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奢以身殉法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臣名叫石奢。一天,石奢奉命巡视全国。临行前,楚昭王对他说:“你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乡看看了,这次可以顺路回去看看,与家人小聚几天。”
石奢听了楚昭王的话非常高兴。说实话,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感到非常亲切;尤其是年过花甲的父母双亲,更是使他日夜挂念、难以安心。只是因为身在朝中,公务繁忙,加之家乡位于偏僻的山野之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回一次家,很不容易。
这一次,楚昭王主动提出让他回家省亲,石奢心里自然是十分的感激和兴奋。感激的是楚昭王对自己的主动关心;兴奋的是自己马上可以回家与父母及亲人小聚了。这机会真是难得啊!
离开都城后石奢严格按照楚昭王的意旨,认真地巡视。巡视完毕以后,石奢让随从人员先回都城,自己则独自一人踏上了回乡的小路。
眼看就要到自家所在的那个村子了,忽听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斗嘴和呼救的声音。石奢便急忙奔了过去,并看见一个人正举刀向另外一个人砍去。
说时迟,那时快,石奢一个箭步蹿上去,紧紧地抓住了那个杀人的凶犯。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一下子惊呆了。原来他所抓住的这个杀人凶犯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父亲。
石奢牢牢地抓住他父亲的领口,非常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随便杀人呢?这可是犯死罪的呀!”
石奢的父亲一看是自己的儿子,顿时松了口气。接着便说:“这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不说,就不会有人知道。如果你还是我的儿子,就放我走吧!”
石奢这时内心异常矛盾,痛苦不堪,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不知不觉,他的手渐渐地放松了。于是,他的父亲乘机奔逃而去。
这时,石奢再也没有回村探望的兴致了。他日夜兼程地返回都城,立即把路上遇见父亲杀人和自己放纵父亲逃走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楚昭王。
他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如果我把他抓住并且判了死刑,是违背孝道的,所以我不忍心这么做;但是把父亲放走了,我就犯了放纵杀人凶犯的大罪。我作为大臣,知法犯法,是应该判处死刑的。请求大王把我处死吧!”
楚昭王是非常爱才的一位君王。他觉得石奢年轻有为,廉洁公正,办事井井有条,实在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现在突然出现了这么一桩事,如果按照法律把石奢处死,真是可惜得很。怎么办呢?
他想了好一阵,才开口说:“在这件事情上,你并没有责任,因为并不是你故意放走了杀人犯,而是你父亲自己趁机挣脱逃走的。我看不要再追究这件事了,你就继续安心料理政事吧!”
不想,石奢这时却说:“对于大王的恩典,我非常感激。
但是对我来讲,不偏袒自己的父亲,就不是孝子;不按国家的法律办事,就不是忠臣。我做了孝子,却违背了国法。因此,即使大王赦免了我,我当臣子的,也有责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石奢说完,就向楚昭王拜谢告辞。可是他一走出宫门,就拔剑刎颈而死。楚昭王和众官员看了,惊叹不已,都为楚国失去了这样一位奉公守法的优秀人才而感到惋惜。
【编后语】古人认为,信是统治者、执政者有效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根本保证,厉行法制,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最高的诚信。楚国大臣石奢省亲时发现自己的父亲杀了人,并使父亲得以逃脱,这事虽然只有天知地知、父知子知,但他却如实地报告了国君,说明他是诚实之人;按照法律石奢应该被处死,国君惜才,有意要赦免他,但他却拔剑刎颈而死,说明他是守信之人。他以死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维护了人们对国家法律的信任,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