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沙颍河流域污染控制管理科技需求
沙颍河流域存在造纸、化肥、食品发酵、合成氨、酿造、皮革、畜禽养殖以及农业面源等多行业的复合污染,导致多种毒害污染物复合污染水环境。针对如此众多的且日益增加的环境化学污染物,国际上相继采取了通过从中筛选出污染物开展重点监测、管理和治理的策略,来达到对众多环境污染物管理与控制的目的。而这一筛选工作的基础就是对各种污染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筛选出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泛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或优控污染物。鉴于沙颍河流域优控污染物背景资料严重匮乏、流域优控污染物清单缺失、流域水质管理目标不明的问题,利用先进分析仪器通过优化沙颍河流域水体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高通量监测技术,建立高通量筛查技术体系。开展大量的野外调查监测、实验室分析,筛查出流域特征污染物类别,根据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和暴露因子等综合评估比对,提炼出优控污染物清单,满足沙颍河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
目前我国地表水环境管理统一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3个方面。该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将地表水依次划分为五类,对应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虽然我国当前执行的水质标准(GB 3838—2002)是以国外的水质基准作为基础进行制定的,但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缺乏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现行标准的划分有待进一步科学化,指标有待进一步健全,尤其是针对区域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指标严重缺乏,使得标准所依据的具体水域的指定功能和保护目标也同样不甚清晰。目前,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水专项的基准研究,我国的水质基准标准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水质标准体系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全国实行同一套水质标准,面对我国地域辽阔,水质条件复杂,不同流域的水体有不同的特征和水质状况。因此国家统一制定的水质基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地表水流域,这就需要在全国水质基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流域各水体的水化学和生物区系等特点对国家基准进行修正,以便得出具有针对性和区域性的特别基准,由此确定与区域相适应的水质标准,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及“水十条”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开展基于流域的重点优控污染物水质基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框架,是流域差异化水质目标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