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毛发的结构
毛发斜插进皮肤,位于皮肤内的部分为毛根(hair root),位于皮肤外的部分为毛干。表皮下陷形成毛囊,毛囊包裹毛根,其末端与毛囊组成的膨大部分为毛球(hair bulb)。毛球的基底部凹陷进真皮组织的部分为毛乳头(dermalpapilla)。毛乳头包含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可为毛发提供营养,并使毛发具有感觉功能。大多数的毛都有立毛肌(arrector pili muscle),立毛肌一端附着于毛囊,自上而下依次成为茎部和球部,中间的部分是立毛肌延伸至皮脂腺导管开口部分。立毛肌与毛的粗细有关,面部、腋下、睫毛等处的毛无立毛肌。
(1)毛发[图2-2(a)] 毛发是由角化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的,露出皮肤表面的部分为毛干,毛干从内向外,其结构依次分为毛髓质、毛皮质和毛小皮。
图2-2 毛发与毛囊结构示意图
①毛髓质。毛髓质位于毛的中轴,由未成熟的角蛋白网和1~2层上皮细胞组成,其网隙内含有大量空泡和均质状电子致密物质。毛髓质可起到体温调节的作用,可阻止外界冷热的传导。另外,毛髓质可提高毛发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因此髓质较多的毛发较硬。一般情况下,终毛有髓,而毳毛无髓。
②毛皮质。毛皮质是毛的主体组成部分,包裹于髓质外层,约占毛发90%以上的质量,也称发质。毛皮质由数层细长的梭形角质细胞紧密排列而成,这些细胞全部角化,其方向与毛的长轴平行。角化的毛皮质细胞中含有硬角蛋白,此类蛋白富含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不易降解。毛皮质角化细胞内含有黑素细胞,黑素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决定了毛发的柔韧性、颜色、粗细等特征。毛皮质色素减少或由空气填充时,毛发则显白色。毛球部的皮质由类圆形或立方形的细胞组成,沿着毛干的方向,皮质细胞逐渐变为纺锤形,细胞内含有色素颗粒,不含气泡。
③毛小皮。毛小皮由一层无核的鳞状角化细胞呈屋瓦状重叠排列,其方向指向毛干的上方。毛小皮位于毛皮质的外围,可以保护内部的软性结构,可阻挡外界因素对内层组织的损伤。毛小皮细胞和内毛根鞘细胞相连,增加毛发在毛囊中的牢固性。毛小皮是一种发光的半透明薄膜,具有反光性,健康的毛小皮平整、滑润。
(2)毛囊[图2-2(b)] 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包绕着毛发。毛囊成熟过程中,毛囊下侧有三个隆突,最上端的一个隆突形成顶泌汗腺,中间的隆突形成皮脂腺,最下端的隆突形成立毛肌附着处。立毛肌终止于此,当情绪紧张或寒冷时,引起立毛肌收缩,使毛发垂直竖起。毛囊从上到下可分为漏斗部、峡部和毛球。漏斗部从毛囊开口到皮脂腺导管入口。峡部从皮脂腺导管入口到立毛肌附着处。毛球从立毛肌附着处到毛囊底部,向内凸入的部分称为毛乳头。毛囊从内向外可分为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及结缔组织鞘。
①内毛根鞘。内毛根鞘的作用类似于表皮的角质层。内毛根鞘由鞘小皮、赫胥黎层和亨勒层组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细胞质的胞浆中含有毛透明蛋白颗粒。鞘小皮是一层重叠排列的扁平细胞,与毛小皮细胞交错重叠,使毛发固定在毛囊中。赫胥黎层是由两层椭圆形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中含有角化的毛透明蛋白颗粒。亨勒层是由一层卵圆形细胞组成的,通过桥粒与外根鞘相连,该层首先在毛囊中发生角化。
②外毛根鞘。外毛根鞘位于内毛根鞘的外侧,是由数层扁平细胞组成。外毛根鞘的功能类似于表皮的生发层。其细胞呈透明空泡样,胞浆中含有糖原。外毛根鞘的外层细胞呈栅栏状。外毛根鞘基底细胞中有非活化的黑素细胞,黑素细胞受到损伤会被激活,并产生黑色素。
③结缔组织鞘。结缔组织鞘位于外毛根鞘的外侧,与真皮相连接,其中含有同心圆及纵向排列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结缔组织鞘内层为玻璃膜,均匀透明,富有韧性,相当于加厚的表皮下基膜,在毛囊下端1/3处最厚。结缔组织鞘的内层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外层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
(3)立毛肌 立毛肌是附着于毛囊的独立平滑肌束,直径为40~200μm,由梭形的肌纤维组成,外观呈扁圆柱形。立毛肌两端具有弹力纤维,其一端附着在毛囊中部的结缔组织鞘内,另一端斜插入真皮的乳头层,因此立毛肌、表皮及毛囊构成了一个三角区。当立毛肌收缩时,毛囊与皮肤表面垂直,毛发强直;同时压迫位于立毛肌与毛囊之间的皮脂腺,促进皮脂排出。立毛肌的收缩使皮肤被扭转而表面形成许多小凹陷,凹陷之间皮肤则显隆起,呈鸡皮样疙瘩。胡须、睫毛、阴毛和腋毛等处无立毛肌。
(4)毛乳头 毛乳头是毛球基底部向内凹陷的结缔组织。毛乳头与真皮乳头类似,为真皮结构。毛乳头内含血管起到滋养毛球的作用。毛乳头受损,毛发就会停止生长并逐渐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