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大脑:认知与思维升级的100个奥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奥秘#6 神经心理学与大脑仅被使用10%的迷思

神经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不同大脑区域的受损者,来研究其对应功能的科学。作为认知神经科学中最为古老的一种研究方式,神经心理学对一再被提及的“我们仅使用了大脑的10%”这一迷思进行了反驳。

关于大脑,在人们所信奉的众多至理名言之中,最普遍的也许是——我们仅使用了大脑的10%。

最近,一项发生在里约热内卢的调查发现,大约一半的人认为10%迷思是真的,[1]而被调查者都至少拥有学士学位。相同的调查若是放在世界其他地方,想必结果也不会相差太大。考虑到它曾无数次地被人肯定,这个调查结果并不让人惊讶。大家以讹传讹,使其甚嚣尘上,以至于有一位作家不禁写道,“10%迷思的保质期简直比罐装午餐肉还长”。[2]

10%迷思从何而来?

究其源头,实在困难。有人声称爱因斯坦曾说过类似的话,但终也无据可查。我们有许多潜能尚未开发使用,这一观点的确无误,并迎合主流文化。弗洛伊德学派同样认为,大脑通常是无意识的。实际上,早在1929年,10%迷思就已经被用来宣传和推销自助类书籍。[3]另外,数字10%因其本身干净整洁而愈发促进了这一迷思的传播和持续存在。

——安迪·布朗

神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脑部受损者及其对应心理影响的科学。作为了解大脑各部分功能的重要信息来源,神经心理学对10%迷思做出了漂亮的回击:如果我们仅使用了大脑的10%,那么哪一部分大脑是你愿意失去的呢?神经心理学告诉我们,假如失去大脑的任一部分,我们都会出现某些功能缺失或运作不良的情况,那么大脑的每一部分都有被用到,而不仅仅是10%。

虽然不得不承认,我们还不能精确地说出大脑每个部分所负责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失去大脑的另外90%。

除了帮助扫除那些流行于大众的伪科学言论,神经心理学还有其他作用。通过观察大脑特定区域缺失后仍旧保持正常的心理功能,我们可以判断大脑的哪些区域和该项心理功能无关。通过研究脑部受损者的案例,看看哪些功能会同时丧失或不同时丧失,我们能判断大脑的哪些区域负责同一项功能或不同项功能。神经心理学的两项早期著名研究发现是关于大脑中两块不同的语言处理区域。一个是以神经心理学家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命名的布洛卡区,它位于大脑额叶,帮助理解和生成语言结构。布洛卡区受损的患者所表达出来的句子,是一个个僵硬呆板的字词,无法成句。另一个是以卡尔·威尔尼克(Carl Wernicke)命名的威尔尼克区,它位于颞叶和顶叶的交汇处,帮助生成和理解语言含义。威尔尼克区受损的患者能够说出语法无误的句子,但是通常毫无意义,令人费解。

另一个能证伪10%迷思的证据,是最近几十年来呈指数增长发展的大脑成像研究【奥秘#2~#4】。大脑成像技术可以测量大脑在进行认知任务时,特定区域的血流增加量。虽然关于成像研究对于大脑功能定位的解释程度如何,仍处于争论之中,但有一点大家确定无疑——大脑中没有“黑洞”(从未被“点亮”过的区域)。实际上,就某种程度而言,神经元(包括大脑皮层)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甚至睡眠中也是如此。

第三个论据为进化论。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昂贵的器官。它虽然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消耗着来自心脏约20%的血液和相近总量的可用氧气。就此,进化论的观点非常直接:耗费如此之大的器官,效率却如此之低,只用了其可用容量的1/10,这真的站得住脚吗?

第四,发展论表明,早期未被使用的神经元很可能在以后无法恢复正常工作。比方说,视觉系统如果在一段相当短的窗口期内没有接收过光刺激,那么其神经元便会萎缩,视觉功能不再发展。如果视觉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特定类型的刺激,比如垂直线,那么它便不会对这类刺激敏感。与此类似,大脑其他区域功能的正常发展同样需要被激活。如果真的有相当大比例的神经元未被使用,尚待开发,那么等到了青春期,它们很可能会变得一无是处。

可以看到,10%迷思根本禁不住批判性思考的考验。不过,还有另外两个因素,让情况变得稍微有点复杂;在某一阶段,这两点都曾被用来混淆视听。

第一点,幼年脑积水患者的大脑中,有一个大“洞”(这个洞为每个大脑都有的脑室,由脑脊液所充满,而脑积水患者的脑室会大很多)。不过,他们依然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许多电视纪录片拿这种情况来哗众取宠,声称我们用不着太多的大脑区域,也能正常生活。事实上,这展示的恰是大脑的厉害之处——如果某些“标准”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那么大脑会让其他区域来代替完成该区域的功能。众所周知,对于在成年期遭受脑损伤的患者而言,这种“神经可塑性”便不再有。正如前文所言,大脑的发展取决于相应的大脑活动。这点同样解释了为什么幼年脑积水患者可以正常生活,而所谓“90%的部分未被使用”的言论也不攻自破。

第二点,关于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的确有一种看似正确的说法。大脑里的胶质细胞比神经元细胞要多,粗略地算,为10:1。胶质细胞起到支持神经元的作用,而神经元携带着大脑的电化学信号。所以,或许可以说,大脑皮层里只有近10%的细胞是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

不过,这并不是10%理论拥趸者所说的内容。相反,该迷思几乎总声称是精神层面上的大脑,而非物理层面上的大脑。就好像说,我们仅使用了10%的潜能。尽管“潜能”是一个如此不可测量的东西,但一开始就把如此精确的数字放在这里并不合适,且引人误解。

尤里·盖勒(Uri Geller)在《尤里·盖勒的心灵力量秘籍》(Uri Geller’s Mind-Power Book)中对“未被开发的潜能”做出了清晰明了的解释:

我们的心灵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然而我们并没有将其充分使用。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只使用了心灵力量的10%。另外90%充满了未被开发的潜能,这意味着我们的心灵只以一种非常局限的方式运作,而未达到100%马力全开的状态。

大脑和心灵的混淆,让问题更为模糊不清,并让10%迷思趁机披上了一层科学的外衣。因为它说的是物理层面上的大脑,而非不可知的心灵。

不过,说到底,大脑有90%只待在那里、未被使用——这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大脑会通过经历调整其功能,这倒是真的——对于神经心理学研究对象而言,这是个好消息。原本丧失的能力,他们中的不少人能重新恢复一部分。另外,大脑在经历巨大损伤之后还能存活,并在一定程度上运作如常,这也是真的。为了理解大脑对损伤的超强抵抗力,不妨对比一下,把1升啤酒倒进喉咙和倒进你的电脑硬盘的区别。需注意,这些事实都不能说明你就有如此精确的90%未被开发的潜能。在你一生中,你需要大脑100%的可塑性和对损伤的抵抗力,来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10%迷思并不正确。不过,它的确提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自我提升的可能性。尽管它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基础,且被发展超过150年的神经心理学所证伪,10%迷思依然存在了至少80年之久。而且,只要人们依然对此满怀热望,它就很可能继续存活下去。

[1] Herculano-Houzel,S.(2002).Do you know your brain?A survey on public neuroscience literacy at the closing of the decade of the brain.The Neuroscientist 8,98–110.

[2] Radford,B.(1999).The ten-percent myth.Skeptical Inquirer.March–April.

[3] 你可以通过阅读下列材料了解10%迷思的所有信息。Beyerstein,B.L.(1999),Whence cometh the myth that we only use 10%of our brains?In Della Sala(ed.),Mind Myths—Exploring Popular Assumptions About the Mind and Brain.及两篇由埃里克·查德勒(Eric Chudler)所撰写的在线论文“Do We Use Only 10%of Our Brain?”和“Myths About the Brain:10 Percent and Counting”。——安德鲁·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