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手足情
封建社会,皇室中兄弟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最典型者,便是曹植、曹丕兄弟之间的王位之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充满悲愤的《七步诗》,便是这种斗争的生动写照。
然而也有例外,北魏时孝文帝与其弟元勰的关系便是另一种样子。
北魏元勰与高祖孝文帝同为显祖献文帝之子。元勰降生时母亲潘氏就不幸死去,那一年,正是显祖驾崩。元勰稍稍长大,刚一懂事,就非要再为父亲服丧,弥补当年初生时不能行孝的遗憾,文明太后不准,为此他哀伤过度,形销骨立,三年中不参加任何吉庆活动。小小年纪就知道尽忠尽孝,这令高祖大为惊奇,从此特别看重他。太和九年(485年),元勰被封始平王,加封侍中、征西大将军,后改封彭城王。高祖一直对元勰深信不疑,让他常在宫禁中参与和决断政治、军事要事,日理万机。
高祖南征汉阳(今陕西汉阳西南),封元勰为中军大将军。元勰因连连受到高祖的封赏,心中很是不安,便当面致谢说:“臣听说,亲疏契和而成双,异同融和而建业,昔日已见之于文章,臣愿再吟咏于今朝。曹魏时陈思王曹植苦求而不得,今日愚臣不求而自来。曹植与臣遭遇大相径庭,曹植再世也要羡慕臣的幸运,陛下宽宏大度,不屑作魏文帝排挤兄弟曹植之类的事情。”高祖一听,开怀大笑,亲热地拉着元勰的手说道:“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因都有才华而相互嫉妒,我与你则是因道德高洁而相亲相爱,就此而言,我们无愧于列祖列宗,你只要按先圣礼教约束自己,努力加勉,不必多思多虑。”高祖这番话发自内心,因为他深知元勰的道德为人,忠君孝祖,敬兄爱弟,兢兢业业地辅助自己成就帝业,是最值得信赖的兄弟和大臣。日后处理政务,统兵征战,处处都重用元勰,经常加官进爵,频频赏赐,并且在病重时再三再四要将社稷大业托付给他。
高祖识人善任,元勰果然不负圣恩,对高祖竭尽忠诚。高祖病重时,他入内守护,进医进药,侍奉得非常尽心而周到;出外则代理朝政,总理政治军事大事,朝野内外都恭谨听命,无人表示异议。他盾来当世名医徐謇来为高祖治病,特地将他召到僻静处,拉着手流泪恳请徐謇无论如何要使高祖痊愈,左右人在一旁见到这种情景都忍不住呜咽哭泣。元勰常昼夜不离高祖左右,每次吃饭都先自己尝过再亲手喂饭,因日夜操劳,衣衫不整蓬头垢面,高祖久病脾气暴躁,常因此大声责骂,元勰都默默承受,依然和颜悦色地悉心照料。高祖仙遐,世宗继位,他的东宫属官们都怀疑元勰有异心贰志,对他处处提防,但元勰对世宗一片忠诚,注意严守做臣子的礼仪,处处小心,行为举止中无一点细小的过失,时间一长,渐渐为人理解,再无人非议。
此后,元勰尽心尽力辅佐世宗。世宗毕竟不同高祖,尽管元勰为保社稷江山功勋卓著,他却不能始终信赖元勰。有尚书令局肇,最善陷害贤良,元勰劝阻世宗不纳高肇的侄女为后,高肇怀恨在心,多次诬陷元勰通敌卖国,世祖轻信,元勰被召入宫中,秘密杀害。一代忠臣无罪被害,朝臣百姓无不伤悲。
【简评】
元勰身仕两朝两帝,始而受宠,终而被诛,其遭遇发人深思。皇帝天下至尊,万民之主,历朝历代为争夺皇位,父子兄弟骨肉相残的事情屡见不鲜。同是皇子,一人登基,其他皇子往往就要遭殃,皇帝最易猜忌,为了保住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根绝后患,常寻出种种借口将皇兄皇弟或流放谪徙,或诛杀赐死,而其他皇子也往往图谋不轨,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待羽毛丰满便树起旗帜反叛。高祖却不然,他知人善任,深知元勰有德操,至忠至诚,并不因他是皇子而心存疑惧,一直授以重任,甚至临崩托付社稷大业。正是他用对其人,才使世宗能”顷利继位,朝中没有因此发生动荡,这正是高祖明智之处。而世宗用人远不及高祖,听信小人之言,纵奸佞冤杀忠臣,朝野生怨,国势受损,经验与教训,堪为后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