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设计管理典型案例研究及其当代价值——让历史告诉未来
有关历史分期的视角有二,一是从生活方式与科学技术演变的视角;二是通过政治经济与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角度。基于这一共识,理解设计管理的历史与设计管理思想的演进,往往交错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进程中。
于是,在关于设计管理历史学视角的审视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起点:19世纪中叶,更确切地说是1850年左右,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并成为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对生产的管理、设计的对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原本以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单一动力来源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即人力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取代。相应地,如何管理有组织的机器生产体系,也成为新的与必然的时代要求。
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所以工业化生产管理的要求最先在英国被提出,设计管理也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先驱性的尝试。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设计师,包括威廉·莫里斯、约瑟夫·霍夫曼、彼得·贝伦斯等,他们开展了各类设计实践活动,反映了当时的设计师群体结合时代精神演变的主动思考,并希望借助于设计以解决人类文明进程转折时期的社会矛盾。这也解释了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具有设计管理意味与实质的典型案例,并最终由英国设计师迈克尔·法尔(Michael Farr)在1966年定义设计管理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笔者认为,有关设计管理的起点可以界定为19世纪中叶,并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设计管理是结合设计与管理两个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设计管理既是对产品的具体设计工作进行管理,又是对从企业、品牌经营角度的设计进行的管理。
19世纪中叶,本书将之定义为设计管理的起点,或者可以称为“设计管理的萌芽阶段”。而这一时期的设计师或者称为品牌运营者开始纠结于设计与管理的关系,并且面对流水线生产所带来的产品、销售对象、销售方式变化思考设计的使命与社会责任。一方面,设计师的身份独立出来;另一方面,艺术家、设计师、品牌运营者的身份一再错位。
可以进一步基于历史视角将设计管理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设计管理的萌芽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二、企业化的设计管理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三、系统化的设计管理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四、战略资产设计管理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五、知识社会设计管理阶段(21世纪初至今)。
18世纪60年代以后的西方,工业革命引发技术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在时尚话语权自宫廷向资产阶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运营服务于当时上流社会阶层的高级时装屋;威廉·莫里斯应对工业化背景下技术与工艺美术生产方式的矛盾,基于自身设计理念与时尚观,运营了MMF公司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设计管理实践活动;韦奇伍德较早地意识到因设计理念、市场状况、设计师身份的种种变化引发的设计目标与对象变化,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将设计从生产中独立出来,开发差异化的产品系列,一方面协同批量生产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卓越的产品质量和质美价优来抵抗同类产品低价泛滥;更有19世纪美国纺织业的东部沿海纺织项目系统布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尚中心转移并在20世纪逐步实现从纺织生产到时尚创意产业主动转型的典型案例。
从当代设计管理视角审视这些历史进程中的典型案例,不难发现其成功的必然性不仅源自独到而贴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更来自品牌视觉设计标识、组合式设计生产方式,以及全球业务拓展等设计管理萌芽阶段具有前沿性的设计思想与运营方式。
设计管理不断在手工业与机器生产的对立冲突与转译和解中并进,并逐渐实现设计师身份与手工艺人、一般工匠的区别。结合上述典型案例与当时前沿设计管理方式的归纳,还原19世纪的设计管理思想的萌芽与设计师们的集体思考与设计实践。
在某种程度上,本书谈及的多个萌芽阶段的典型案例所折射出来的设计管理思想,已然超越后来迈克尔·法尔的设计管理定义范畴,因而更具研究价值。
刘丽娴
2019年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学院 罗利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