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简直像遇到了外星人

沼野:今天我们邀请了谷川俊太郎先生和田原先生,想请二位就诗和诗的翻译为主要话题谈谈高见。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谷川先生具有六十多年诗歌创作的经历了,著作多不胜数,一时竟不知从哪儿谈起才好了。田原先生从中国来到日本留学,得遇谷川先生。2003年在立命馆大学写了研究谷川先生的博士论文(后经过改版发行《谷川俊太郎论》,岩波书店,2010年),至今仍在致力于向中国介绍谷川先生诗作这项重大的工作。所以,先请田原先生谈谈谷川先生诗歌的魅力和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作为今天话题的切入点。

田:我是田原。各位好。我是个农村人,来到这种地方就紧张。嗯……我研究谷川先生的作品已经有十七八年了,可能与其说邂逅了诗人,不如说遭遇了外星人更合适。最初,在奈良的天理大学日本语学科学习日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中文诗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剑桥华人世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我把其中一本送给了天理大学的一位日语教师。那位教师在大学的教授会议上向教师们介绍了我的那本书。不久,大学校长说“留学生写的书不是在自己国家而是在别的国家被翻译出版,这实在了不起”。于是大学为我主办了出版庆祝会。在这个庆祝会上,我认识了莎士比亚的研究者——天理大学的小林孝信先生。他朗读了我那被译成英文的诗,说“这个很有趣,能不能请你在我的课堂上聊一聊啊”。当时我的日语水平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好,所以回答说“不行,我不行啊”。小林孝信先生说“在你能说的日语范围内就可以”。于是,我被邀请去了小林先生的课堂。小林先生为我准备了双面印刷的资料。其中一面是我的作品的英译文,另一面是谷川先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但是,我在那次课堂上还没有余力去读谷川先生的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那时候的我,只是拼命在考虑下面用哪个单词,日语助词“て”“に”“を”“は”怎么用才能使语言通顺一些,等等。这样,课程结束后,我拿着资料回到当时居住的天理大学的北宿舍,借着日中词典试着把谷川先生的诗作翻译成了中国语。于是就这样很偶然地我与至今为止没有接触过的作品相遇了,当时我兴奋地在自己的房间里一个人叫着:“这诗太好了!”

来日本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日本有像他这样的诗人。因此,第二天我便拜访了小林先生的研究室,指着手里的资料说:“这是个很好的诗人啊。”小林先生说:“你说什么呢!这是日本最好的诗人啊。”他从书架上取下厚厚的《文艺年鉴》,告诉我谷川先生的住址,建议我说“把你的英文版的诗集给谷川先生邮去吧”。于是,我将英文版的诗集和用蹩脚的日语写的短信一起邮了出去。我真是没想到会收到回信。大概过了一周时间,先是收到了谷川先生手写的明信片,然后收到了装有五册诗集的包裹。那之后我进入了大阪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课程。从那个时候起,我真正开始研读谷川先生的诗,并同时开始了翻译。

我感觉像是遇到了来自神灵的无言的指示一样,我和谷川先生的诗相遇了。没来日本之前,我和很多中国诗人学者一样,对日本的现代诗几乎没有什么正确的认识。当时的中国,不仅经济上落伍了,对世界的现状认识信息也不足,包括我在内大家都认为日本没什么太好的现代诗人。

诗歌与小说或是随笔不同,我一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代表了一个民族精神的风骨。不论经济多发达,如果缺少了有风骨的诗人,那么这个民族精神的水准不是令人怀疑吗?

回溯把日本现代诗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的历史,最早开始着手翻译的是鲁迅的弟弟,即作家、文学批评家周作人。他最初翻译的是石川啄木的两篇现代诗作,大概应该是1920年7月2日用“仲密”这个笔名发表在《晨报》的“文化版”上。我曾经读过研究论文,提到这个报纸当时在北京非常受欢迎,特别是“文化版”在知识分子中很有影响力。周作人在20世纪50年代翻译了《石川啄木诗歌集》(包含短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就几乎没有日本现代诗的翻译作品在中国出现了。所以,至少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石川啄木是作为和歌作家,同时作为日本有代表性的现代诗人而存在的。之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有两册大冈信诗集的译本,一时成为话题。那时候正是反对朦胧诗的所谓的“第三代”诗人们非常活跃的时期,基本上是中国现代诗的黄金期。在那样重要的时期,大冈信的诗被出版了,也逐渐加深了人们对日本现代诗的认识。遗憾的是很多中国诗人对日本现代诗没有多大的兴趣。那时我想把自己翻译的谷川先生的诗发给中国的杂志登载,就寄给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世界文学》这本杂志。

当时中国的诗人和作家了解外国文学的窗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杂志《世界文学》,另一个是归属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杂志《外国文艺》。其他还有南京的译林出版社办的《译林》这本大杂志。但它是以通俗的、流行的东西为主要对象。刚才说的那两本杂志如果能介绍的话,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很多的诗人、作家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两本杂志了解外国文学的。读了我的译作后,《世界文学》编辑部的编辑,非常高兴地决定出版《谷川俊太郎诗集》。诗集收录谷川先生的诗三十六篇,还有随笔。这是谷川先生的作品初次进入中国大陆。

杂志出版以后,坦率地说,我根本没有料到,很快就有百十多种杂志做了转载。杂志的名字因为涉及著作权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说了。当时的中国,只要认为是好东西就随意转载,不通知作家本人也是很平常的事。那时我收到过一位诗人的电子邮件,上面写道:在飞机上读的杂志里转载了谷川先生的诗。这个杂志就是发行量超过七百五十万册的《读者》杂志。很多知识分子家庭会购买这个杂志,也是年轻人广泛阅读的杂志。是登载一些诗、短的随笔等各种美文的杂志,类似于美国的Reader's Di-gest。知道了被转载后我很开心,我记得那之后这个杂志又转载了七八次。

与此不同的是,北京有一本国家级的纯文学杂志《人民文学》也转载了。那之前《人民文学》是只登载中国人作品的,是以中国的作家、诗人为对象的杂志。由于当时的主编是谷川诗歌的爱好者,所以打破了常规,第一次登载了外国人的作品。就这样,谷川先生的作品由于杂志的登载、转载而广被人所知,出版社表达了出版先生诗集的意愿。我今天也带来了一册,这是中国语版谷川俊太郎诗选集的第六册,书名是《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谷川俊太郎诗选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正好,很巧,上个月一个大型的网络公司在北京主办了2013年度全国出版的十五六万册图书中由读者投票评选出百册优秀图书的活动。这本诗集被选为百册之一。日本作家中还有一位是夏目漱石,他的随笔集也入选了。这百册优秀图书不仅仅是文学,也包含有文化人类学、经济学方面的图书。

沼野:谢谢。作为开场白,翔实地讲述了和谷川先生的相识。在这里,有请谷川先生自我介绍并谈谈最近出版的《我》(思潮社,2007年)这本诗集。诗集的开头语谈到了写实主义,我们不明白写实到什么程度。请您朗读一下题名也叫《自我介绍》的那首诗。这首诗也被田原先生翻译成了中文,在谷川先生朗读大作之后,也请田原先生朗读一下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