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心理学:荣格1932年的讲座记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译者序

九年前,我喜欢上了瑜伽,不仅仅是作为健身方式的瑜伽,更是作为生命哲学的瑜伽。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关于瑜伽哲学、印度哲学的书籍,也因此知道了浙江大学的王志成教授。那时,在国内还是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的瑜伽,却被王教授真正地做成了学术研究。还记得我忐忑地给王教授发了邮件,我告诉他我想翻译《蛇力》(The Serpent Power)这本书,可王教授却推荐给我这本荣格的《瑜伽心理学》。虽然那时王教授并不了解我,但这个建议却意外地更适合我。一是因为在阅读和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多次参考《蛇力》,才明白真正的印度哲学之精深,它包含了很多“隐秘”的知识,那时的我如果直接着手《蛇力》恐怕是没有能力理解并翻译的。二是我不久后就赴德学习,有机会了解荣格的生活背景,学习了德语,翻译此书刚好在能力范围之内。三是我后来的研究兴趣和课题也正好和这本书让东西方宗教文化碰撞交流的旨趣相契合。四是那时的我因为强烈的文化冲击,以及自身信仰和当地普遍信仰的冲突,产生心理退行,而书中荣格的观点也帮助我逐渐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总体而言,这本《瑜伽心理学》对没有系统受过印度宗教哲学文化教育的人非常适合。荣格凭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将一个西方学者的卓越洞见用平实、详尽、开放的言语缓缓道来。早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就预言了我们现在以及人类未来的精神发展潜力和路径。书中的插图、编者索努·沙姆达萨尼的原注释以及文后的附录,都能帮助读者理解印度原文本之意义和荣格的心理学类比。而我也在索努·沙姆达萨尼的原注释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注解,进一步方便读者对照查阅。总而言之,本书是宗教学、哲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交叉所产生的前沿性成果。

本书中的昆达里尼瑜伽指其哲学体系中的七个脉轮理论,荣格将昆达里尼称为精神客观性。书中演讲的内容可以看作是荣格对印度神话的心理学意义解读,或是对东方文化的解构。解构并非否认,荣格在本书中,通过演讲和对话的形式,用精神分析和人格发展理论中的许多概念来阐述印度瑜伽哲学中的对应概念。他既看到了瑜伽理论中可有效解释和促进人格发展的部分,也提出了其对西方人的价值观不适配的观点。

在荣格看来,瑜伽脉轮理论体现了印度人的心理原型意象,从而总结了在这种文化土壤中人们的内在精神状态。作为全人类中的一部分,他们内在精神有一定普适性,但也有相当大的文化局限性。在荣格那个时代,西方正好掀起一股“东方热”。许多东方学者跑到印度等地汲取学术灵感,比如本书中的霍耶尔教授。这批学者翻译了诸多当地典籍,并在西方兴建东方智慧学校。瑜伽热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但荣格警觉地指出,东方智慧虽然迷人,但是许多西方人却因此产生精神分裂。西方人应该认识到,个体精神发展在不同文化背景滋养下的路径差异。正如荣格所说的:“现下,太多的欧洲人喜于将东方的思想和方式不加检验地植入西方人的心智中。这既不利于我们的本身优势,也不利于理解东方文化的优势。”我在德国几年的生活观察和学术研究中,对这一点也愈加有深刻的体会。

这一启示其实不仅适用于彼时的西方,也适用于此时高度现代化的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在精神文化领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除了西方哲学和宗教,也囊括了印度哲学、瑜伽,等等,本土文化似乎逐渐衰微或是被异化。尤其是近几年来,从西方传来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也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国人的信仰。如今市面上出现林林总总的修行培训机构,虽没有宗教之名,却行着精神修炼、偶像崇拜之实。新时代运动在解放思想的同时,也带来一种反智的倾向。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的修行,往往使得修行者不愿深入研究不同宗教文化经典,区分其不同的文化内核,而只片面追求感受和顿悟,希冀用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最艰深的知识和最高远的洞见。在不够深入了解各个精神锻炼传统的情况下,奉行东西文化大一统,完全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心智与不同宗教修行的不适配性。就像附录中霍耶尔教授尖锐地指出的:“当人们不够了解某事时,就会有将其过度简化的倾向。而那些最喜欢简化世界的人们,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混乱制造者。心理和精神的领域绝无简单之事。”虽然荣格被称为新时代运动的先锋,但荣格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工作是基于谨慎的和理性的比较,找出相互沟通的可能性,以及不可互通的差异点,而不是盲目简单地混淆、混乱,甚至去抹杀各自根本性的区别。在实际观察中,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如果没有一个总摄性的、完整独立的且一以贯之的实践纲领,信仰者往往容易陷入极大的精神痛苦,甚至产生精神错乱的现象。因此本书除了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鼓励和帮助,尤其是王志成教授的精心指导,以及四川人民出版社何朝霞编辑、杜林旭编辑以及蒋科兰编辑为了该书版权和出版所做的工作。尤其想提到这本书有些部分是在父亲的病房里完成的,因此我更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父亲在病榻上对我的祝福和鼓励。我希望能借此书,让荣格这种审慎的研究精神、包容且具有创造性的智慧,也启发更多的学术人和修行人。

张译丹

德国科隆

2019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