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煤炭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对策
煤炭开采是煤炭利用的开端,煤炭只有经开采出来,才能实现其能源化利用。由前述可知,煤炭开采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气体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污染,对于这些问题,可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采取应对措施。
2.9.1.1 技术层面的应对措施
根据表2-9中各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从技术层面采取以下对策,以减轻环境问题的影响。
(1)大气污染的控制
煤炭开采过程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排放的瓦斯气体,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尾煤、煤尘,以及原煤堆场产生的扬尘。针对这些污染源,可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
1)瓦斯气体的控制
瓦斯是一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会产生温室效应;瓦斯也是一种可燃气体,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爆炸。因此,对于瓦斯气体,应尽可能杜绝其排放,防止其积累。
如前所述,瓦斯是与煤伴生的一种气体,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杜绝,因此只能采取加强通风等措施,降低其累积浓度,以减轻对工作人员的伤害。同时应做好作业点的瓦斯浓度监测工作,防止大量瓦斯气体突然溢出而使浓度意外超标的情况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配戴防毒面罩。
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可将其作为一种可燃气体加以回收利用。实际上,对于煤矿产生的高浓瓦斯气体,基本都做到了回收利用,既可有效避免瓦斯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和瓦斯积累导致的爆炸隐患,还补充了能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对于低浓度瓦斯气体,其回收难度较大,回用成本较高。因此应大力开发低浓度瓦斯气体的利用技术。
2)烟尘、尾煤与煤尘的控制
对于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尾煤与煤尘,可充分利用矿井水实现水力采煤,通过水的润湿作用而消除煤尘等的产生;如果不能采用水力采煤,则可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使刚形成的煤尘或已扩散的浮游煤尘从空气中沉降,其沉降率可达90%以上;也可采用除尘设备进行除尘,以减少空气中粉尘的含量。
当然,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采煤过程中的扬尘不可避免,无法做到完全消除,因此,当作业点的含尘量超过标准值时,工作人员要采取佩戴滤尘效果较好的防尘口罩等防尘措施。
3)原煤堆场扬尘的控制
对于原煤堆场产生的扬尘,可采取多种措施:在堆场上覆盖篷布或防尘网,以杜绝或减弱风吹扬尘;定时对煤堆喷水或洒水,以增加表面煤层的水分,减轻扬尘,同时也可使刚形成的煤尘或已扩散的浮游煤尘从空气中沉降;实施表面固化,通过在煤堆表面喷洒适量的抑尘剂,在煤堆表层形成固化层,从而达到防止扬尘的目的。
(2)水体污染的控制
煤炭开采过程中水体被污染的原因是生活污水、矿坑水、选煤废水等的排放,首先导致地表水受到污染,然后在渗流作用下使地下水被污染。同时由于煤矿采空、含水层水位被破坏,进而导致地面塌陷。针对各种情况,可分别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对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
无论是操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还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和选煤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都会导致地表水受到污染,然后在渗流作用下使地下水被污染。为了减缓水体污染,必须对排放的所有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使其达到受纳水体的标准或者回用的标准。
废水的处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无论何种废水,根据其所含的特征污染物的类别,总可选用一种合适的处理方法。具体处理方法可参考相关书籍(《物理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化学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生物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
2)地面塌陷的预防
地面塌陷,大多是由于地下煤层被采空而引起的。因此,可对采空区回填土或充水,以防止地下采空而引起地面塌陷。
(3)固体污染的控制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污染主要来自煤矸石和生活废弃物,可分别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煤矸石的控制
对于产生的煤矸石,应实现专区堆放,堆放点应通风、遮雨,以防止风化产生自燃,避免雨水淋滤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目前,随着煤炭利用技术的发展,煤矸石经过适当的处理,也可实现资源化利用。随着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煤矸石大量堆放导致的污染将不复存在。
2)生活废弃物的控制
煤矿工人及其家属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弃物。对于这些生活废弃物,首先应分类收集,然后根据各自的特性采用合适的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从而消除其可能产生的污染。
(4)土壤及植被保护
在项目区内,应将施工严格控制在规划区域内,以减少土壤表层裸露的面积,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在地面工程建设前,需对项目区内的土壤土质情况进行勘察,以明确表层熟土的厚度,计算各层土壤开挖量,划定堆放点,在地面作业完成后,分别回填深层生土和表层熟土,以保证土壤内部的营养含量;在地面工程建设完成后,需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活动中所产生的建筑废料进行清理,避免因这些材料的难降解性对土壤造成影响。
(5)生态保护
1)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良好的植被生长条件是野生动物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地面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开展树木或草木种植工作,改善项目区域的植被条件,以便为野生动物的生长与繁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野生植被的保护
主要采用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人工恢复主要是结合地形地貌、湿、温度等条件,有选择性地对生长速率较快的本土植物进行种植,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该区域的植被生长体系,减少地面工程建设对原地面植被的影响。
3)林业生态系统保护
施工道路尽量利用林业项目区内现有的道路,若由于地面工程建设需要新修施工道路时,应尽量缩短其长度;针对林业项目区内需要特别保护或珍惜的树种,可在施工前安排人员对其进行移栽;对林业项目区内整个施工用地面积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林木的砍伐 量等。
针对林业地段遭到破坏的植被,适宜采用种植树木的方式,对于树木种植成活率较低的地方,可适当种草或浅根系经济林木;在保证林地原有生态系统组成不变的前提下,在布局上可采取交错分布的种植方式,以促进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发展,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性较强的生态体系;相关检疫部门应对种植所选的树种、种苗等进行病害方面的检疫,防止引入病害。
综上所述,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问题,技术层面采取的对策如表2-16所示。
表2-16 煤炭开采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技术对策
2.9.1.2 政策层面的应对措施
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需从政策层面出发,在政府的引导下,采取如下的应对措施。
(1)研发绿色开采技术
针对上述环境问题,可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污染源的产生,大力研发绿色开采技术,对现有开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以有效降低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具体来说,政府和企业宜研发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从源头上降污,降低煤炭开采对矿区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采取“绿色开采为基础,精准开采为辅助,总量控制为导向”的战略布局,开采应满足安全、技术、经济和环境要求的绿色煤炭资源,将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引入传统采矿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矿山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以实现清洁、高效的绿色开采并防控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失衡问题。
(2)推行绿色精准开采
在研发绿色开采技术的基础上,还需加强基础设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建立绿色煤炭精准开采的研究平台,鼓励煤炭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为煤炭绿色精准开采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政府可以通过颁布煤炭精准开采技术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研发清洁、高效、绿色、智能的煤炭开采技术,并建立国家级煤炭精准开采工程示范基地,扶持区域展开精准开采、智能化开采的工作,实现科学闭坑与灾害防治、生态环境美化恢复的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3)做好生态规划
煤炭开采是一个长远的问题,要将煤炭开采的当下利益与长远效益结合起来,做好生态规划,减少煤炭开采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使得煤炭开采既能获取经济效益又能够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环境评价标准,加大对煤炭开采的管理,转变以往盲目浪费式的开采,向清洁、高效、节能的开采目标努力。另外,煤炭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塌陷、水资源污染和大气污染,相关部门应该对此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