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安全文化学的内涵与学科体系
本节内容主要选自本书作者发表的题为《安全文化学论纲》[24]的研究论文,具体参考文献不再具体列出,有需要的读者请参见文献[24]的相关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都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人认为安全文化仅仅属于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不过,近30年的安全文化研究越来越多地证明,安全文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安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它与安全心理学和安全经济学等其他安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一样,有着自己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并有着自身独特的研究目的。甚至说,与其他安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相比,安全文化学的内涵与研究内容更为丰富,研究意义与价值更为重大。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中国现行的学科划分标准将安全文化学正式划归为二级学科“安全社会科学”下的一个三级学科。在此,基于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安全文化学的定义,并论述其内涵、学科基本问题、学科基础与主要学科分支,帮助大家对安全文化学有一个整体性的宏观理解与把握。
1.5.1 安全文化学的定义与内涵
安全文化学不同于安全文化。基于对安全文化现象与规律的哲学思辨,从科学高度审视与考察安全文化现象,运用比较、借鉴、整合与另类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原则,并结合相关文献,将安全文化学定义为:安全文化学以人本价值为取向,以塑造人的理性安全认识,增强人的安全意愿和素质为侧重点,以不断提高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安全显现的文化性特征为实践基础,以安全科学和文化学为学科基础,通过研究与探讨安全文化的起源、特征、功能、演变、发展、传播与作用等规律,指导安全文化实践的一门融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其定义中所有的概念都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际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安全文化学的定义中的有关概念进行一定解释,具体解释如下。
(1)安全文化学以人本价值为取向。①人是安全的主体与核心,安全不仅是人的本能需要(即人类创造安全文化的根本内驱力是人的安全需要,或者说安全文化源于人的安全需要本性),更重要的是人还能创造条件实现安全,即形成安全文化;②安全文化的发展过程实则是基于人的存在方式诉求安全的过程,此过程是通过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然本性,从而预防、避免、消除和控制灾难事故的过程;③创造与发展安全文化的一切环节都指向人,围绕人而展开和生成,离开人而谈安全与安全文化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正是因为人作为诉求安全的主体,以及人在安全中的主导性与能动性力量,才创造、形成、发展了丰富的安全文化。总之,安全文化建构在人本理念之上,即人本理念是安全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安全文化学应以人本价值为取向。
(2)安全文化学以塑造人的理性安全认识,增强人的安全意愿和素质为侧重点。①安全文化学的根本目标是使人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成熟而理性的安全观念与思维来认知与解决已有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特别是要对各种安全问题形成相对理性而正确的安全观念与认识,避免出现一些扭曲的安全观念与认识(如对高危工作与安全事故灾难等的异常恐慌,以及迷信保安等);②安全文化在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安全文化的教化、引导与激发等功能,可显著提高人的安全意愿与素质。
(3)安全文化学以不断提高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水平为目的。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等的集合体,其直接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使人的生产与生活变得更安全、舒适而高效,即提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水平,这也是人们不断创新与再生安全文化的重要动力来源。
(4)安全文化学以安全本身显现文化性特征为主要实践基础,以安全科学和文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为主要理论基础。①就实践而言,安全文化学的现实基础是安全的文化性特征。颜烨指出,安全本身是一种文化积淀和传承,即安全具有文化性,具体而言,安全本身是一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事故灾难的积极防控与深刻反思等,最终形成一系列有形无形的安全成果(如有形的安全器物,无形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与安全民俗等),即形成人类的“安全文明”。②就学理而言,安全文化学主要是安全科学与文化学两门学科相互融合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即是安全科学与文化学直接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学科产物。因此,安全文化学应主要以安全科学和文化学为理论基础,这也是安全文化学的综合交叉学科属性的直接体现。安全文化学产生与建构的主要理论与现实基础,如图1-3所示。
图1-3 安全文化学产生与建构的主要理论与现实基础
(5)安全文化学是一门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新兴应用型交叉学科,即安全文化学主要研究安全文化学理论与实践。①安全文化学诞生于人类的安全生产与生活领域,这是因为安全文化的直接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安全经验与理论经总结、归纳、传播、继承、优化和提炼等形成的安全文化成果;②安全文化学旨在通过对安全文化学理论的研究,以期将相关安全文化学理论用于指导与服务人们的安全文化实践,这样还可再次升华并发展成为新的安全文化研究内容与理论,即丰富与完善安全文化理论。
此外,对于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与内容等学科基本问题,笔者将在本章1.5.2与1.5.3部分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1.5.2 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本问题
明确一门学科的学科基本问题是建构这门学科并推动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极有必要基于安全文化学的定义与内涵,系统阐释并明晰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本问题。一般而言,学科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学科研究对象、范围、内容与目的等。
1.5.2.1 研究对象
顾名思义,安全文化学即是研究安全文化的学科。换言之,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安全文化,包括一切安全文化现象、行为、本质、体系及安全文化产生、发展与演变规律等。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布局应是立体的,即所有人类安全文化构成整个安全文化网络体系,安全文化学研究对象如同坐标一样设于其中。这是因为:①就纵向而言,安全文化学研究对象涉及安全文化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及其各历史剖面上的安全文化;②就横向而言,安全文化学研究对象涉及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种类繁多;③就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而言,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物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与情感安全文化(情感安全文化贯穿于其他4个层次)5个层次,如图1-4所示。
图1-4 安全文化学研究对象的扇形结构
由上述分析可知,应基于不同的构成和层次,确定与考察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即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的确定与考察需多角度、立体式地理顺研究思路和脉络,以保证尽可能做到总揽全局并有的放矢。
1.5.2.2 研究范围
确定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是明确安全文化学研究内容的基本前提,为此,有必要明晰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由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已有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和实践可知,目前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就内容而言,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和情感安全文化等与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方方面面。
(2)就空间尺度而言,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先后按“核工业领域的安全文化→高危行业(如交通、矿山与危化品等)的安全文化→一般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文化→大众(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城市与国家等)的安全文化”逐步拓宽与延展,特别是随着风险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来临,开展大众安全文化研究已是大势所趋。
总而言之,正是对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才使人们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安全认识及保障等达到越来越高的程度,从而推动社会安全发展。需指出的是,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并未一成不变,随着时代变迁与人及社会安全发展需求的变化,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会逐步继续拓宽与延伸。
1.5.2.3 研究内容
就理论而言,安全文化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就会必然存在着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文化学研究,就是要揭示安全文化现象的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把握其制约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从而引出科学的结论和对策,为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服务。简言之,安全文化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类的智慧与实践在人类安全生产与生活方式(包括安全思维方式、安全制度方式与安全行为方式等)上的表现及其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层次、重要层次与辅助层次3个不同层次(见表1-8)。
表1-8 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内容
1.5.2.4 研究目的
安全文化学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究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即达到减少事故,实现人安全、舒适而高效地生产和生活。具体而言,安全文化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可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该层面涉及诸多的具体研究目的,笔者仅列举部分)两个不同层面(见表1-9)。
表1-9 安全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5.3 安全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基础及主要学科分支
1.5.3.1 学科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理应都在整个科学技术系统中占有一个恰当的地位(从而具有确定的学科性质),安全文化学也不例外。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学者在分析与总结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安全文化学说以后,短短几年,诸多安全文化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掀起了安全科学(特别是安全管理)领域的一场文化革命。安全文化学说提出近30年来,其研究与探索在全球盛行不衰。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践界,安全文化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均异常活跃,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因此,无论是从国际上还是从国内来看,安全文化学说都在不断发展、日益成熟,已经成为安全科学学科中的一门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分支学科。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现代科学技术作出不同分类。一门学科的性质,可以从它归类后的位置或多或少地显示出来。按照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上升到一般的抽象程度,人们把科学技术从低到高划分为4个阶段:工程技术、技术科学(或应用科学)、基础科学与哲学。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文化学还算不上一门基础学科,只能归属于应用学科之列,是文化学或“人学”的一般原理在安全科学(特别是安全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按照研究对象的范围,人们把现代全部科学划分为9大门类,其中7大门类的对象范围层依次缩小,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的范围比自然界小,而且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它研究与人思维相对而言的行为,因而不是西方管理科学发展第二阶段上的那种“行为科学”)、军事科学(军事行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行为)、艺术科学(艺术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与行为);其他2大门类是数学科学和系统科学,它们的研究对象横跨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与行为等一切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文化学似乎可归属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文化艺术,但又似乎不能完全归属于五者当中的任何一个,也许应该看成是这五者交叉应用于安全科学(特别是安全管理)领域的结果,即安全文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此外,显而易见,简单讲,即从学理上讲,安全文化学是安全科学与文化学的直接交叉与融合。综上分析,目前,笔者比较赞同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中对安全文化学的学科性质的定位,即安全文化学(代码6202160)隶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社会科学(代码62021)。
当然,说安全文化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安全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这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围,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的。此外,安全文化学作为一门极其年轻的学科,在发育成长过程中,以它巨大的魅力,在广阔的研究领域内,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大家发挥各自研究专长,分别从安全哲学、文化学、安全管理学、安全史学、安全伦理学及美学等不同角度探索安全文化学说产生、发展的规律性及实践方法,并从安全人性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社会学、安全教育学与安全行为学等众多学科中吸收大量营养,使得这一学科领域中各种思想表现活跃,各种思想纵横驰骋,显示出较高的知识熵,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这门学科的内涵,使它呈现出明显的交叉边缘学科属性。因此,安全文化学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还要看人们能够把它创造到什么程度。
1.5.3.2 学科基础
就学理上而言,安全文化学是安全科学与文化学的交叉学科,其同时隶属于安全科学与文化学,其主要理论基础应是安全科学与文化学原理与方法。此外,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主要受社会类型、环境特点、重要安全问题、历史发展、经济状况与宗教背景等的制约,涉及诸多社会科学,特别是安全社会科学问题。而且,安全文化传播与效用的发挥也需依赖于自然科学,特别是需以安全自然科学知识为支撑。
为明晰其他外界因素对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安全文化学研究还需以哲学(安全哲学)、管理学(安全管理学)、教育学(安全教育学)、历史学(安全史学)、法学(安全法学)、行为学(安全行为学)、社会学(安全社会学)、心理学(安全心理学)、伦理学(安全伦理学)、经济学(安全经济学)、传播学、人类学与语言学等学科,以及相关自然科学(安全自然科学,如安全系统学与安全人机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为支撑。换言之,安全文化学的理论基础应是以上各学科理论的交叉、渗透与互融,如图1-5所示。
图1-5 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础
1.5.3.3 主要学科分支
以已有的安全文化学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基础,借鉴文化学的主要学科分支,并基于安全文化学的审视交叉法(其属于安全文化学的方法论范畴),可从安全文化学视角审视与安全文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或将安全文化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交叉研究,由此交叉融合形成安全文化学的5门主要学科分支,即安全民俗文化学、安全文化符号学、安全文化史学、安全文化心理学与比较安全文化学。在此,对安全文化学的主要学科分支进行扼要解释(见表1-10)。至于上述各安全文化学的主要学科分支的学科基本问题等,将在本书第7章进行详细介绍。
表1-10 安全文化学的主要学科分支
此外,就理论而言,从安全文化的空间特征来看,还比较可能形成的安全文化学学科分支有企业安全文化学、家庭安全文化学、行业安全文化学与公共安全文化学等。除企业安全文化学外,鉴于上述其他安全文化学学科分支的研究内容较少、学科内涵较为单一、实践需求较低等原因,故实际上很难形成一门独立的安全文化学学科分支。而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学而言,过去的绝大多数安全文化研究均主要是围绕“企业安全文化”展开的,实践需求极高,现已有企业文化学这门学科。因此,由此推理,企业文化学是未来数年极有可能发展起来的新的安全文化学学科分支。
思考题
1.简述广义文化观与狭义文化观的各自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列举几种国内外典型的文化的定义。
3.安全的定义是什么?
4.安全文化定义的要素及逻辑表达式是什么?为什么现有的安全文化定义存在诸多争议?
5.本书给出的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6.安全文化学的定义、内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学科性质、学科基础及主要学科分支分别是什么?请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