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经络拍打全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总称,分布在腿的外侧和后侧,属表。《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旁,交鼻根,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颌骨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上关,循发际,至额颅(部分经络循行路线)。

【主治病症】

与胃经关系最紧密的腑脏是胃和脾。人体主要依赖脾和胃运化水谷和受纳腐熟食物,使全身腑脏经络得到充分的营养。本经主要治疗五官、肠胃病症及本经循行部位病痛,如腹痛、胃痛、呕吐、牙痛、下肢关节痛等。

【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包括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左右各45穴。

足太阳膀胱经

【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在枕部分出两支向下,分别循行分布于背、腰、臀部,入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在腘窝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后侧,止于小趾外侧端。

【主治病症】

膀胱经在人体背部的腧穴与脏腑分布位置相对应,具有调节脏腑的重要作用。本经主要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本经循行部位等的诸多病症。

【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包括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左右各67穴。

足少阳胆经

【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眦,向上到达额角部,向后行至耳后,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复返向耳后,再沿颈部侧面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部(部分循环路线)。

◎缺盆部直行的脉:从锁骨上窝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端,再下行到达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主治病症】

胆经贯穿全身上下,联系部位多,功能广泛。所以胆经是养生界的“明星”经脉。本经主要治疗肝胆病、头面五官病症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如急慢性胆囊炎、各种慢性肝炎、胆怯易惊、面神经麻痹、耳鸣耳聋等。

【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包括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左右各44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