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风
黍离
题解
《黍离》一诗的主题,古人多从《毛诗序》之说,认为是一位东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而对覆亡的西周宗室生起哀悯凭吊之意。现当代学者则新说迭出,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余冠英“游子倾诉忧思”说,蓝菊荪“战士厌战忧国”说,程俊英“乡人难舍家园”说等。鉴于诗中流露的千年悲怆之感,以及本诗被列为《王风》首篇之实,此处解说仍以《毛诗序》为准。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十句,皆运用叠章手法。每章只换三字,形成了句式上的高度复沓性,形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歌咏效果。各章均已田野中生长的黍、稷两种作物起兴,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写稷是由出苗到抽穗再到结实,展现了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生长变化;写黍却从始至终都是“离离”盛貌,毫无变化。这种类似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和王室颠覆的幻灭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足了铺垫。周大夫经过宗室故址,见到黍稷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而周王室当年的繁华兴盛早已不再,怎能不喟然叹息?因此他“行迈靡靡”,渐行渐远,然而内心却是五味翻腾,如醉如噎,这种深沉复杂的情绪非语言文字所能明了,难怪诗人会发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千古一叹。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点评此诗说“一往情深,低回无限”,可谓深得其中三昧。而此诗似乎也开启了以朝代更迭为背景而托物言志、凭古吊今的文学创作先河。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再到姜夔《扬州慢》,无不体现着源自此诗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尤其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句,可谓与此诗“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句形神交接,遥相呼应。
彼黍[1]离离[2],彼稷[3]之苗。行迈[4]靡靡[5],中心摇摇[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
[2]离离:浓密盛多貌,一说罗列有序貌。
[3]稷〔jì〕: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
[4]行迈:行走不止,远行。
[5]靡靡:迟缓貌。
[6]摇摇:心神不定貌。
[7]噎〔yē〕:食物堵住喉咙,使人透不过气来。
译文
那黍长得茂密繁盛,那稷也已生出嫩苗。缓缓行走直至远方,心中翻涌无法安定。那些能理解我的人,就说我心中有忧愁。那些不理解我的人,却问我将什么寻求。高远浩瀚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啊!那黍长得茂密繁盛,那稷也已长出青穗。缓缓行走直至远方,心中沉沉如同酒醉。那些能理解我的人,就说我心中有忧愁。那些不理解我的人,却问我将什么寻求。高远浩瀚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啊!那黍长得茂密繁盛,那稷也已结出子实。缓缓行走直至远方,心中窒息如同噎食。那些能理解我的人,就说我心中有忧愁。那些不理解我的人,却问我将什么寻求。高远浩瀚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啊!
君子于役
题解
《君子于役》显然是一首思归诗,而且所思之人是一位远行在外、久久未归的服役者。至于思怀者的身份,《毛诗序》及《毛诗正义》认为是一位在家的大夫,也是“君子”的僚友;而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君子”的“室家”,也即妻子,这一说法得到绝大多数后世学者的认同。
本诗共有两章,每章八句,几乎都使用了叠咏结构。全诗皆用赋法,首句即开门见山,道明诗旨,“曷至哉”的自我诘问体现出诗人对“于役”君子的殷切绵长的思念,又流露出一丝怅惘和无奈。然后诗人渲染了一幅“乡村日暮图”,写傍晚时分,鸡禽归巢栖息,牛羊成群下山的情景,既散发着浓郁的乡村田园气息,也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愁肠忧思:多少个“不日不月”的黄昏,自己都在家门和山野守候远眺,心中反复叩问着“君子”何时归来、“曷其有佸”,可是却一直都没等到那熟悉的身影,想必诗人此刻一定会凄楚难熬、黯然神伤。苦苦的等候似没有止期,所以诗人最终将这份思念之情转化为对对方的牵挂和祝福,希望他平安顺利,不要忍饥受渴——这是最平凡的话语,却也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
此诗句式保持着本来面目,不加刻意修饰;行文顺随着情感脉络,而无复杂构思。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近于“原生态”的歌啸咏叹,才能在字字句句中毫无保留地展现诗人的善良、质朴和纯情,才能超越数千年的文化隔阂给我们毫无防备的心灵触动。
君子于役[1],不知其期,曷[2]至哉?鸡栖于埘[3],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4],曷其有佸[5]?鸡栖于桀[6],日之夕矣,羊牛下括[7]。君子于役,苟[8]无饥渴。
注释
[1]于役: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2]曷〔hé〕:何时。
[3]埘〔shí〕:古代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4]不日不月: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5]佸〔huó〕:相聚,聚会。
[6]桀〔jié〕:鸡栖的木桩。
[7]括:汇集。
[8]苟:表推测、期望语气,相当于“但愿”。
译文
君子行役在外,不知他的归期,何时可以归来?鸡儿栖息巢穴,太阳即将西沉,羊牛下山歇息。君子行役在外,如何让人不思念!君子行役在外,不知多少日月,何时才能相聚?鸡儿栖息木桩,太阳即将西沉,羊牛下山汇集。君子行役在外,但愿不饥不渴。
君子阳阳
题解
《君子阳阳》描绘了舞师和乐工共同歌舞的热闹场面,然而关于其题旨,历来却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对周王室“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的哀悯,而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远役的丈夫归家,“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此诗与《邶风·简兮》所写内容相近,且此诗中的“执簧”“执翿”与彼诗中的“执籥”“秉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诗仅有两章,每章四句,皆用叠章结构。两章诗摄取了两组镜头:一组是奏“由房”,一组是舞“由敖”。“由房”乐和“由敖”舞的具体内容今已不知,据胡承珙《毛诗后笺》所说,“由房”是国君宴息之时所奏的房中之乐,与宗庙之乐相对;而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推测,“由敖”可能指骜夏,也即《周礼·春官》中的“九夏”组乐之一。从舞师扬扬自得、和乐陶陶的神情和“其乐只且”的感叹来看,这两支乐舞的风格应该是优美欢快的。
周王室东迁洛阳之后,势力大衰,列国争雄蜂拥而起,天下割据征战不休。在此背景下,王室中尚且有专职的舞师乐工演奏这样悠扬动听的宫廷乐舞,这种鲜明的反差是一种讽刺,还是一种暗示?抑或是一曲先来的挽歌?诗人的言外之意,只有留给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了。
君子阳阳[1],左执簧[2],右招我由房[3]。其乐只且[4]!君子陶陶[5],左执翿[6],右招我由敖[7]。其乐只且!
注释
[1]阳阳:自得貌。阳,通“扬”。
[2]簧:本指管乐器中振动发声的薄片,此处指代笙、竽一类的管乐器。
[3]由房:一种在室内为国君演奏的音乐。一说同“游放”,指纵情游玩。
[4]只且〔zhī jū〕:语气词,表感叹。
[5]陶陶:和乐貌。
[6]翿〔dào〕:古代乐舞或葬礼所用的道具,似盖,用五彩雉羽装饰。
[7]由敖:舞曲名。一说由通“游”,指遨游、游乐。
译文
君子神情扬扬自得,左手拿着笙簧,右手招我演奏由房。真是其乐无穷啊!君子体态安舒和乐,左手拿着羽翿,右手招我演绎由敖。真是其乐无穷啊!
扬之水
题解
根据诗中“戍申”“戍甫”“戍许”三词,可以确定《扬之水》一诗创作的时代当在周平王时期。周平王是东周第一任君主,西周覆亡后他迁都洛邑,重建周王室,然而毕竟大势已去,诸侯国割据日益炽盛。周平王之母是申国人,因申国常受出国侵袭,平王就派兵戍守申国,保其国防。此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戍守申国的兵士口吻而作的。至于甫、许两国,本非平王母国,不应有平王派兵戍守,然而诗中却有戍守两地之言。对此孔颖达认为,这两国与申国皆为姜姓,同宗同源,诗人为避免文字重复所以变文,借甫、许以言申,其实并无甫、许之事。这种修辞手法被称为“互文”。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只变两字,叠句程度极高。各章均以“扬之水”起兴,似乎是以缓缓远逝的流水暗喻一去难返的岁月,诗人的咏唱渐渐拉开序幕。其次以河水冲流不去的“束薪”“束楚”“束蒲”与“扬之水”形成对照,反衬出诗人沉重的内心,恰如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此外,鉴于“束薪”“束楚”“束蒲”三物在《诗经》中常常是成婚的象征,因此诗人思怀的“彼其之子”,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妻子。自己远赴异国驻扎边疆,妻子则守候在故国家园,自然是“不与我”相聚,然而这份久别思怀之情,终于在日月更替、斗转星移的岁月濡染下化为呼天吁地的喟然长叹:“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殷切的思念交织着悲壮的无奈,给人极大的心灵震撼力。
《毛诗序》认为此诗中士兵的“怨思”是平王所致,所以归结此诗诗旨为“刺平王也”。其实生于战乱动荡的时代,在战争家欲望和野心的裹挟下,个体生命会显得极其渺小和脆弱,而亲友的相伴同行会显得无比珍贵。正如这首《扬之水》,尽管饱含对战争的谴责和控诉,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真诚质朴的思怀之心。
扬[1]之水,不流束薪[2]。彼其[3]之子,不与我戍申[4]。怀哉怀哉,曷月[5]予[6]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楚[7]。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8]。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蒲[9]。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10]。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注释
[1]扬:缓慢流动貌,一说激扬。
[2]束薪:成捆的柴薪。
[3]其:语气助词,无实义。
[4]戍申:戍守申国。申,西周诸侯国,姜姓,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5]曷月:何月,意谓何时。
[6]予:我。
[7]束楚:成捆的荆条。
[8]甫:即吕国,西周诸侯国,姜姓,周宣王将吕国自山西故地迁往河南南阳,改国名为甫。
[9]束蒲:成捆的蒲柳。
[10]许:西周诸侯国,姜姓,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译文
缓缓流动的水,流不走成捆的柴薪。远方的那个人,不能和我戍守申国。思念啊思念啊,何时我才能归去啊!缓缓流动的水,流不走成捆的荆条。远方的那个人,不能和我戍守甫国。思念啊思念啊,何时我才能归去啊!缓缓流动的水,流不走成捆的蒲柳。远方的那个人,不能和我戍守许国。思念啊思念啊,何时我才能归去啊!
中谷有蓷
题解
《中谷有蓷》是《诗经》中争论最少的诗章之一,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毛诗序》认为此诗反映了周代底层百姓的生活现状:“夫妇日以衰薄”的感情再加上“凶年饥馑”的灾厄,使得“室家相弃”之风炽然而起。这一现象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妇女,她们往往为家庭操劳付出,却不但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最终被夫家残忍抛弃,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文关怀的缺失和礼乐文化的崩坏。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除末句外皆用叠章结构。三章都以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而益母草作为一种中草药则与妇女关系密切。从古至今,益母草普遍用于妇科病治疗和调养方面,也对妇女生育有帮助作用,因此提起益母草就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妇女的婚姻、家庭、生育等,也由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本诗的内容和主人公的身份。益母草本是陆上植物,遇水后应先湿、次干、久枯,而本诗却恰恰相反,以先“干”、次“修”、后“湿”之逆序展开。对此孔颖达疏认为,益母草的三种变化比喻丈夫对妻子“薄厚”程度的变化,益母草之“湿”暗示夫妻之情本已渐薄,而由“修”至“干”的进一步变化则暗示夫妻之情已彻底破裂,女子就如干枯的益母草一样光华尽失,为夫家所抛弃,所以女子发出了无尽的慨叹、啸咏和啜泣。自己也明知“遇人之艰难”,如今却还是“遇人之不淑”,命运的捉弄也真是让人欲哭无泪、“何嗟及矣”!
这首诗善用比兴和赋法,各章的咏叹句长短参差,富有节奏感,再加上顶真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铿锵有力的语气。这位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固然凄楚忧伤,但同时又懂得反省总结,为他人指明“遇人”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坚强睿智的另一面。
中谷[1]有蓷[2],暵[3]其干[4]矣。有女仳离[5],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6]矣。有女仳离,条[7]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注释
[1]中谷:即“谷中”,山谷之中。
[2]蓷〔tuī〕:益母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可入药。
[3]暵〔hàn〕:曝晒,晒干。
[4]干:干枯。
[5]仳〔pǐ〕离:夫妻离别,此指妇女被夫家遗弃。
[6]修:干燥。
[7]条:长啸貌。
译文
山谷中有益母草,曝晒使其已干枯。有位女子被夫弃,慨然叹息又叹息。慨然叹息又叹息,值遇善人真艰难!山谷中有益母草,曝晒使其方干燥。有位女子被夫弃,悠然长啸复长啸。悠然长啸复长啸,值遇之人不贤良!山谷中有益母草,曝晒尚且带湿意。有位女子被夫弃,凄然啜泣再啜泣。凄然啜泣再啜泣,纵然嗟叹怎来及!
兔爰
题解
《兔爰》无疑是一首怀古伤今之诗,然而关于此诗具体的时代背景,古今学者却有不同的观点。《毛诗序》认为是周桓王失信于诸侯,诸侯群起背叛周王室,而使“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崔述《读风偶识》则推断诗人生于周宣王末年,周王室尚能维持稳定,故有“无为”之说;继之而有幽王昏暴、戎狄侵凌、王室东迁诸事,可验“百罹”之辞。朱熹《诗集传》中言“为此诗者,盖犹及见西周之盛”,从侧面佐证了此诗应作于西周之末、东周之初。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七句,皆采用叠咏结构。各章首二句均以兔和雉起兴,其实是兴中有比。兔子“爰爰”奔走,无所拘束;而野鸡却“离于”罗网,危在旦夕,这一缓一急的对照,孔颖达疏认为正是君王为政用心不均、缓急不定的象征,这就已经让“君子”伤怀了。然后各章的中间四句,都是以“我生之初”和“我生之后”作对比,通过对幼年没有苦役、无忧无虑的生活进行回忆,反衬出如今充满着灾难祸患的动荡时局,揭露了底层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因此诗人接连三次发出长叹,宁愿自己长睡不醒,也不愿再接触、了解、听闻时下的一切,仿佛带有一分超尘拔俗的隐士风范,背后却饱含着对黑暗变乱时代的厌倦和怨恨。
本诗与《王风·黍离》一诗类似,是一首乱世中的凭吊之曲,也是一首给风雨飘摇的周王朝的哀亡之歌。本诗悲凉凄怆的基调对三国魏阮籍的诗歌风格影响极大。此外,东汉蔡琰的著名长篇骚体诗《胡笳十八拍》中,有“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的诗句,也是从《兔爰》一诗中化用而来的。
有兔爰爰[1],雉离[2]于罗[3]。我生之初,尚无为[4]。我生之后,逢此百罹[5]。尚寐[6]无吪[7]!有兔爰爰,雉离于罦[8]。我生之初,尚无造[9]。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10]!有兔爰爰,雉离于罿[11]。我生之初,尚无庸[12]。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13]!
注释
[1]爰爰:舒缓貌。爰,“缓”的假借字。
[2]离:假借为“罹”,遭受。
[3]罗:捕捉禽鸟的网。
[4]为:此指兵役。
[5]罹:忧患,苦难。
[6]尚寐:希望睡觉。尚,表希望。
[7]吪〔é〕:举动,一说说话。
[8]罦〔fú〕:又名覆车网,一种装设机关的网,能自动覆捕鸟兽。
[9]造:此指徭役。
[10]觉:清醒,醒来。
[11]罿〔chōng〕:一种捕捉禽鸟的网,与罦类似,覆在车上。
[12]庸:此指劳役。
[13]聪:听。
译文
兔子和缓地奔走,野鸡却落入罗网。在我出生的初时,尚且没有兵役之事。当我长成的后来,遭逢这种种的苦难。只愿长睡不去作为!兔子和缓地奔走,野鸡却落入罦网。在我出生的初时,尚且没有徭役之事。当我长成的后来,遭逢这种种的忧患。只愿长睡不再清醒!兔子和缓地奔走,野鸡却落入罿网。在我出生的初时,尚且没有劳役之事。当我长成的后来,遭逢这种种的凶灾。只愿长睡不去听闻!
葛藟
题解
《葛藟》一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王族对平王“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的讽刺之诗,而朱熹《诗集传》的观点则更一般化,认为因“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后世学者大多倾向于朱熹的解说。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六句,皆是重章结构。诗人流离于黄河边上,触目所见皆是四处蔓延的葛藟,不禁联想起自己“终远兄弟”、漂泊他乡的凄惨命运。“浒”“涘”“漘”三字意义相近,皆指水边、河岸,应是作者为避免诗文完全重合所作的改动。身在异乡,无依无靠,自然举步维艰,生计无着,所以才不得不低下头来,一次次地“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以求得到他人的一丝庇护和支援。然而得到的却是对方一次次“不顾”“不有”“不闻”的冷漠回应,此刻诗人心中会有多少的屈辱、心酸、悲怆以及无奈,可想而知。
本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顶真手法的运用既是歌曲咏唱的韵律特色,又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和感染力。本诗悲怨中有叹息,无奈中有控诉,对自己悲惨遭际的顾影自怜交织着对世情浇漓、人情冷淡的无力鞭挞,正如牛运震《诗志》中所说:“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
绵绵葛藟[1],在河之浒[2]。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绵绵葛藟,在河之涘[3]。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4]。绵绵葛藟,在河之漘[5]。终远兄弟,谓他人昆[6]。谓他人昆,亦莫我闻[7]。
注释
[1]葛藟〔lěi〕:葡萄科植物,落叶木质藤本,夏季开花,果实黑色,可入药。
[2]浒:水边。
[3]涘:水边。
[4]有:亲爱,关爱。
[5]漘〔chún〕:水边。
[6]昆:兄长,哥哥。
[7]闻:听闻,引申为关注、关心。一说通“问”,询问、问候。
译文
葛藟绵延遍布,就在黄河之边。终要远离兄弟,称呼他人父亲。称呼他人为父亲,他也不会顾念我。葛藟绵延遍布,就在黄河之畔。终要远离兄弟,称呼他人母亲。称呼他人为母亲,她也不会关爱我。葛藟绵延遍布,就在黄河之岸。终要远离兄弟,称呼他人哥哥。称呼他人为兄长,他也不会关心我。
采葛
题解
《采葛》这首诗如同大写意一般,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诗的意境。由于缺乏具体的细节性描写,给后世之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使此诗主旨的解读一直存在着较多分歧。《毛诗序》认为此诗所写是臣子对君王为奸人所谗的忧惧,郑玄《笺注》则进一步考定其创作背景为“桓王之时”。此外关于本诗的解读,还有“求贤若渴”说、“耽溺妻室”说及近人多持的“怀恋情人”说等。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仅三句,全用复沓手法。三章皆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其中葛的意象在《葛覃》《樛木》《旄丘》《葛藟》等诗中多次出现,且常用在起兴之句,俨然已成《诗经》中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而“萧”和“艾”同是菊科蒿属植物,外观上比较类似,只是在气味、药用等方面有所区别。对于诗人来讲,采摘什么药草并不重要,那个采摘的人才是他心中挂念无比的对象。只要“一日不见”,他就思怀不已,且程度不断加深:从一开始的“如三月”,到后来的“如三秋”,乃至“如三岁”,客观的时间维度在主观的焦灼催化下,实现了一种极度的拓延,使得这份殷切至深的思情以一种心理错觉的方式,被渲染得空前绝后、无以复加。在这种近似夸张手法的运用之下,连“寝食难安”“辗转反侧”这类的词汇拿到这里也会黯然失色,这正是本诗的最大的亮点和特色,也是本诗诗魂所在。
不论此诗是为何人创作,其本意如何,它所承载的那份厚重情感却一直穿过历史的尘霾传递到了今天。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及其简写“一日三秋”至今还在我们的书面或口头用语中频繁出现,足以证明此诗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是永不褪色的。
彼采葛[1]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2]兮,一日不见,如三秋[3]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1]葛〔gé〕: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2]萧:即荻蒿,牛尾蒿,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茎紫褐色,可入药。
[3]三秋:谓九个月,一秋为三个月。
译文
那个采摘葛草的人啊,一天看不到他,就好像过了三个月啊!那个采摘蒿草的人啊,一天看不到他,就好像过了九个月啊!那个采摘艾草的人啊,一天看不到他,就好像过了三年啊!
大车
题解
《大车》这首诗涉及到了男女婚恋的话题。《毛诗序》认为此诗通过描写古时大夫仪容庄重、威慑人心的风范,来讽刺当时“礼义陵迟,男女淫奔,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的社会现实。而近当代学者却多以此诗为一男子所作的情诗,认为诗中的“子”指男子所恋之女,所“畏”之事乃女子不敢和他相恋及私奔。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诗中“大车”和“毳衣”二词的不同解释。“毳”本指鸟兽细毛,后来“毳衣”逐渐成为天子或大夫的一种毛制礼服的代称,近人闻一多则考定此诗“毳衣”指毛毡车篷。然而诗中对“毳衣”的形容用了“菼”“璊”二字,表示芦荻的“菼”字暗示其色泽新绿,质地通透;表示美玉的“璊”字暗示其色泽朱红,质地光润。考虑到这种具有多种色彩纹饰的精细织物在周时只可能为贵族专有,而毛毡车篷也无法呈现出这样的色泽和质感,此“毳衣”应指贵族礼服,“大车”也应指“大夫之车”。这样,后文以“子”指代大夫,就能使上下诗意在逻辑上一贯相承。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二章运用重章手法,末章相对独立。前二章首两句刻画了大夫身着华美裘服,乘车缓缓而行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此后诗人以设问句表明并非自己不思念情人,只是威慑于大夫的雍容庄重的仪容,不敢有进一步的举动。生时不能在一起,所以诗人只好在末章发下共死之誓,并以“皦日”昭明其志,此情可谓拳拳在膺、令人动容。然而这也从反面体现出古人对“婚姻以礼”传统的重视。
大车[1]槛槛[2],毳衣[3]如菼[4]。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5],毳衣如璊[6]。岂不尔思?畏子不奔[7]。谷[8]则异室,死则同穴。谓[9]予不信,有如皦日[10]。
注释
[1]大车:大夫所乘之车。
[2]槛槛:行车的声音。
[3]毳衣〔cuì〕:此指大夫的礼服,以毛布制成。毳,鸟兽的细毛。
[4]菼〔tǎn〕:初生的荻。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似芦苇,茎可以编席箔。
[5]啍〔tūn〕啍:迟重缓慢貌。
[6]璊〔mén〕:一种红色玉石。
[7]奔:私奔。
[8]谷:生存,生长。
[9]谓:认为,以为。
[10]皦〔jiǎo〕日:明亮的太阳。皦,同“皎”,光亮洁白。
译文
大夫的车辘辘行驶,毳衣色如初生之荻。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表露。大夫的车缓缓行驶,毳衣色如红色之璊。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私奔。活着之时不在一室,死后就要埋在一坟。如果认为我不可信,我誓就像璀璨明日。
丘中有麻
题解
对《丘中有麻》这首诗的解读,古今学者也存在较大分歧。《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庄王不明,贤人放逐”背景之下的国人思贤之作,而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写的是“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不来”,怀疑对方另有“与之私者而留之者”。近现代学者多倾向于朱熹的观点,不过认为“彼留子嗟”并非女子的怀疑,而是她对二人在彼处幽会的回忆之辞。如果依此说法,将“嗟”解释为语气助词,后文的“国”“子”二字势必也只能解为语气助词,然而遍观《诗经》,这种用法几乎无例可寻。再者,结合《邶风·静女》等诗,可大略知晓周时平民男女互赠信物之俗,贫穷百姓而以“佩玖”贵物相赠,于理难通。再加上《毛诗》已考定“留子嗟”“留子国”为人名,为使上下诗句得到贯通、合理的解释,因此此处从《毛诗序》之说。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运用叠咏结构。留子嗟是周时的贤臣,本应受到王室礼遇,最终却遭到君王放逐,因此他能得到民众普遍的思念感怀,也在情理之中。各章分别以山丘上的“麻”“麦”“李”起兴,这三种植物都属于农作物,实际上是诗人托物言志之辞,用以引出本诗主人公“彼留子嗟”,表明正是在他的德政之下,百姓才会有这种安定自足的生活,感念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后文民众以顶真手法反复咏唱,希望能够邀请他前来,品尝一番因他才有的丰硕谷物,流露出农人善良淳朴、知恩图报的风格。第二章中写到留子嗟之父留子国,对此孔颖达认为,本诗歌咏的主人公并非留子国,只是因诗人思怀子嗟,溯及其父,以其家族世代累德而誉美之,这和《王风·扬之水》中互文修辞的运用十分类似。
此外,《毛诗》认为末句中的“佩玖”象征着留子嗟之德如同美玉,“贻我佩玖”表明诗人希望留子嗟将其精神品质传递给自己,使自己的人格境界在其感化和砥砺之下,最终也能升华到他那样的高度。这个说法合乎诗意又耐人寻味,而且也深具教育启发意义。
丘中有麻[1],彼留子嗟[2]。彼留子嗟,将[3]其来施施[4]。丘中有麦,彼留子国[5]。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6],彼留之子[7]。彼留之子,贻我佩玖[8]。
注释
[1]麻:大麻,桑科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皮长而坚韧,古人多用以纺布编织等。
[2]留子嗟:春秋时周大夫,子嗟为其字,在朝贤而有功,后被放逐。
[3]将〔qiāng〕:表示请求或希望之意。
[4]施施:舒缓行走貌。
[5]留子国:春秋时贤人,留子嗟之父,子国为其字。
[6]李: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称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
[7]留之子:留氏之子。
[8]佩玖〔jiǔ〕: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
译文
小土丘上有大麻,是那留子嗟的功劳。那位留子嗟啊,希望他能缓缓到来。小土丘上有麦田,是那留子国的功劳。那位留子国啊,希望他来食用麦谷。小土丘上有李树,是那留氏之子的功劳。那留氏之子啊,赠给我浅黑的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