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语:血气奉身脉为输虚为用
1.古典针灸学的身体观是以“血气”为基点构建的,在这个身体观中,如何观看?观看什么?突出什么?淡化什么?放弃什么?都取决于其与血气是否相关以及相关联的程度;
2.脉为血气之府,血气为脉之用。血气的度量、血气的调节皆依乎脉,故针灸的诊、疗,以及疗效的评价皆由脉一以贯之;
3.“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对偶的视角下呈现的“身体”是“形与神俱”“虚与实邻”的血气之身,随着“血气说”重心由“血”向“气”的偏移,于形神之间更关注于神,“治神”成为上工必由之路;于虚实之间更注重虚,脉行虚空,气行虚空,气穴在虚空,神舍虚空,虚空结构是古典针灸学大厦最独特的特征。
古典针灸学“论理人形”,以血气之源、血气之会者为身形之要:肢体、五脏之间所以重五脏者,以五脏为血气之源;脏腑之中所以重心和胃者,以心主血脉,胃为水谷之海,血气生化之源也。五官之中独重目者,以“诸脉者皆属于目”也;五体之中独重脉者,以脉为血气之府、神之舍也;十二脉之中重阳明脉者,以其脉大血多气盛也;八脉之中重冲脉者,以其起生气之原,为十二经脉之海也;肢体之中重四末、颈项、头面者,以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而颈项、头面乃标脉所在也;腹背之中重中线,以此为冲脉之行处也。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针灸无他,诊血气之虚实,调血气令和而已。运行血气、沟通内外、连接形神为一体,决死生定可治者,血脉也。
血气不和生百病。何以知气血不和?脉!何处调和血气?脉+输!何以知刺灸之效?脉!
脉,既是血气之府,又是神之舍;既运送正气,又传输邪气;既是诊病之处,也是治病之所。对“脉”的认识不断深化,引领着针灸理论和刺法的不断完善。
因为有脉,才有脉诊,才有标本之诊,本输的远隔诊疗作用的发现才有了经脉学说;
因为有脉,五脏之输才能上出于背而下出于原、合;
因为有脉,才有“输”的发现,古典针灸也才有了固定部位和名称的刺灸处——脉输,从而使得针灸从随病所而刺不定处,发展为远道取固定之输。又受“脉之所会为输”的启发,引导了“溪谷”“节之交”“分”的发现,并导致了“气穴”的批量发现,构成了针灸的“输穴系统”。
因为有脉,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才构成一个整体,并与形之上的神、气构成有生机的“身体”。
《黄帝内经》用一句话表达了“脉”的重要性——“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三部九候论》)。对于古典针灸学而言,“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经别》),皆凭于脉。
输穴、理论、针具、刺法、治则,这些构成古典针灸学的诸要素所以能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知识系统,皆凭一脉相连。 认识了“脉”就抓住了古典针灸学的“根”。
如果说古典针灸学大厦是建立在虚空之上,或者说它的结构是镂空结构,那么气穴便是它的砖瓦。 虚空的意义在于行气舍神,血气行虚空,脉行虚空,邪气客虚空,针行虚空(气穴);从躯体的虚空(分腠、分肉)到体内脏腑间的虚空(三焦),最后到心的虚空(神舍、神藏)。
研究实体结构更注重实体间的虚空,特别是对皮肉之间这个躯体最大的虚空进行了令今人难以置信的极为细密的观察,并在这片现代医学的盲区中获得许多重要发现,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这些发现的重要意义正在被一点点认识。观察肉关注的是肉之会,以及在体表形成的隆起轮廓;观察骨则关注骨会、骨解、骨空;观察脉的走行关注脉的分叉、标本及出入之会,特别是阴阳脉交会处;观察皮则关注凹陷和纹理。之所以如此注重观察这些实体形成的虚空,是因为在古典针灸学中有特殊的意义和直接的临床应用。
体内最大的虚空——胸腹腔,对于西医而言,只是脏腑器官的容器,而在古典针灸学,这一脏腑之府使得五脏六腑形成一个整体,比脏腑本身的功能还要重要。虚空之于人体,犹如空气之于人体一样不可或缺,然而人们往往只是在空气质量恶化或缺失时才感受到它的重要。现代医学之所以对术后并发症无解,不是因为现代医学对实体结构的认识不够,而恰恰是过于关注实体而忽略了虚空的存在,及其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重大意义。外科手术修复了实体结构的同时破坏了虚空,用针灸学术语说,破坏了对脏腑功能极为重要的“三焦”的虚空,这才是困扰现代医学的顽疾“术后并发症”的根本原因。
可见,在古典针灸学的身体观中,实体的意义在于形成虚空,关注实体的包膜、隔膜、系膜,关注溪谷、节解节间节交、肉会脉会骨会筋会、关注气海、血海、脉道、气道、气门、气穴。对于实体更关注的是实体间的关系,如果编织结构关系网时需要一个实体而身体缺少时,古人会毫不犹豫虚拟一个充当这个角色。
较之对虚空结构观察之细密,对于实体细节描述的粗略,并不是(至少主要不是)像人们以往以为的由于观察工具和技术的限制,而是设计者独特的设计理念所决定的。
古典针灸学独特的身体观、疾病观、诊疗观,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其独特的看世界观人体的方式,这正是古典针灸学今天乃至未来能够卓然独立的最大价值。如果丢失了,针灸学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