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民谚俗语品读(“水从黄河来”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婚恋篇

男子无妇家无主

这里的“妇”指“媳妇”,现代词叫“爱人”。在中州传统文化里,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如果没有娶妻,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家还不能算是完整的家。而且无论男子年龄多大,只要没结婚,都算没成家。足见婚姻在中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宁拆十座庙,不坏一门亲

佛教在中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为了成全一对婚姻,宁肯拆除十座庙也在所不惜!中州人重视婚姻的鲜明态度,不能不让人动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论男女,都有最佳的婚育年龄。因此,到了婚嫁年龄,就要该娶的娶,该嫁的嫁,切莫辜负了大好年华和应负的家庭责任。

女大不可留,留来留去结冤仇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终归是要嫁人的,父母不能因为“舍不得”而横加阻挠,以免落个受埋怨甚至结怨仇的结局。

姑娘我十八九了,肚子里也有了。再不给我找个婆家,就让你出丑了

小伙儿我十七八了,胡子也扎了。再不给我找个老婆,我就要出家了

这是流传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民间俗语,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民间婚姻状况:早婚现象普遍,小伙儿十七八、姑娘十八九,就早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婚姻由父母做主,无论是小伙儿找老婆,还是姑娘找婆家,都必须通过父母。然而,对爱情的渴望,是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被轻易扑灭的。小伙儿赌气“要出家了”,姑娘警告“肚子里也有了”,就活生生地展现出了年轻男女急于出双入对的决绝。

老丈人,不是人,恁大闺女不出门,搁到屋里眼气人

这是流传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一对年轻男女,尽管已经订了婚,但是女方父母想让闺女在娘家多干几年,一直不同意闺女出嫁。小伙子实在等不及了,就写了这么一个字条,趁夜黑贴到了女方家的大门上。女方父亲看到后,十分生气,不仅不让姑娘出嫁,还扬言要退婚。小伙子的父母赶紧上门赔礼道歉,请亲朋好友说合,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后来,小伙子如愿以偿,婚后生活美满,贴字条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成为当地的笑谈。

一个好女人,福佑三代人

对公婆,是好儿媳;对丈夫,是好妻子;对子女,是好母亲。如果上溯,对爷爷奶奶,是好孙媳;如果下延,对孙子孙女,则是好祖母。一个好女人,带来的福佑,何止是三代五代啊!

结坏一门亲,祸害三代人

与“一个好女人,福佑三代人”相反,如果娶了一个品行不端、心地不善的女人,轻则上让父母受罪、下让子女受累、自己夹在中间受气,重则给一家三代带来灾祸。选择配偶,不能不慎之又慎。

种不好庄稼一季子,娶不好媳妇一辈子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州农村,种庄稼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然而,种不好庄稼大不了影响一季的收成,而娶不上好媳妇则会影响一辈子的幸福。择妻之重要还用赘述吗?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中州人择偶,比较看重“门当户对”。除了物质条件外,还十分注重道德品行等方面的一致性。当然,此说还有缘分使然的意思在里面,提醒人们既然已经成了一家人,就是一种缘分,应当特别珍惜。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鳖亲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恋爱婚姻更不例外。情不投意不合是很难走到一起的。当然,投什么样的情、合什么样的意,每个人的选择不可能完全相同。婚姻质量的高低也正取决于这个不同的选择上。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为什么偏偏就遇上了他(她)?这就是缘分。而缘分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机缘。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一旦遇上了,千万莫错过!

千里姻缘一线牵

姻缘的缔结是种种因素的综合,常常含有这样那样的偶然性。而正是有了这样那样的偶然性,才更显得机缘的难得与可贵,才更需要我们珍惜与把握。

八百块,九套衣,车子手表缝纫机

送彩礼的本意,是为了表达对新娘父母的谢意和对新娘的敬重。至于彩礼的多少,并没有一定之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家庭,数量也各不相同。20世纪70年代,送彩礼最多的,是八百元现金、九套衣服、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总计二千多元,曾被讥讽为“高价女”。和今天的“婆子四十二三儿,房子盖在路边儿,门口停辆小车儿”,另加“五金”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强扭的瓜不甜

瓜不熟,强摘下来自然不甜。没有感情作基础,即使强行凑到了一起,也很难幸福美满。这和“捆绑不成夫妻”是一个道理,体现了中州人婚恋观中的珍贵情愫。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良禽择木而栖。”要想娶到心爱的女子,只有努力使自家成为繁茂的梧桐树。

有这一堆儿灰,不怕驴不来打滚儿

驴常常在灰堆里打滚儿,有了灰堆就有了驴来打滚的可能。然而天下那么多灰堆,驴为什么一定要到你这里来打滚呢?所以,谈婚论嫁,自身条件过硬是前提。自信是必须的,但也不能过于自傲,等着人家往你怀里扑。古往今来,光开花不结果的事屡见不鲜,值得借鉴。

好家儿,好家儿,屁股冒烟儿

“好家儿”指家境宽裕的人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州农村,如果谁家有个摩托车之类能“屁股冒烟儿”的物件,则足以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那时的你家,可曾是“屁股冒烟儿”的“好家儿”?

弯刀对准瓢切菜

刀是弯的,瓢是凹的,凸起的刀刃对准凹下去的瓢,不是刚刚好吗?一句“弯刀对准瓢切菜”,把天造地设、相得益彰的意思表现得活灵活现,足见民间语言的丰富多彩。

戴眼镜买车穿——各买对眼

“车穿”是旧时牛车车轮上的一种铆钉。戴着眼镜买车穿,显然是为了挑拣自己最能看上眼的。那么,哪个最对眼,唯有心自知。这和人们择偶时的心态是完全一样的。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婚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的千里姻缘一线牵,有的对面相逢不相识。因此更应该珍惜。

好汉没好妻,赖汉娶个娇滴滴

条件优秀的男子,往往自恃优越,不肯俯身去追求优秀的姑娘,反倒把机会让给了那些勇于追求的“赖汉”。这种现象着实耐人寻味。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婚姻是感情与物质的统一,感情虽起着主导、决定作用,但物质条件的影响力也不可低估。不少物质条件较差的男子择偶时,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降低标准,甚至“委曲求全”。这自然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变通。

挑挑挑,拣拣拣,挑个窝窝扣住眼

“窝窝”又称窝窝头,是用红薯面、玉米面、高粱面等杂粮面制作的食物。男女双方找对象,自然少不了挑挑拣拣,但这种挑选一定要适度。如果一味地苛求完美,错过了应该把握的机会,那么其结果就很可能是适得其反。

隔布袋买猫

旧时,中州农村的婚姻,大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双方连起码的了解都没有。因此,不少人尤其是婚姻不幸福的人,说到婚姻,常常自嘲为“隔布袋买猫”。

剃头挑子一头热

旧时的理发匠又称剃头匠,其基本装备是一个火炉子和一个装着脸盆、盆架和剃头刀具的木盒子,行走时用一根扁担挑着,故有“剃头挑子——一头热”之说。这里借用剃头挑子,讽喻那些单相思之类的现象。

仰脸老婆低头汉,不做活也吃饭

“老婆”泛指成年女性,“汉”即成年男子。意思是,那些习惯于仰着脸的女人、低着头的男人,是不用付出体力劳动就可以养活自己的,因为这些人都是心思较重的人。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的准确性有多大,但毕竟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总结,大家不妨就此作些观察。

高大利亮白

“高大”指身材,“利亮”指行为,“白”指皮肤。身材高大、动作利落、皮肤白皙,这样的女子在以农耕为主的旧时农村,无疑是最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中州农村男子择偶的理想标准。

男子嘴大吃四方,女子嘴大吃家当

在中州的传统面相学里,男子嘴大是有福气的象征,而女子嘴大则是不会过日子的表现。道理何在?不知道。此说的片面、绝对和不科学,显而易见。

小鸡下大蛋

中州有句俗话,“妈矬矬一个,爹矬矬一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见身材矮小的母亲养育出高大健壮的儿女来,故有“小鸡下大蛋”之说。

低老婆高腔

这里说的“低老婆”,意思是个子低的成年女性,说其往往嗓门比较高。实际情况也不尽然。人们之所以使用这句俗语,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这种生理现象,而是借助这种生理现象,让“低”与“高”形成对比,讽刺那种强词夺理的人。

男人头,女人脚,只能看,不能摸

古往今来,男女有别。别说头和脚了,其他地方也不可以随便乱摸。否则,你懂的。

说媒只说媒,管你对齐不对齐

“说媒”指介绍对象。红娘牵了线、搭了桥,但能否把这根红绳拉紧,最终拴到一起,能否共赴鹊桥最终“与子偕老”,完全取决于当事者个人。这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一个道理。

媒婆的嘴,保丁的腿

“媒婆”是旧时农村专门从事说媒的妇女,“保丁”则是旧时专门给保长当差的人。前者全凭巧舌如簧,把男女双方往一块撮合;后者则是仗着为保长鞍前马后奔波,谋一份衣食。对此类人的言行,是否应多一分警惕呢?

新人过了房,媒人撂过墙

“新人”指新媳妇,“过房”指结婚。新媳妇结了婚,作为介绍人的媒人,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至于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那就全靠小夫妻自己了。

小媳妇头上挽个纂——当个大人使

旧时代,中州农村存在收养童养媳的陋习。待童养媳长到十四五岁,就可以圆房成亲。成亲前,通常要把童养媳的头发盘起来,像成年妇女一样挽个发纂,标志着从此就是大人了。

小媳妇挨打——又一顿

在流行童养媳的旧时代,一些穷人家的女孩子,几岁就到了婆家,遇到不贤惠的“恶婆婆”,挨打受骂便成了家常便饭。“小媳妇挨打——又一顿”成了民间俗语,足见这一丑陋现象之普遍。现在人们使用这一俗语,多是在受到批评时,表达一种无奈或自嘲。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大姑娘”专指那些从未结过婚的年轻女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中州人迎娶新娘,大多以轿子为交通工具。大姑娘坐婚轿,自然是头一回的事儿。

生米煮成熟饭

中州人自古把婚姻看得很神圣,既要求内容,又讲求形式,典型的说法是“明媒正娶”。即使领了结婚证,但如果没办婚礼就住在了一起,也容易被人们笑称为“生米做成了熟饭”,意思是“已经那样”了。

择日不如撞日

中州人结婚,通常要选择吉日良辰,但也有变通的时候。只要双方都觉得合适,就可以随机定个日子。这就叫“择日不如撞日”。

好日子怕天占

旧时人们结婚,事先都要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一个好日子。但那时没有天气预报,不可能准确推算出婚礼那天的天气,只能顺其自然。于是,便有了“好日子怕天占”这一说。

疙瘩妞儿上婆家,不是刮风就是下

“疙瘩”指不明事理,“妞儿”指姑娘。按中州民间习俗,姑娘结婚,要事先选择黄道吉日。但也有偏偏遇上刮风下雨的,于是有人便借着这个由头,调侃新娘子是个“疙瘩妞儿”,逗趣新娘,活跃气氛。

二百五,挑盒子,一球打个歪脖子

旧时,中州农村迎娶新娘,要先派一个能说会道之人,挑上肉、酒、点心等“四色礼”,提前赶到新娘家,专门接受新娘家的挑剔和发难。而且无论新娘家如何为难,他都要装憨做傻,坦然受之,故称“二百五”。此民谚是新娘家的孩子们故意编派、耍笑“二百五”时所吟唱的。

三天没大小

中州人特别讲究辈分。相互之间,哪些可以开玩笑,哪些不可以开玩笑,是有很多规矩的。但新娘子进门头三天,这些讲究会宽松许多,所以有“三天没大小”之说。但也仅限于非直系亲属。而在直系亲属之间,该讲的规矩是必须要讲的。

人不闹房鬼闹房

闹房是民间婚礼的一项重要程序。不仅为了渲染喜庆的气氛,据说还有性启蒙的功能。所以,新婚当晚,男方家人会早早备好一桌酒菜,欢迎亲戚邻居来闹洞房。如果没人来闹,男方会觉得很尴尬,起码是没人来捧场。至于“人不闹房鬼闹房”,无非是特别强调闹洞房的重要,毕竟谁也没有见过鬼闹房的样子。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

既然做了人家的媳妇,俊也好丑也罢,迟早是要见公婆的。因此,没必要遮遮掩掩,更不必战战兢兢。做人如此,做事亦如此。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在旧时的婚姻观里,丈夫是一家之主,肩负着养活一家人的责任和义务。妻子嫁给你,你就有责任让她吃饱穿暖。尽管此说有贬低妇女社会能力的成分,但从家庭责任和激励丈夫的角度看,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装钱的匣子

旧时习俗,男主外、女主内。最理想的夫妻关系,是丈夫在外面打拼,大把大把地挣钱;妻子勤俭持家,善于积累财富。

妻贤夫祸少

古往今来,妻子都是丈夫的得力内助,有的甚至是丈夫的主心骨,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丈夫的言行。如果妻子贤淑善良,丈夫就可以大大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为妻的当以贤德自励,当丈夫的也当择言而行。

少年夫妻老来伴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从两情相悦、同床共枕,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步比一步升华、一步比一步珍贵。

一日夫妻百日恩

做一日夫妻,便有百日的恩情,那么,十日、百日、千日呢?既如此,又何必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斤斤计较甚至反目成仇呢?

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半路夫妻”指再婚的夫妻。满堂儿女的分量竟然不如半路夫妻重,可见夫妻关系是多么珍贵!

贫贱夫妻百事哀

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一种情感和境界。但生活又是现实的,离不开起码的生活保障,贫贱夫妻生活中必然会遇到比常人多得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如果仍能坚贞不渝,自然分外珍贵。

薄地丑妻家中宝

旧时,中州农村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比较严重。那时,土地尚是私有制,如果土地肥沃,就很容易为恶霸势力觊觎。妻子长得太漂亮,也容易为恶霸势力垂涎。但如果土地贫瘠、妻子丑陋,则可以减少被恶霸势力侵扰的风险,故称之为“宝”。此民谚与其说是一种自我慰藉,倒不如说是对当时丑恶现象的控诉!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夫妻本是同林鸟,这话不假。但即使是鸟,一旦遇到惊扰,多数也是雌雄一起相伴逃走,而不是自顾自地“各自飞”。夫妻之间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太可悲了。

白菜都有个心

心心相印是夫妻之间最基本的思想基础和感情需求。就连白菜这样的植物尚且有心,何况相互托付一生的夫妻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既然如此,为人处世就要将心比心,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这才是夫妻之道。

家里有个嘟噜虫,一辈子不受穷

“嘟噜虫”指爱唠叨的女性。事实上,说你吵你唠叨你,恰恰说明她在乎你、关心你。有时即使说得不对,也起码是一种提醒,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少受损失。这样一来,自然就不会“受穷”了。

多年媳妇熬成婆

旧时代,中州农村的婆媳关系不仅仅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遇到蛮横霸道的婆婆,儿媳妇挨打挨骂便是常事。做媳妇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多么地渴望自己有朝一日翻身当婆婆。“多年媳妇熬成婆”,正是当时媳妇们的心声,当然,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心理调节。

牙和舌头不搁

“不搁”的意思是不和谐、不配合。牙和舌头同居一室、密不可分,但也有牙齿咬着舌头的时候。夫妻相处也是如此,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夫妻应该正视这种现象,妥善处理矛盾,力求和谐共处、密切合作、相互促进。

不是冤家不聚头

正如没有矛就没有盾,不成夫妻就不可能有夫妻间的烦恼与纠纷。既然成了夫妻,相互间发生矛盾就是难免的,大可不必斤斤计较,更不可耿耿于怀。否则,夫妻就可能做不长久。

打是亲,骂是爱,又亲又爱用脚踹

夫妻之间,没有马勺不碰马桶的。但如果把“打是亲,骂是爱”作为家庭暴力的借口,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有谁见过正常的人扇自己嘴巴子的?除非是神经病!

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枕的一个枕头

一番大实话,寸心各自知!

用着了抱怀里,用不着推崖里

这是小夫妻呕气斗嘴时,女方常说的气话,其中不乏撒娇含嗔的意味。放眼社会人际关系,这种现象也不鲜见,只不过撒不得娇含不得嗔罢了。

腰里别茄子——生外心啦

中州有一种紫色的茄子,外形与人的心脏相似。因此,人们便用“腰里别茄子”,形象地讽刺那些出轨的男人或女人。

当面教子,背后劝妻

尊老爱幼、长幼有序,是处理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对子女的教育,一般可以当着外人的面进行。但对妻子的劝导,则要分外注意场合,尤其是不能当着子女或外人的面,这是对妻子起码的尊重。

老两口拍半夜——说说算了

“拍”指“聊天”。因为年龄的原因,尽管老夫妻就夫妻之间的事聊了半夜,其结果只能是嘴上说说。现实生活中,“心有余而力不逮”的现象比比皆是,虽然无奈,但也在情理之中,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做亲是一家

“做亲”指结为亲家。既然结成了亲家,双方的荣辱兴衰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尤其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两家从此成了一家。

一个女婿半个儿

女婿虽说是外姓人,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同样是家庭的一员,同样享有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中州人心目中,女婿和儿子相差无几,故有“半个儿”之说。

老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一个女婿半个儿,何况又是从天而降的儿,怎能不越看越喜欢呢?就冲着这份恩情,做女婿的,也应该对妻子及其亲人倍加珍惜。

侄女随姑

旧时代,中州农村曾流传一种落后的婚俗,叫“侄女随姑”,即舅舅的女儿,可以嫁给姑姑家的表兄弟,谓之“亲上加亲”。辛亥革命后,此旧俗渐被废止。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旧时,中州农村多视女孩儿“早晚是人家的人”,是“一门亲戚”。因此,在财产分割时,往往把女孩排除在外,故有“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之说。这显然是封建落后的观念,也是违犯现行法律的。

寡妇门前是非多

贞节观念是中州农村的一种传统观念。寡妇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引来飞短流长。而且在旧社会,寡妇常常是弱者中的弱者,很容易受到地痞流氓的滋扰。所以,才有了“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社会形象。

兴看不兴招,招了有“老猫”

“招”指动手动脚,“老猫”指凶恶的猛兽。这句民谚的意思是,对于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美好事物,尤其是漂亮异性,可以远观、可以欣赏,但绝不可动手动脚。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剩饭难热,后婚难结

“后婚”指再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再婚都会遇到分外复杂的家庭关系和财产纠葛。加上人们对再婚的态度总是不如初婚那么欣赏和赞美,因此当事人心理上难免会多一层顾虑,故有“后婚难结”的感慨。

坟头土没干,急得扇子扇

旧时代,寡妇再嫁常常为人所不齿,尤其是丈夫新丧即再嫁的。因此,就有了“急得扇子扇”这一极具讽刺挖苦的俗语,也把旧时代的封建陋习形象地记录了下来。

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

20世纪80年代,收音机、录音机已在中州农村普及开来。一些女方索要彩礼时,便在“三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之外,又加了“一响”(收音机或录音机)。“四十八条腿”则泛指箱子、柜子、桌子等家具,“四十八条腿”形容很多。

婆子四十二三儿,房子盖在路边儿,门口停个小车儿

这是2000年前后中州农村一些女孩择偶时,所希望的男方家庭背景。婆子年龄四十二三,便于帮助照看孩子;房子盖在路边,出行方便,还便于做买卖;门口停个小车,说明家境殷实。值得注意的是,女方考虑的只是男方的家庭背景,而不是以前的物质索要,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万紫千红一片绿

近年来,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农村彩礼的数量也在大幅提升,一般是币值100元的人民币一千张、5元的一万张,50元的多多益善。因为币值100元的人民币是红色的、5元的是紫色的、50元的是绿色的,所以,形象地称之为“万紫千红一片绿”。当然,这笔钱绝大多数女方家长会作为嫁妆陪送给女儿,也算是对女儿成家立业的祝福。

疤瘌眼,去赶集,偷他丈母一条席。

丈母丈母你别撵,我是竹园的疤瘌眼

这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广泛流传于中州农村的一首民谣。其中的竹园是个地名,疤瘌眼是指眼皮上因害眼病而留下伤疤的人。疤瘌眼赶集时偷了一条席,没想到偏偏是丈母娘家的,而丈母娘竟然不认识自家女婿。短短一首民谣,把当时的婚姻习俗以及缺医少药的生活状态,渲染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