;爻名由两个数字组成,一个是表示位置,一个是表示性质。六爻位置从下向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六爻的性质只有两种: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如乾卦六爻的名称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六爻的名称分别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图1-1-2 六十四卦符号
卦爻辞。卦爻辞主要由卦辞和爻辞组成。《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各有一个卦名和一条卦辞,故有六十四条卦辞;每卦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共为三百八十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六条爻辞。卦辞是用来说明卦义的文辞,一般认为是卜筮者的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现象变化、历史人物事件、人事行为得失、吉凶断语等,具体涉及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生活方面,每一条卦辞都含有吉凶断语。爻辞即说明爻义的文辞,是解释各卦细节内容的部分,内容、取材范围与卦辞相类似。
六十四卦“两两相偶”,表现为对立的卦象系列,体现了辩证法思想,如乾卦与坤卦、既济卦与未济卦、泰卦与否卦等。就卦辞文字系统而言,先民以占筮形式解释客观事物存在发展的努力,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易经》中的这些理性思维因素成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源头,滋养浸润着中华民族精神,促使其不断繁荣与发展。
二、《易传》
《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论文汇编,作为一部解经之作,它不能改变卦爻象或卦爻辞,但从象数、义理两方面对《易经》进行了阐发,在解经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哲学流派的思想观点及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包含了辩证法思想,又包含了人伦道德的社会理想。所以《易传》进一步深化了《易经》的哲学思维,使《周易》一书整体上从占筮之书转变为哲学著作。《易传》包括七家十篇,分别为《系辞传》(分为上、下篇)、《彖传》(分为上、下篇)、《象传》(分为上、下篇)、《文言传》《说卦传》《杂卦传》《序卦传》。
《周易》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也是一部历史书、文化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充分反映了宇宙世界的不断变化以及变化的规律,充满了对世界、对人性深刻思考的智慧。《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著,随着后世学者对该书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门“易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