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分类及基本特征

一、按病因分类
1.创伤性眼内炎(traumatic endophthalmitis)

患者有明确的外伤或手术史,临床表现随感染发作的快慢和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细菌性眼内炎患者起病急骤,伤眼的疼痛明显加重,畏光流泪,视力骤降,甚至无光感,可有明显的眼睑水肿,眼睑痉挛,结膜水肿、充血,结膜囊的黄色分泌物增多,玻璃体混浊。角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KP(角膜后沉着物),伤口可能会裂开,严重者有分泌物从伤口流出。前房内蛋白及细胞增多,下部常有积脓,有时前房积脓混有血液。极重时,前房内出现血性渗出物,角膜混浊。如有人工晶状体,前后面都有纤维性渗出膜。玻璃体内有大量细胞碎片,局部有白色的团状或成层的混浊。眼压可能降低,但也可为正常或偏高。瞳孔缩小,眼底难以检查。视网膜血管炎属于感染早期的表现。通常眼底仅有红光反射或完全无反射。由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凝固酶阴性菌引起者,临床发作可在伤后几天,表现较轻。

2.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endogenous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败血症等)、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等)、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出现突然的视力下降,眼痛,畏光流泪。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球结膜充血及水肿,角膜基质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或积脓,瞳孔传入阻滞以及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表面见渗出物等炎症的表现。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收缩、眼底出血斑和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浸润病灶。个别严重的患者可发展为全眼球炎,进而出现眼球突出、眼睑和眼肌运动障碍。

3.真菌性眼内炎(fungal endophthalmitis)

多见于药物成瘾、免疫功能障碍或长期体内带导管的患者。起病慢,自觉症状较轻,一般可有患眼疼痛,视力下降,眼前漂浮物,轻度睫状充血和少量前房积脓,玻璃体渗出等,常为双侧。脉络膜及视网膜可出现分散的、多灶性、黄白色病灶,逐渐发展为数个视盘大小的绒状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面积增大,进一步播散至玻璃体腔形成“棉球状”病灶。

4.晶状体源性眼内炎(endophthalmitis due to lens)

是指源于晶状体的严重的迟发性葡萄膜炎(delayed uveitis)。常见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尤其是超声乳化手术。一般术后早期前房炎性反应较轻,多在术后1~2周内消失。早期的炎症反应消退一段时间后又突然出现,甚至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葡萄膜炎,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等,即为迟发性葡萄膜炎。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为0.65%~7.5%。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是机体对识别自身晶状体抗原的功能紊乱所致。术后少量残留的晶状体皮质及消毒人工晶体残留的乙烷气体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通过受损的血-房水屏障进入眼内,形成不能被清除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局部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升高,免疫复合物亦可直接或随血液循环在葡萄膜组织中沉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吸引中性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释放多种水解酶和大量自由基而引起组织损伤。同时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激活可使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素,通过破损的血-房水屏障进入前房,形成纤维素样渗出及晶状体表面膜状物附着。笔者认为术中后囊破裂亦可能使眼内屏障进一步破坏,晶状体抗原直接与葡萄膜接触发生免疫反应。首选皮质类固醇药物冲击治疗有效。必要时取出人工晶体。

5.肿瘤转移性眼内炎(tumor metastatic endophthalmitis)

转移性肿瘤多来源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转移性肿瘤多发生于脉络膜,因为睫状后短动脉数目多于睫状后长动脉及睫状前动脉,所以发生于脉络膜者较发生于虹膜、睫状体者常见。一般是在全身其他器官发生恶性病变的晚期才会发生肿瘤的眼球内转移,但也有早期即转移到眼内者。患眼早期症状常有中心暗点及视力减退。如果肿瘤累及虹膜睫状体,可以出现前房角阻塞或关闭,导致眼压升高,继而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的表现。肿瘤组织坏死致玻璃体混浊即为肿瘤转移性眼内炎。全身症状主要是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眼内转移性肿瘤病程发展较迅速,常伴随有发热、消瘦、乏力及原发部位肿瘤的典型症状。眼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实性占位性改变,有些眼球内转移性肿瘤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证据。

6.免疫相关性眼内炎

凡是由于免疫因素参与而发生的眼内炎症均属于免疫相关性眼内炎。诸如晶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迟发性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等。

二、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1.急性眼内炎(acute endophthalmitis)

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眼科急症,炎症反应可迅速波及眼内组织和眼内液体,可蔓延至房水、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乃至巩膜,甚至角巩膜和眼眶组织,发展成为全眼球炎。白内障手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非常可怕,病情凶险,发展迅猛,对眼组织和视功能破坏极大。潜伏期约3天,短者仅数小时。数日即可蔓延至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等,有显著的临床表现,如眼红肿、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混浊,前房水浑浊或有积脓,虹膜肿胀纹理不清,瞳孔缩小或伴有渗出膜形成,晶状体可有混浊,玻璃体积脓,眼底模糊不清。

急性眼内炎常由毒力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所致。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眼组织严重破坏,视网膜坏死,以致视力丧失和眼球萎缩。

2.亚急性眼内炎(subacute endophthalmitis)

潜伏期1周左右,有较明显的症状,如眼红、视物模糊,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房水轻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常由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

3.慢性眼内炎(chronic endophthalmitis)

潜伏期1~2周,症状较轻,病情进展缓慢或有反复。常由致病毒性较低的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真菌等感染引起。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预后较好;真菌感染应早期诊断,及时行眼球内注药或玻璃体切除手术,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三、根据是否感染分类
1.感染性眼内炎(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凡是由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眼内炎症均为感染性眼内炎,见前述。

2.非感染性眼内炎(non-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即指非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眼内炎症。如晶状体源性眼内炎、迟发性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肿瘤转移性眼内炎等,见有关章节。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眼内炎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眼内炎症,治疗原则亦不同,临床上一定要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四、按感染途径分类
1.内源性眼内炎(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败血症等)、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等)、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红痛,畏光流泪。球结膜充血及水肿,前房闪辉或积脓,玻璃体混浊等。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亦属于内源性眼内炎的一种。

2.外源性眼内炎(exogenous endophthalmitis)

致病菌通过伤口或手术切口进入眼内,引起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病情较凶险,易致失明。参见白内障手术后细菌感染性眼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