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3D打印的标准
3D打印标准的制定始于2009年,由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F42委员会首先提出有关3D打印的标准ASTM 52912,2010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261委员会也开始了关于3D打印标准的制定,期间有很多其他国际组织也进行了对3D打印标准的制定。2013年ISO TC/261与ASTM F42两个组织开始一起制定有关3D打印的标准,现行的有关3D打印的标准基本以这两个组织合订的标准为主。
中国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后面简称为标委会)于2016年成立,代号SAC/TC562。标委会主要负责的专业范围为增材制造术语和定义、工艺方法、测试方法、质量评价、软件系统及相关技术服务等。截至本书成稿时,已经发布了6项国家标准,分别是:GB/T 35352—2017;GB/T 35351—2017;GB/T 35022—2018;GB/T 35021—2018;GB/T 37463—2019;GB/T 37461—2019。6项标准的代号及主要内容等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发布的标准代号及其信息
在此之前,只有中国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一些关于增材制造设备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GB/T 14896.7—2015;GB/T 20317—2006;GB/T 20318—2006;GB 20775—2006;GB 25493—2010;GB/T 25632—2010;GB 26503—2011。各个标准主要内容见表1-2。
表1-2 国内关于增材制造设备的标准
在标准计划方面,除了上面已经制定完成的6项标准外,标委会还有1项国标计划正在批准,7项国标计划正在起草。这8项国标计划的计划号和内容如表1-3所示。
表1-3 标委会未发布的国标计划的计划号及主要内容等信息
在国际标准方面,在ISO和ASTM两个组织联合制定标准之前,ISO制定过ISO 27547-1:2010标准,该标准主要是关于激光烧结的条件对所成形制品的影响、通过激光烧结制备热塑性材料的试样时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以及无模技术制备试样的一般原则。
F42和TC/261联合制定标准之后决定将增材制造标准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①协调现有的ISO 17296-1和ASTM 52912术语标准;②标准测试工件;③购买增材制造部件的要求;④设计指南。其中,①③两方面由ISO进行召集和制定,②④两方面由ASTM进行召集和制定。
ISO与ASTM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的联合标准主要有以下5个:ISO/ASTM 52921:2013;ISO/ASTM 52900:2015;ISO/ASTM 52915:2016;ISO/ASTM 52901:2017;ISO/ASTM 52910:2018。五个联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如表1-4所示。
表1-4 五个联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联合制定标准之后ISO单独制定的标准有以下3个:①ISO 17296-3:2014;②ISO 17296-4:2014;③ISO 17296-2:2015。其中①主要是关于测试方法的标准,②是关于设计/数据格式方面的标准,③是关于工艺类别和原料概述方面的标准。ASTM单独制定的标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测试方法;②材料和流程。其中测试方面的标准只有两个ASTM F2971-13和ASTM F3122-14,前者主要是关于汇报增材制造试样的数据的标准规程,后者是关于评估由增材制造工艺制造的金属的机械性能的标准指南。而材料和流程方面的标准有很多,例如ASTM F2924-14、ASTM F3001-14、ASTM F3049-14等,这里不展开说明。
目前ISO与ASTM两个组织还在不断地制定一些新标准,其中正在审核的标准有25项,这25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般原则;设计;数据格式;资格原则;环境健康与安全;材料挤出;金属粉末床。25项待审核标准分类及主要内容见表1-5。
表1-5 ISO与ASTM制定的25项待审核标准分类及主要内容
随着ISO和ASTM两个组织对3D打印标准制定的不断深入、不断严格、不断细化,3D打印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一定会有更多的应用,让人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