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动手能力如何开发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家长抱怨,孩子到了3岁以后变得一天到晚不干正事,总是翻箱倒柜,闹腾个不停。新买回来的玩具,他三下五下就拆得七零八落,一点也不知道爱惜;刚搭好的积木,他说推翻就推翻,一点也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好不容易不再“动”了,他又这边瞅瞅,那边看看,要找出可以让他“整”的新鲜玩意儿。这样使得家长们不得不千方百计地防着孩子,什么东两都放得高高的,生怕一不小心被孩子弄坏了,或者孩子用这些东西伤了自己。
事实上,孩子的这些看似“搞破坏”的行为,其实是他们喜欢动手实践的表现,3岁是孩子精细动作的萌芽期,此时,作为家长,我们要抓住孩子爱动手的习惯,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俗话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我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
1.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脑部活动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的智商如何、创造力高低,都取决于人的大脑机能。鼓励孩子多动手,就能促进孩子脑部的发展,当孩子双手活动时,手指的神经细胞也会反射信息到大脑,因此,家长鼓励孩子的手部活动,对孩子的大脑开发大有益处。
2.多动手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有一个孩子,虽然很聪明,但表达能力差,为了开发孩子的创造力,他的父母训练他用自己的巧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象,让他动手做一些手工,这样能弥补他在语言能力上的不足,他的创造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并能不断地发展。
3.爱动手的孩子更有自信
从小爱动手的孩子,不但更有创造力,在着手完成事情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验证明,孩子的聪明与其从小酷爱手工活动不无关系。曾荣获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尼尔斯·玻尔,他在童年时代就曾接受过来自家庭的手工训练,这让他在后来的科学研究中表现出了敢思、敢说、敢干精神和自信。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
1.为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
比如,引导孩子自制玩具,让孩子综合运用折、剪、画、编、扎、钉、粘等方法做科学小试验,为孩子准备纸、布、线、胶水、磁铁、各种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2.给孩子提供各种材料
为孩子提供诸如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等用具,同时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废纸让他撕,买一些蜡笔教他画,准备积木、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
3.开展各种动手操作活动
比如,用筷子夹玻璃球、撕纸屑做图案,用毛线以ABAB的形式来穿纽扣等游戏,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这些游戏不但让孩子感兴趣,同时能促进他的小肌肉发展。
4.尽早学会使用剪刀
剪刀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做许多家务活儿,还能做手工,如剪纸、做模型等。孩子使用剪刀,各种纸、布都在他的手下发生着移位、组合的形态变化,可以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现在,已经有了专门供孩子们使用的安全剪刀,其刀刃不太锋利,并且剪刀顶端是圆形的。如果一时买不到合适的剪刀,父母可以将家里的小剪刀改一改,以适合孩子使用。孩子使用剪刀时,只要家长在跟前,是不会出事的。并且,在孩子使用后,要把剪刀藏起来,直到他能自如地、安全地使用为止。
5.指导孩子制作手工
父母可从教孩子玩折纸和剪贴开始,指导孩子制作手工。对于3岁的孩子,可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
6.让孩子的小作品变得有意义
父母可将孩子的小作品变成大作品,如将孩子的剪纸放在房子里装饰,把孩子的手工作品摆放装饰,把孩子的绘画涂鸦做成衣服,公仔等。不要太大的花费,网上很多平台可以做到,类似涂鸦这些,就能让孩子动手做的小作品变得更有意义,引发他们的动手兴趣。
总之,孩子天生是动手的行家,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他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因此,父母要从单一的价值观中走出来,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多玩,关键是多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创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