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臣共治的天下(这就是中国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科举考试

宋代,有这么一位奇人:不读《诗》《书》《礼》《易》《乐》,却文思敏捷;没看过一部兵书,却谋略过人。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宰相赵普。

赵普年轻的时候,在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的手下出任官职,他很能干,工作非常出色。刘词去世之前给后周世宗柴荣写了一封遗表,将赵普推荐给了这位皇帝,赵普因此才得以在后周朝廷里任职,并因此结识了同朝为官的赵匡胤。赵匡胤和赵普交流了一番,觉得赵普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才,赵普也觉得赵匡胤是一个很出色的人物。英雄惺惺相惜,赵普和赵匡胤的关系非常要好,以至于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皇位,都是赵普为他出谋划策。

北宋建立之后,为了稳定政局,宋太祖赵匡胤让前朝宰相继续任职。赵普虽然没有宰相的权力,但作为赵匡胤的心腹大臣,赵匡胤有事情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还不确定如何解决的时候,总会去找赵普商议。他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远比宰相大得多。

这天晚上,宋太祖顶着漫天的风雪,来到了赵普的宅邸。这可把在屋里烤火取暖的赵普吓了一跳,赶紧把宋太祖迎进屋内。

知识链接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书。从南宋以后,“四书五经”就成为儒学的基本书目,是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儒家典籍。

“官家冒着风雪来微臣这儿,想必不是小事吧。”赵普拨了几下烤炉里的炭火,一边招呼妻子端上好酒好菜,一边表情严肃地问。

宋太祖拍了拍身上积累的雪花,沉吟道:“我想到天下还没统一,辗转反侧,有些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一下。你觉得北方和南方,先向哪个下手比较好?”

赵普沉默一阵,比画着说:“先打南方吧。如果咱们先打北汉,北边的辽国一定会出手。”

赵普的战略果然不错,赵匡胤很快就成功地统一了中国。

知识链接

《太平御览》

宋太宗赵匡义喜欢读书,太平兴国二年,他下诏命李昉等大臣将崇文院中的藏书编辑整理,定书名为《太平总类》。

书籍编辑完成后,宋太宗每日阅读,因此将这部书更名为《太平御览》。因为书中编辑整理了大量现在已经遗失的文献,所以这部书弥足珍贵。

已经解决了来自外部的威胁,接下来就该解决隐藏于内部的威胁了。有一天,赵匡胤问赵普:“你说这几十年来,皇帝换了十几个,征战不断,老百姓始终不得安生,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呢?”

“陛下,主要是因为君主的实力太弱,臣下的实力太强大了。如果能够想办法解决了臣下实力强大的问题,整个国家才会稳定,而且也不会年年打仗了。”

赵普一说完,赵匡胤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赵匡胤和赵普就开始谋划如何削弱实力强大的臣子。

之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然后他们又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终于将大部分权力都集中在皇帝赵匡胤的手中,大臣们再也没有机会来发动叛乱了。

赵普为开创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几百年的新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赵普书读得少,赵匡胤就劝诫他要多读一些书。所以赵普在退朝之后,一回到家中就将自己关在书房中读《论语》。久而久之,东京城内的达官贵人们都知道赵普每天退朝后去读《论语》的事情了。宋太宗赵匡义即位(976年)后,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问赵普:“别人都说你每天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我所有的知识都来自《论语》这部书。在以前的时候,我通过从半部《论语》中学到的谋略来辅佐先帝取得了天下,现在就用剩下的这半部《论语》来辅佐陛下治理天下。”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很有名。赵普读书虽然不多,但是能把书中所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活学活用,这也是他能够用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