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大脑:认知与思维升级的100个奥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奥秘#21 物体动,光不动

当我们看见阴影移动时,我们会认为是物体在动,而非光源在动。

大脑在感知物体时,会先处理阴影信息。与此同时,视觉系统也会先以阴影作为工具来感知形状。糊弄自己看见3D【奥秘#20】更深入地展示了我们的视觉系统默认光源来自上方。另外,阴影在运动感知上也扮演着某种角色——视觉系统继续假设阴影移动代表着物体在动,而非光源在动。我们知道这两种情况在理论上都有可能,但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忽略了其中之一——快速移动的物体比快速移动的光源更可能出现,不用说,它也更危险。

练习

下面我们通过《盒中之球》的视频静帧来了解大脑使用阴影建构3D场景模型的方式:

视频中,一个小球在3D盒子里沿对角线来回移动两次。第一次,小球看上去是沿着对角线贴着盒子底移动的,阴影紧贴小球底部。第二次,小球看上去是沿着水平线移动的,而且慢慢离开盒子,浮在半空。阴影投于盒子底部,与小球分离。小球两次的移动路径其实是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阴影的移动路径。第一次是贴着小球的,沿对角线方向;第二次是和小球分离的,沿水平线方向。正是这种不同,带来了我们对小球运动轨迹感知的不同。图2-11左边显示的是小球第一次移动的静帧,右边显示的是小球第二次移动的静帧。

现在,请来看更复杂的图2-12显示的《以之字形移动的小球》视频静帧,同样,小球在3D盒子里移动。

这次,小球依然是从盒子的一个角落移动到另一个角落(证据是,它沿着对角线移动),而阴影到处乱窜。盒子上的阴影和颜色的变化,强有力地证明了这次是光源在动,使得影子在动,而不是小球以之字形移动所致(这并不能产生任何阴影和颜色上的变化!)。不过,你依然感觉小球是在以之字形移动。

图2-11:《盒中之球》视频静帧

图2-12:《以之字形移动的小球》视频静帧[1]

原理

当你看见某个场景时,你的大脑便立即构造出对应的内部3D模型,而阴影对该构造过程的影响相当强烈。练习中的第一个视频便可见一斑:仅仅是阴影位置和移动轨迹不同,你的大脑内部据此构造出的场景模型便完全不同。

当我说“内部模型”时,我感觉并不好,因为大部分场景信息都已经在外在世界里,而且只要你移动一下脑袋就可以获得。那为什么要如此麻烦,将其储存在大脑里?原因很可能是,当模糊性存在时,大脑需要用到这些信息。大脑中的视觉数据并不是一张张图片,而是具有外在智力的结构化场景模型,外在智力可以看作智力信息的一种,不过存储于外。

——汤姆·斯塔福德

第二个视频静帧展现了更多大脑在视觉处理中所做的假设(这样的假设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深色即为阴影。另一个假设是,光源一般位于头顶上方(这个假设是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察觉)。这两个假设的共同作用,让普通的二维图像在加上阴影之后,华丽转变成有深度感的三维场景【奥秘#20】

基于所有这些假设,大脑更愿意相信光源一直保持静止,物体四处移动,而不是光源在动。尽管所有线索都指向相反的事实:盒子侧壁和下底面的光线变化与阴影的变化相一致。这些已经足够证明,是光源在动,然而,球的阴影仍然是大脑唯一考虑的因素。为了尽快理解场景的3D信息,大脑并不会那样麻烦,去把视野中的所有信息都考虑在内。它化繁为简——假设光源静止不动。

正是阴影处理的快速导致了这样的错觉。意识层面的认知比这种简陋但快速的感知要慢一拍,且依然受其影响,无论你想怎样以其他方式解构这一场景。

延伸阅读

·克斯登实验室研究人类将视觉转化为对世界的认知的背后,有关视觉、动作和计算的原理,探索我们会从所见中提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会做出怎样的假设。其中,实验者展示了光源静止假设被再次利用而产生的另一种运动错觉——Illusory Motion from Shadows。

·Kersten,D.,Knill,D.,Mamassian,P.,&Buelthoff,I.(1996).Illusory motion from shadows.Nature,379(6560),31.

[1] 感谢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D.克斯登和来自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I.布瑟夫提供《以之字形移动的小球》视频静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