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虫行天下:繁盛的六足传说》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蓦然回首,感慨良多……
我从很小的时候,便与昆虫开始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说实话,当时的场景已记不太清楚。据父母回忆,那会儿我还在上幼儿园,有次放学和小伙伴们一起用木棍掏沙堆玩,忽然不知从哪里出现了一条毛毛虫——这是我第一次与昆虫如此近距离的“交流”,也是我真正第一次开始观察昆虫。正当我仔细观看的时候,不知是谁用手里的木棍狠狠地戳了它一下,瞬间,一股绿色的汁液便从它的身体里流出。这个场景深深刺激了我,那天晚上我一直没敢合眼,脑海里不断涌现那个画面。
我和昆虫的首次接触是这样狼狈不堪。父母实在看不惯一个男孩子胆量这么小,从那时起,几乎每个周末全家便一起出去,父亲和我到公园里追逐蝴蝶和蜻蜓,母亲则在一边为我们呐喊助威。到了秋天,我和父亲还会一起忍受着蚊子的叮咬,去乱石堆和瓦砾中寻找可以斗架的蟋蟀。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也可能是昆虫本身不可抗拒的魅力,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它们。此后,我便与这些各种各样的小家伙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年前大学毕业,在经历了各种人、各种事情、各种波折后,我结交到一批可以完全信赖且志同道合的挚友。我们希望可以一起将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同时为彼此难得的友谊留下印记,故而创建了一个可以专门为孩子们培养自然博物学兴趣、传授博物学知识与精神的平台,取名“地球记忆工作室”。我很感恩上天的眷顾。在这几年真正开始从事自然博物学工作之后,我不仅认识了许多和我童年十分相似,对自然有着极大热情的孩子们,还结交了一大批与我们有着相同理念的家长朋友们。当然,由于兴趣与工作的原因,我还结识了众多从事自然博物学的业内人士,让我了解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和我们做着同样有趣的事情。
在工作室,每一名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负责自然博物学中的一个领域,有昆虫、植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古生物……最近,我们还加入了负责天文领域的伙伴。当我们相互探讨、设计各项活动时,每一位老师会撰写出自己负责类群的相关内容,一起创作一套自然博物学科普书籍的想法也油然而生——这就是本系列书籍的缘起。
关于本书的内容,我将其划分为5个部分,也就是书中的5个章节。第1章概述了昆虫及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向大家介绍了究竟什么是昆虫、与昆虫相似的动物都有哪些以及人类研究昆虫学的发展历史等;第2章介绍了昆虫的身体结构,着重描述了昆虫触角、口器、翅和足的各类形态与功能;第3章简单介绍了昆虫的分类,包括昆虫30余个家族的识别方法、有趣的习性及一些分类上的最新变动等;第4章介绍了中国的昆虫文化,阐述了昆虫在人类“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关系;第5章介绍了一些与昆虫进行互动的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昆虫、饲养昆虫及拍摄昆虫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等。
当然,昆虫学是一门极为深奥的学科,仅仅通过一本书是不可能将它们全面详尽地呈现出来的,每一名从事昆虫研究的人或昆虫爱好者也会穷其一生持续不断地探索与学习。我们衷心地希望各位读者可以加入我们之中。如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或有一些对昆虫的好奇和困惑,也可以到“地球记忆工作室”中(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地球记忆工作室”)联系我们,期待着我们一起前往野外,共同去探索和发现它们的奥秘!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想要完成本书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此,我要向这些热心帮助我的人士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彩万志教授对本书进行了审阅和校对,提出了诸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慷慨作序。彩老师在我的昆虫之路上一直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关怀和鼓励。在此,请允许我向彩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感谢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张劲硕博士、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视觉主管、中国著名自然摄影师唐志远先生和昆虫科普作者三蝶纪女士为本书撰写推荐语。两位兄长和三蝶姐在我的科普道路上一直给予了诸多的关怀与鼓励,让我可以在事业上蓬勃发展,在此,我要特向这三位一路帮助我的前辈谨致谢忱!
在本书中,我还受到了诸多至交好友的热情帮助,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精美且极为关键的图片。如果不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想要在书中呈现众多昆虫家族的生态照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此我要向这些老朋友们表示感谢!他们是:地球记忆工作室崔世辰、王弋辉、高翔;地球记忆工作室外聘教师、“酷虫星球”创始人陈尽;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李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晔;中国科学院昆明研究所董志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吉申;“蜂言蜂语”创始人张旭;日本仓敷艺术科学大学王传齐;四川蝶类灰蝶科自由学者陈鸣跃以及自然博物学爱好者文楠。另外,著名琥珀虫珀收藏家夏方远先生,“石探记”科学团队专家组成员、“缅甸晓蛇”发现者贾晓女士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精美虫珀图片。正是这些朋友们的无私帮助,才能使得本书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为了能够亲自观察、拍摄到各式各样的昆虫类群,我们需要持续前往野外进行考察与探索。在此,感谢崔世辰、王弋辉、高翔、苏亮、陈尽等好友长期以来的陪伴与帮助。
地球记忆工作室刘怡霄、王紫东、马秀琮、周思佳等好友为本书进行了检查与校对工作,使本书行文更加流畅,特此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各位喜爱自然博物学人士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并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多年来的默默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劳付出,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我还要谨将此书献给我最思念的外公、外婆,他们虽已离我而去,但留给我的种种温暖记忆,将伴随我一生,永藏心间!待此书出版之际,望两位老人可以在天国听到孙儿最缅怀的心声……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