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致敬战“疫”医院领衔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救人、科研、科普一样都不能少

时间:3月3日,地点:隔离舱,成功撤下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老陈亲手写下“谢谢大家”。这一天,对于54岁的患者老陈和温医一院来说都非比寻常。1月31日,病情急剧恶化的老陈被转到收治重症患者的温医一院,重症的治疗手段都用上了却无法挽救其岌岌可危的呼吸功能,体内的“废气”难以排出,二氧化碳分压一直在93.1mmHg高线盘旋,命悬一线。怎么办?依据诊疗规范,治疗团队为老陈建立了ECMO治疗,一直到撤机前的整整10个昼夜,医务人员和时间竞跑,奋力抢救,老陈成为用上ECMO后还能成功撤机的温州“第一人”,这样的患者全国也为数不多。

隔离舱中老陈撤机后激动地写下“谢谢大家”

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温医一院重症救治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的体现。首先,为了尽早发现重危患者,温医一院变被动为主动,组织6组专家,每日主动联系温州市下属各县市区,采取现场会诊、远程、电话等形式主动摸排重危患者,对重危患者,发现一例转入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因病情重、变化快,又缺乏特效药,使得救治任务十分艰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先后打电话给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团队和复旦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专家,及时给我们提供了远程指导。”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几乎是每天与我们连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有3位专家直接在隔离病房参与救治。正是通过“省内外专家共商、一线二线的专家联动、多学科专家合作”的模式,提高了危重症患者救治成效。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攻关中科研和科普小组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医院在救治开始很短的时间内就总结出“三个专家共识”和“一个专家观点”。“我们的共识中提到CT是血常规、影像、发热三个指标中最敏感的,这个观点比武汉的专家早了一个月。”温州疫情最严重时,群众恐慌心理很严重,医院主动及时与媒体沟通,参加浙江省政府、温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以专业视角分析疫情,解除群众恐慌情绪。组织撰写科普文章51篇,经新华社微热点、丁香园等平台转载,最高单篇阅读量超17万人次。

“疫情过后,我最想做的就是和广大干部、员工一起,沉下心来,认真全面制定医教研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内涵建设,让百年温医一院再绽放新的光芒。”

文/《医师报》 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