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并购与企业成长
企业的成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自身研发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内生式增长,一种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的外延式增长。内生式增长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但却是一个缓慢而又耗时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而且只靠内部的资金和技术,会限制规模的发展。
在当下的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增长的方式。因为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外部企业的品牌、资金、技术、人才、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资源,并且通过有形或无形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带来企业的跨越式成长,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壁垒。
不同的并购类型,促进企业成长的机理不尽相同。通过横向并购竞争对手,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企业成本并增加市场规模。通过纵向并购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有利于交易成本的下降和产业链话语权的增强。通过混合并购,有利于企业发展第二跑道,分散经营风险。最终,并购的作用表现在企业绩效、经营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上。
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一方面是影响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定价,包括上市公司的市值和非上市公司的融资估值。如果采取内生式增长的方式,内在价值反映到市值的过程较为缓慢,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溢价相对少而慢;而并购能够很快提升公司的市值。另一方面是影响企业内在价值,包括企业资本运营和产融结合能力的提升。并购交易的实践能帮助企业组建专业的并购团队,同时,企业创始人和并购团队磨炼了并购各环节与资源整合的实务操作,积累了资本运营和产融结合经验,为企业未来谋求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从并购开始,企业创始人从产品市场走向资本市场,用资本运营和产融结合的力量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图1-2所示,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适用的并购类型不同,并购对企业成长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图1-2 企业的成长阶段
在企业成立初期,作为一个新进入的竞争者,主要任务是抓住市场和机会,让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在此阶段并无并购机会。如果作为卖方,一家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是颇受并购市场欢迎的,但是估值不会高!
当企业迈入快速成长期,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对供产销提出了考验。此时企业往往采用横向并购,通过并购同行企业,获取厂房、设备、人员、技术和资金。同产业间联合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当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期,会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一方面要采用横向并购,目的是获取交易对手的品牌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采用纵向并购,目的是减少上下游流通成本和加强话语权,在行业中设置进入壁垒,扩大市场份额,拥有更宽的护城河。
当企业成功上市,行业进入成熟期,资本运营成为企业创始人的必修课。如何从行业固定的竞争格局中突围,如何规避行业的衰退期,如何分散经营风险,是此阶段并购需要考虑的问题。企业往往会采用混合并购,通过并购新项目跨越行业壁垒,实现企业的战略转移,让经营多样化的同时降低经营风险。
纵观企业成长阶段,并购是促进企业外延式增长的主要手段。通过并购整合,企业在技术层面获得时间上的领先,在市场层面获得空间上的优势,在资本层面取得战略的主动权。
接下来我们以分众传媒为例,讲述并购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江南春通过并购重组将分众传媒打造为新媒体广告公司的巨头。
创办分众传媒前,江南春已经在广告代理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十年。2003年,江南春准备寻求更大的发展。在对媒体行业深入剖析、充分观察和了解广告客户的需求之后,江南春敏锐地发现了电梯媒体的创新商业模式,于是创办了分众传媒。
初创期的分众传媒缺钱,但靠谱的江南春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软银的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笔钱推动了分众传媒在国内商业楼宇联播网的建设与运营。
与分众传媒并驾齐驱的,是另一家瞄准电梯广告的公司——聚众传媒。同样起跑于2003年,聚众传媒也开始在全国大范围地延伸自己的楼宇网络。双方立刻打起了扩张战。
由于电梯广告的创新商业模式被广告市场迅速接纳,分众传媒步入了快速成长期。面对棋逢敌手的聚众传媒,分众传媒不仅在产品市场加快跑马圈地,还在资本市场抓紧融资。以下是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的融资对比(8)。
第一轮融资。
(1)2003年5月,分众传媒向软银融资4000万美元。
(2)2003年底,聚众传媒向上海信息投资有限公司融资2亿元人民币。
第二轮融资。
(1)2004年4月,分众传媒向鼎晖和德丰杰融资1250万美元。
(2)2004年9月,聚众传媒向凯雷融资1500万美元。
第三轮融资。
(1)2004年11月,分众传媒向高盛融资3000万美元。
(2)2005年5月,聚众传媒向凯雷等融资2000万美元。
分众传媒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快鱼”(9),不仅领跑融资速度和规模,还抢在聚众传媒之前登陆资本市场。2005年7月,分众传媒赴纳斯达克IPO(首次公开募股),融资1.72亿美元,创造当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的融资之最。
IPO成为双方的分水岭。“不差钱”的分众传媒有了足够的底气,开始运用并购狙击聚众传媒。上市不到三个月,分众传媒即宣布以1.83亿美元收购框架传媒。于是,分众传媒占据电梯平面媒体市场90%的份额,在细分市场实现垄断。紧接着在2006年,聚众传媒败在了分众传媒的资本运营之下。分众传媒以3.25亿美元并购了聚众传媒。整合框架和聚众传媒之后,分众传媒垄断了楼宇电梯行业,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定价权。
此后分众传媒的并购思路开始转变,此前并购框架和聚众传媒是横向并购做大规模获得垄断,而此时分众传媒开始垂涎更多的广告领域。
从2006年下半年起,分众传媒采用混合并购的方式收购了60多家广告公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经营无线业务的凯威点告、经营互联网广告业务的好耶网络和卖场视频广告老大玺诚传媒(表1-2)。
表1-2 2006—2007年分众传媒收购的代表性公司(10)
分众传媒成为资本市场竞争规则中的“快鱼”,通过并购,江南春将其新媒体的版图一步一步扩张到涵盖楼宇、互联网、手机、卖场、网络游戏、娱乐场所等。
但是并购不是万能药,资本推动分众传媒大肆并购,也让其疏于整合,留下庞杂的业务。遇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本寄希望于混合并购带来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却因为暴力并购和整合不力,成为压垮分众传媒的罪魁祸首。在运营利润出现大幅亏损之后,江南春开始检讨自己的并购策略,他反思道:
“在2003—2008年高速发展的5年中,我们内心逐渐膨胀,目标超越了现实的能力。同时投资者预期也很高,也驱使我们在主营业务快速推升的同时不断通过收购兼并扩大版图。但在这些收购之中,有些项目方向是正确的,但进入时机早了;有些项目缺乏长期的核心竞争力;有些项目缺乏有效的整合,所以市场需求一旦出现问题,这些收购的项目就受到重创,也直接导致了公司股价的重挫,我们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11)
2010年,江南春决意回归主业,于是出售好耶等非核心业务。江南春承认,“收购好耶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回归内生式增长的分众传媒,逐步重获资本市场的肯定。但其后因为浑水的做空,分众传媒决意私有化,于2013年从纳斯达克退市。
2015年,分众传媒借壳回归A股市场。经历纳斯达克的8年洗礼,江南春已内外兼修,不再一味追求外延式增长,而是立足主业、产融结合;不再被资本裹挟暴力并购,而是采用“股权投资+并购”的模式。
除非是很成熟、依靠资源型的公司,分众传媒依然可能采用全资收购的方式。其余的不再谋求全资收购,更多的是先作为战略投资者占股20%,让创业者在所在公司成为重要的股东;当所投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可持续能力显现后,再增资为控股股东或进行收购(12)。
图1-3所示的是分众传媒自成立之初的业绩。2003—2004年为初创期,以内生式增长为主。2005—2008年为快速成长期,分众传媒借由资本力量暴力并购,营收增长至5亿美元规模。金融危机重挫分众传媒之后,江南春反思并购项目和整合问题,着手剥离非核心业务,从外延式增长重回内生式增长。从2010年起,分众传媒的业绩连年增长,并且从纳斯达克转战A股,完成千亿市值的飞跃。
图1-3 2003—2018年分众传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