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在平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生命重在平衡”这一富有哲理的命题,是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悟”出来的。尽管起初只是一种感性认识,但久经疾病的反复折磨,才真正领悟到生命平衡的极端重要性,唯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于稳态的平衡,人的健康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我这辈子也真是多灾多难不太平,前后生过四场大病:1963年患两球后视神经炎,差一点让我双目失明;1979年得了重症肝炎,怀疑亚急性重型肝炎,医院下达过病危通知,我也差点送了命;2003年“非典”期间,又得了忧郁症,差点走上绝路;最折磨人也最痛苦难忍的是2007年因免疫功能衰退,带状疱疹在我左侧内耳爆发,高烧5天持续不退,病毒侵袭了大脑,左半球7对脑神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前庭、动眼、面神经)几乎全瘫痪了,平衡严重失调,站都站不稳,更别提走路了,眼歪嘴斜,脸面瘫痪得不成样子,经10次住院治疗,14年持续抗病,虽已基本康复,但仍有不少后遗症。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有些“后怕”!的确,一场大病,一次生命的大失衡,血的教训实在太沉痛了!

病痛光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行,要战胜它必须靠科学知识来武装,方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弄懂、弄通生命平衡的基本原理。这一点,既得益于一生的知识积累,还应感谢疾病对我的召唤,让我下定决心要对生命科学做一次有益的探索。

好在我前半生的工作,同这个“平衡哲理”既相关又相通,因此探讨起来就方便了许多。我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20世纪60年代攻读哲学,70年代开始攻读心理学,这两门学科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使认识水平有飞跃性提高,而且为身心健康和战胜疾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重症肝炎康复后,组织上出于爱护,决定让我提前退休,我当时还未步入知天命之年,正是风华正茂之际,真是想不通,可后来仔细分析还是健康第一,退休可以“退而不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做时间的主人,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安置妥当后,我就集中主要精力钻研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果不其然,只要“钻进去”,到时候就可以“冒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爷是公道的,同时也顺应了前进道路上“前面关了一扇门,旁边可以另开一扇窗”的老话。的确,路是人走出来的,遇到阻拦,可以迂回,继续探索向前。当我潜心研究心理学之后,社会生活中许多话题,就不断地跃入了脑海,责任感逼着我去探究与解答。此后,我笔耕不辍,贴近百姓生活,先后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数百篇有关医学心理、教育心理和儿童心理的文章,让我在心理学领域里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现我已耄耋之年,而且身体还伴有后遗症,那为什么还要撰写《生命重在平衡》这一专著?应当说与名利已毫不相干,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社会的需要,这是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二是新课题、新理念引发了我的挑战欲。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明确的定义,但其丰富的内涵还有待深入解读,绝大多数人仍停在“不生病就是健康”的旧观念上,这就需要加以普及与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仍以“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观作为行动的指南,这不仅不符合“生命重在平衡”的客观规律,而且对老年人还有误导之虞。在此情况下,提出一个有明确指导意义的新理念,比千百个具体的健身提示要重要得多,“生命重在平衡”的理念也由此应运而生。

我认为,自己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理念是公德,如果读者能从书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我将感到十分欣慰!另外,对一个年迈的老人,要单独完成这一重大命题的专著自然也是一次新的挑战,既有难度,又有高度,它涉及面很广,同生命科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中医学、现代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等都有关联。我不仅要了解基本常识,而且还应掌握前沿研究必要的新成果。许多似懂非懂的课题,需要一个个去求知探索,只有真正弄懂、弄通了,才能进行理论的组合与创新,避免犯错误或误导。为此,我带病多年认真研读了大量中外相关的著作,查阅并引证了相关的科研资料与数据。的确,对于身体欠佳的老人而言,这无疑对体能和智能都是一次强有力的挑战,许多老战友都劝我要量力而行,该挂“免战牌”了,我却为自己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专,为探索“生命平衡”提出新的理念、新的见解,而深感老年生活充满活力而高兴。每当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之时,我不仅感到自己心理还年轻,而且感到智能、潜力还可以有挖掘的余地,只要心灵不老,学习求索就永无止境。现在难关已被攻破,已到了“丑媳妇要见公婆”——与读者见面的阶段了!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根据逻辑推理,我把本书分成七章来撰写。

第一章“平衡是中医学的根”,这是理论依据之所在。中医学积2000多年的经验,已有一套完整而特殊的理论体系,“阴阳平衡”不仅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而且贯穿养生和医疗的全过程,中医养生学已经达到“道”的高度,普及推广相关经验,的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生理平衡、心理平衡、社会适应平衡的科学内涵,这“三大平衡”,也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灵魂,社会适应健康是最高层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与社会相适应,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和谐相处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因此,社会适应健康自然是生命健康的最高层次。

第五章“平衡失调”,这也是生命平衡应有之义。生命不可能永远健康、永久平衡,平衡是相对的,无论是生理的、心理的,还是社会适应的,都时刻处于动态,或是在稳态的平衡调节之中,绝对的平衡几乎不存在,总是旧的平衡一被打破,新的平衡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这是生命平衡的根本法则。这也同新陈代谢规律一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旦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终止了。

第六章“平衡管理”,也就是健康管理。平衡管理是健康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生命平衡必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平衡管理绝非老年人的“专利”,而是贯穿生命的始终。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从甫一出生就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看起来很消极,其实这是生老病死亘古不变的定律。所以,健康管理绝不是等到生病之后才去管理,因为每个人的健康资源都有限,早管比晚管好,会管比不会管好。如果等到病了、资源“亏空”了或者老了再去管,请问,那还有多少资源可用?到了老年就不只是资源管理的问题了,而是要想方法,“省”着点用,悠着点用,到那时就像蜡烛头快烧光了,你还有多少“本钱”可以花?

健康管理就是预防在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如神医扁鹊所说:“上工治未病”。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人长寿,有的人短命?除遗传基因外,同自身生活方式的好坏密不可分。以往虽未提到健康管理的高度,但会不会生活与工作大不一样,聪明人不但重视健康投资与管理,而且还懂得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而不懂管理的“拼命三郎”,时常疲劳过度、透支健康,那只能“昙花一现”地过早夭折了,这方面的教训难道还少吗?就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生活原则“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少酒,心理平衡”来说,讲起来只有16个字,若个人不去抓落实,那健康管理不照样是句空话吗?健康管理就是要尽早地去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资源,通俗来说就是要管好“原配件”,因为你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原配件”,所以一定要善待它,爱护它。但管理是具体的、细致的,要一项项落实在生活方式上才行,不能打马虎眼,否则坑害的是自己。因此,从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要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到时肯定有益健康长寿。

第七章“平衡生活超百岁”,这是人生的向往与目标,但真正实现者仍是极少数。这里突出强调了一点,首先你要想活百岁、敢活百岁和会活百岁,如果你连想都没想过,遇上病痛就打退堂鼓了,那怎能活百岁?当然,活百岁绝非目的,唯有健康才有意义。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已讲得十分明白,懂得健康之道的人,都会效法阴阳大道,运用各种方法,有节、有度,既不过之,又不可不及,保持形神合一,平衡适度,就能颐养天年。这里只集中强调两条:一是生活一定要讲究节律、讲究规律;二是生活要讲节制,要讲适度。只要达到了生态平衡,自然也就“适者则寿”了。

至此,对《生命重在平衡》全书内容已介绍完,我的挑战也已告一段落。然而有意义的是,美国科学家对老年人的大脑研究表明,人类智力活动的一个高峰出现在大约70岁时,此时大脑又开始全力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髓磷脂的数量会增加,这是一种促进神经元之间信号快速传递的物质,而这种物质的活跃生产高峰在60~80岁。同样有趣的是,60岁后,一个人可以同时使用大脑的两个半球,这可以使你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如果一个人过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运动、可行的体力活动和充分的脑力活动,智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且还会有所增长。所以不要害怕老,不要封锁自己,要对生活充满兴趣,要学习和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旅游等力所能及的活动,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生活,所有的美好都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联想到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近百岁时完成了医学名著《千金要方》。我在耄耋之年,挑战新著同样感同身受,只要心理不衰老,脑子会越用越灵,潜心钻研不仅能挖掘智能潜力,而且还是疗疾和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借此,奉劝老年朋友们,要振作起精神,丢掉过去不符合科学规律的“老不中用”的负面阴影,顺其自然,努力攀登生命重在平衡的科学高峰!

总之,健康生活指的是自己的身心要与机体内在和外部的环境相和谐、相平衡,处于一种完好状态。从严格意义上讲,健康生活都是个人的事,谈不上什么共性和规律可言。以上所讲的,只是从宏观的角度做了一些强调而已,至于具体方法,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通俗讲是“原配件”不一样,所以保养和维护的方法也不一样。正因为这个缘故,根本就不存在一套适合所有人的方法,而是要突出个性,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并切实有效的方法,凡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要靠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宇宙之中的,因此不同的人,就应根据不同的条件,按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节,乃至不同的时辰,尽量使自己与大自然、与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那就很完美了。

应当说,生命平衡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它是防病抗衰健康长寿的重要法宝。特别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流行之际,与病毒抗争主要还靠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因此,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尽管个人已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生命平衡所牵涉的知识面太多、太复杂,囿于能力所限,书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同仁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不胜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姚勤文

2021年8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