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工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参考文献

[1]朱玲,周翠红.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

[2]杨天华,李延吉,刘辉.新能源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卢平.能源与环境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4]潘一,张秋实,佟乐,等.油气开采工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4.

[5]彭永灿,秦军,谢建勇.中深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

[6]郭肖.非常规油气田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7]王步娥,宋开利.致密油气开采技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8]雷宇,李勇.气举采油工艺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9]LYONS W著.采油采气工程指南[M].王俊亮,郭昊,钦东科,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10]刘丽,赵跃军,曲国辉,等.特殊油气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

[11]廖传华,耿文华,张双伟.燃烧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12]袁士义,王强.中国油田开发主体技术新进展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4):657-668.

[13]析创伟.玉北6块油田开发方案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8.

[14]武毅.辽河油田开发技术思考与建议[J].特种油气气藏,2018(6):96-100.

[15]刘凡.水驱油田开发生产调控优化方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4):69-71,125.

[16]李玉红,常毓文,吴向红,等.长期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的影响[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4):117-122.

[17]赵兵杰,张建护,王克宽,等.国内开孔设备现状及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造船,2009,A1:683-687.

[18]殷国瑞,屈泰来.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探析[J].云南化工,2018,45(2):172.

[19]呼红蕾,贺付龙.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艺技术研究[J].化设计通讯,2018,44(12):49.

[20]刘聪.新肇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效果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8.

[21]温锐.浅析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J].化工管理,2018(21):168.

[22]李瑞.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8,25(4):154.

[23]殷永强.石油开采中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4)31.

[24]程亚敏,李艾玲,马玉琪,等.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J].广州化工,2017,45(7):1-2,13.

[25]朱大雷.四种石油开采助剂在采油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113.

[26]吴奕含.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采技术研讨[J].化工管理,2019(2):212.

[27]昝晨垚,王锴,焦金,等.石油开采中水平井钻井技术的作用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8(28):79.

[28]姚密.绿色低碳理念下的石油开采与绿色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8):180-181.

[29]田玲.海洋石油开采工程[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15.

[30]安国亭,卢佩琼.海洋石油开发工艺与设备[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1]金鑫.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基于YC油田开发工程项目实践[D].广州:暨南大学,2015.

[32]张昕,马晓迅.石油炼化深度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3]刘志坚.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催化剂[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34]ROBERT A M.Handbook of Petroleum Refining Processes.萃取脱硫与分离工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35]ROBERT A M.Handbook of Petroleum Refining Processes.裂化与焦化[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36]从海峰,李洪,高鑫,等.蒸馏技术在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发展与展望[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5,31(2):315-324.

[37]沈波,嵇大勇.石油炼制工艺的催化重整反应[J].中国化工贸易,2018(25):72.

[38]张强.石油炼制加工及常见工艺流程介绍[J].科学技术创新,2018(27):53-54.

[39]杨建伟.石油炼制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4):108.

[40]刘家明,王玉翠,将荣兴.石油炼制工程师手册(第2卷):炼油装置工艺及工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7.

[41]荣尧.石油炼制企业节能减排技术与管理[D].北京:北京大学,2014.

[42]张涛.关于石油炼制设备腐蚀的防治措施[J].化工管理,2017(12):17.

[43]田志仁,夏青.石油炼制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检查常见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1):44-49.

[44]陈俊武.回顾中国石油炼制工业的进步和技术创新[J].化工学报,2013,64(1):28-33.

[45]祁涛,李顺凯,刘锦程,等.石油炼制过程中催化裂化装置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6):91-92.

[46]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加氢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47]张世哲.石油炼制中的加氢技术问题研究[J].云南化工,2018,45(8):60-61.

[48]赵岩,徐建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事故风险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4):857-864.

[49]吴德荣.石油化工结构工程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50]张继群.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用水定额[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4.

[51]黄兴华,刘守超,马红蕾.石油化工生产节能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2):172.

[52]沙莎,崔积山,郭森,等.石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控探讨[J].环境保护,2017,45(5):26-28.

[53]史艳华,叶青松,梁平,等.石油化工过程装备的环烷酸腐蚀与防护[J].材料保护,2017,50(3):68-73,78.

[54]许茸.石油化工技术的新进展[J].石化技术,2018,25(10):228.

[55]师行艳,王军,王熙承,等.石油化工装置脱臭设计[J].化工管理,2018(20):109-110.

[56]张凯博,贾永磊.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5):39.

[57]康明艳.石油化工生产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58]吕斌,郭时金.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设计[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0):27.

[59]罗毅,王娟.石油化工仪表的选择与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6):29-30.

[60]孟凡超.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2):92-93.

[61]刘成玉.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4):70-71.

[62]李海媚.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应用前景探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252.

[63]吴涛.高分子化工材料的现状与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2):14-15.

[64]季学广.浅谈高分子化工材料在我国的发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2):72.

[65]李诗媛,张廷栋,于挺.我国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发展现状[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4):51.

[66]张耿明.高分子化工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发展现状[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9):37.

[67]杜伯学,韩晨磊,李进,等.高压直流电缆聚乙烯绝缘材料研究现状[J].电工技术学报,2019,34(1):179-191.

[68]喻健良,纪文涛,孙会利,等.乙烯/聚乙烯两相体系爆炸特性[J].化工学报,2017,68(12):4841-4847.

[69]陶文彪,朱光亚,宋述勇,等.交联聚乙烯中丛状电树枝的生长机制[J].中国机电工程学报,2018,38(13):4004-4012,4042.

[70]刘炯,林祥,任冬云.压力对低密度聚乙烯熔体黏度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34(2):93-98,104.

[71]王孟,单德才,廖云,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均匀塑性形变热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34(1):50-53.

[72]石素宁,赵康,辛长征,等.微注射成型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微结构及力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8,35(9):2493-2480.

[73]王吉辉,郑威,郭雁,等.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观结构与拉伸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35(1):48-52.

[74]刘丽,刘昕,陈琦波,等.聚乙烯尾气安全回收和利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8,43(2):84-86.

[75]杜伯学,李忠磊,杨卓然,等.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电缆应用与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7,43(2):344-354.

[76]杨乐,魏江涛,罗筑,等.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支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17(8):1339-1349.

[77]张宁,侯斌,张博,等.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分级制备[J].合成树脂与塑料,2018,35(5):10-12.

[78]陈毅明,沃奇中,裘杨燕.综合管廊用聚氯乙烯通信管材的开发[J].给水排水,2018,55(A2):216-218.

[79]单博,张小萍,史伟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改性聚氯乙烯的研究[J].中国塑料,2018,32(2):63-66.

[80]廖怡文,田雨灵,周勇,等.焙纺氯化聚氯乙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8,41(4):43-45.

[81]杨璐.黏合剂用氯化聚氯乙烯的制备、表征及性能[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8.

[82]徐契.硬质交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的制备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8.

[83]王文玲.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共混改性的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8.

[84]胡昕雨,张晓红.阻燃抗熔滴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7):252-254.

[85]张小良,张志凯,沈倩,等.聚酰胺纤维粉尘的爆炸特性[J].中国粉体技术,2016,22(3):22-26.

[86]CHAPMAN W.聚酯和聚酰胺纤维最新进展[J].国际纺织导报,2018,46(8):12.

[87]胡尉博.聚酰胺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6.

[88]宗源.远红外聚酰胺纤维及其织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

[89]孙振华,马建伟.抗菌聚酰胺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产业用纺织品,2018,36(9):1-4.

[90]庞宏伟.导电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6.

[91]周正东.改性聚酰胺纤维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合成纤维工业,2014,37(1):60-65.

[92]刘潇.循环利用聚酯纤维再生资源[J].染整技术,2018,40(4):7-9,36.

[93]赵星,郭江彦.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8,35(4):31-34,41.

[94]李珊珊,乔辉,胡蝶,等.聚酯纤维抗静电改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7,37(9):17-20.

[95]张斌,裴春明,张建功,等.聚酯纤维用于低频降噪的研究[J].中国电力,2017,50(4):94-99.

[96]王鸣义.高品质阻燃聚酯纤维及其织物的技术进展和趋势[J].纺织导报,2018(2):13-22,24.

[97]徐造林,章友鹤,赵连英,等.探析新型改性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J].纺织导报,2018(11):79-82.

[98]白瑛.酸性染料可染聚酯纤维的研究[J].合成纤维,2019,48(1):12-14.

[99]王振安,李楠,吕汪泽,等.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高效制备及结晶取向性能[J].高分子学报,2018(6):755-764.

[100]席诗悦.废聚丙烯腈的高质化利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

[101]赵雅娴,武帅,康震,等.H2O2改性对聚丙烯腈原丝化学结构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9,36(1):85-95.

[102]黄翔宇,宋文迪.连续搅拌釜合成聚丙烯腈的聚合工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33(4):14-18,24.

[103]任元林,王灵杰,刘甜甜.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32(5):130-133.

[104]任元林,张悦,谷叶童,等.含磷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J].纺织学报,2017,38(8):1-5.

[105]李福崇,王琳蕾,李旭,等.链中环氧化溶聚丁苯橡胶的制备及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2018,41(5):331-335.

[106]韩明哲,仝璐,孙福权,等.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性能评价[J].合成橡胶工业,2018,41(3):190-193.

[107]刘春利.芳纶表面改性对丁苯橡胶生热的影响[D].贵阳:贵州大学,2018.

[108]邢震艳,傅智盛,范志强.丁苯橡胶的合成与应用进展[J].弹性体,2018,28(6):68-73.

[109]付宾,杨晓翔.炭黑颗粒对丁苯橡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力学季刊,2017,38(3):510-517.

[110]杨灵娟,何连成,龚光碧,等.乳聚丁苯橡胶共混改性研究现状[J].合成橡胶工业,2017,40(1):75-80.

[111]仝璐,韩明哲,靳昕东,等.双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结构与性能评价[J].合成橡胶工业,2017,40(1):24-27.

[112]姜连升.稀土顺丁橡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

[113]朱寒,郝雁钦,段常青,等.窄分子量分布超高顺式稀土顺丁橡胶的合成与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2018,41(2):88-94.

[114]陆本申.顺丁橡胶装置回收精制系统的优化[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

[115]张浩,于琦周,张新惠,等.窄分布支化结构稀土顺丁橡胶的性能[J].应用化学,2016,33(12):1408-1414.

[116]许晋国.不同品种顺丁橡胶性能比较[J].广东化工,2018,45(7):43-45,25.

[117]王丽静,曲亮靓,解希铭,等.顺丁橡胶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轮胎工业,2018,38(11):667-672.

[118]安晓辉.稀土顺丁橡胶的基本性能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2):216.

[119]薛超.顺丁橡胶溶剂及丁二烯回收工艺模拟与优化[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6.

[120]杨硕.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化工管理,2016(24):58.

[121]廖传华,张秝湲,冯志祥.重点行业节水减排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122]王双峰.石油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6):90-91.

[123]宁奎斌,陶虹,孙晓东,等.石油开采对陕北生态脆弱区地质环境影响成灾机理分析[J].灾害学,2018,33(4):44-47.

[124]陈志谋,胡波,陈金虎,等.利用InSAR技术监测石油开采引起的地表形变[J].测绘通报,2017(11):42-46.

[125]李刚,王启龙,何利蓉,等.石油开采对延安周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矿业,2018,27(A2):51-55.

[126]白玉军,李冬冬,许晋东,等.石油开采中产生的硫化氢危害及防护研究[J].化工管理,2018(27):27-28.

[127]刘金虎,邹若华,张玮,等.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5):113.

[128]李永,张丽娜.海洋石油开发中的环境立法之完善—以规制海洋石油开发溢流为视角[J].求是学刊,2018,45(3):100-107.

[129]崔红梅.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8.

[130]周阳.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的罚款设定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8.

[131]朱作鑫.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价值基础[J].生态经济,2018,34(6):194-198.

[132]殷晓程.海洋石油开发跨界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

[133]彭吉友,隋迎光,左常腾.海洋石油开发中油污染监测现状[J].环境工程,2015,33(A1):737-739,833.

[134]王晓冬.浅谈如何在海洋石油开发中做好海洋环保工作[J].化工管理,2018(16):118.

[135]吴红卫.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安全管理研究:以渤海油田开发为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136]李遐桢,甄增水.论海洋石油开发油污事故赔偿责任限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2):78-82.

[137]邵洪军.论海洋石油开发中的海洋环境保护[J].中国造船,2010,51(A2):665-670.

[138]邱弋冰.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139]柴红云,赵东风,卢磊.石油开采过程中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初步探索[J].现代化工,2017,37(2):17-19,21.

[140]王林昌.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中原油田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41]牛丽春,肖燏杰,陈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四川有色金属,2011(1):45-48.

[142]梁鹏,陈凯麒,苏艺,等.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环境保护,2013,41(1):35-37.

[143]邓晴雯.石化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144]张力军,张鹏国,费良军.油气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42(5):600-605.

[145]江志华,王华,蔡伟叙,等.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初探[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3):52-54,62.

[146]韩胜国.石油开采污染治理调查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节能环保,2018(8):3826-3826.

[147]刘德敏,马晓红.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25-27.

[148]张昌楠.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28(2):49-51.

[149]董培林,寇杰,曹学文.三次采出液处理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150]刘金虎,邹若华,何能欣,等.石油开采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9,(2):79.

[151]李超.石油开采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1):63.

[152]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石油炼制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M].周岳溪,吴昌永,伏小勇,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153]王军键,安莹,周振,等.某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厂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8,38(9):68-72.

[154]吕兆丰,魏巍,杨干,等.某石油炼制企业VOCs排放源强反演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0):2958-2963.

[155]李煜婷,许德刚,冉照宽,等.石油炼制中多环芳烃的排放和消减特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0(6):54-60.

[156]黄春燕.石油化工废气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9):123-124.

[157]徐占杰.石油炼制过程中的清洁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7):79-80.

[158]任艳芳.研究石油炼制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J].中国化工贸易,2018(29):68.

[159]李伟强.研究石油炼制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J].当代化工研究,2018(2):121-122.

[160]程俊梅.某石油炼制污水重大污染源分析与控制对策[J].水处理技术,2014,40(12):115-118.

[161]王天普.石油化工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进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162]宋亚平.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究[J].化工管理,2018(3):65.

[163]刘悦婷.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10):115-117.

[164]董志强,马晓茜,张凌.石油利用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33(6):456-459.

[165]杨春林.石油化工生产中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8(10):62-62.

[166]王璐.超声波辅助石油炼制废催化剂除油实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8.

[167]廖传华,米展,周玲,等.物理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168]廖传华,朱廷风,代国俊,等.化学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169]廖传华,韦策,赵清万,等.生物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170]王安,杜英,林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68-171.

[171]马喜立,魏巍贤.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增刊):61-64.

[172]霍全,窦涛,李聃,等.HL/HW 复合沸石对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9,30(9):907-912.

[173]李聃.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2.

[174]LI D,LI C S,SUZUKI K.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Cs over Al- and Fe-pillared montmorillonite[J].Applied Clay Science,2013(77-78):56-60.

[175]李世刚,王万福,孟庭宇,等.工业污泥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8,3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