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坏性格,都是妈妈犯的错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我知道自己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是来自母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回忆母亲时,这样写道:“她使我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不仅是余秋雨、莫言,很多名人、伟大的人在描述自己的母亲时,总是不乏这几个字眼:温柔、坚强、勇敢、善解人意、有胆识、有主见……也正是这样的母亲,才使得孩子从她身上获得了正向的积极的影响,养成了良好的性格,进而更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
心理学家称,家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怎样的性格,与父母及其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曾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宋庆龄女士说道:“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学校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了作用,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但是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却仍是家庭,尤其是母亲。”
家庭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在亲子教育的研究中也都认为,相对于父亲,母亲在子女性格形成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在孩子未成年,尤其是儿童时期,母亲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生理上来看,母亲十月怀胎,从孩子生命的开始就和他建立了亲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母亲又贴心哺乳孩子,一般情况下,母亲承担了孩子孕育者和喂养者的双重角色,这一特殊角色使得孩子对母亲产生了天然的信赖与亲近感,且常常会不经意间模仿母亲的行为。
其次,从心理和情感上来看,正是因为特殊角色的优势,母亲与孩子之间更容易产生更深入和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得母亲更容易洞察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感受,进而使得孩子对母亲产生更加特殊的情感。研究表明,婴儿在与母亲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母亲能够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因而对她产生信赖,并与之建立了最初的人际关系。
在这样的前提下,妈妈的所作所为在孩子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甚至可以说,孩子的性格即是母亲性格及行为的投影。
母亲的为人影响孩子处理人、事、物的方式和姿态,也影响孩子的学业与身心,并随着孩子的成长,影响着他人生的各个重要的节点直至一生。
说到这,我们不禁会想,如果,妈妈都能像名人笔下的母亲那样,拥有诸多美好的性格特征和品质,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将会更多地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成为一个即使不出类拔萃,也最起码品行纯良、三观端正的人呢?
然而现实中,在不少孩子的口中,在不少孩子的身上,似乎他们从妈妈身上获得的影响往往是以负面的、消极的为主。
对此,很多妈妈十分不理解—我身上也有很多好的地方啊,孩子怎么都不学?我这么勤快,孩子怎么就那么懒呢?我这么勇敢,孩子怎么就那么胆小呢?难道孩子不是会传承、模仿着爸妈的优点去成长吗?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身上不良的品行,诸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力、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继承,因为“坏品质”总是更有活力和传染性,而所有的优良品格则需要加倍的心力才能培植,同时它们对父母的要求也更高。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妈妈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本身优势的性格特征很少,劣势的性格占据了上风;一类是本身具备很多优势性格特征,但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还有就是既具备良好的性格,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那些名人称颂的母亲基本上都是第三类,她们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缺点和弱势,但她们却懂得如何运用性格优势为孩子带去积极的影响。
第一种妈妈,通常是自私、懒惰、易怒、乖张、贪婪……很多恶劣品行的结合体,且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育儿意识的,其孩子如果长期与她生活在一起,必定会受到不良影响。
而大多数妈妈都是第二种,不乏良好的品格特征,却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养出了具备坏性格的孩子。换言之,孩子的坏性格,都是妈妈不当教育的错。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
在这里,我们整理了一份“母亲—子女互动模式”表格。
续表
当然,通常妈妈们对孩子的行为态度并不会局限在一个类型中,往往是几种类型的混合体,相对应的,孩子也会具备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大多数妈妈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有的妈妈雷厉风行、有的妈妈细心温柔、有的妈妈聪明能干……但由于妈妈对孩子不恰当的态度和行为,孩子并不能从她们身上学到这些优点,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受母亲性格劣势的影响并承袭母亲的优势呢?
简单来讲,一句话即可概括:在孩子面前,妈妈既要收敛自己的锋芒,又要适时展现自我。
我可以理解一个妈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一个过于有棱角的母亲,对孩子自尊、自信的伤害远大于其希望通过标榜自身优势对孩子产生的激励。教育孩子不是雕刻艺术品,也不是谈判生意,妈妈不需要用挑剔、批评的眼光。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其实,好妈妈的标准或者说孩子所希望的妈妈很简单,但很多母亲却被自身对孩子抱有的强烈期待所支配,企图用自己最锋利的一角来打磨孩子,反而把自己优势转换成了孩子身上的劣势。
有的时候,请尝试做一个“无知软弱”的妈妈,收敛起自己的锋芒。
当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比如“妈妈这个字怎么读”“这件事情怎么做”,别说他笨,也别急着告诉他答案,可以说“这个妈妈也不太懂,不如我们一起查字典试试吧”。
当孩子因为考试、比赛、第一次尝试一件事情而紧张害怕时,不要说“那没什么可怕的,要相信自己”,而要说“放开去做,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认同并接纳孩子的感受,用“反面榜样”打消孩子的顾虑。
有的时候,你也应该试着沉默,一句走心的话胜得过千万句的唠叨。
“爱唠叨”是母亲的共性,在妈妈们看来,一句话好像在重复几遍后就有了让孩子听从的魔力。实际上,唠叨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想要说服孩子,不妨用心想几句简短而又能击中孩子内心的话,“简短语言+间歇式沉默”远大于唠叨不停的效果。
温和之外,你也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让孩子知道他的妈妈是与众不同的,是令人敬佩的。
妈妈如果一味地“软”和“慈”,就不能够展现出自己的闪光点,孩子也就无法受到积极影响,所以必要的时候,妈妈也要表现一下自己。
在不乐观的处境中,成为孩子的主心骨。尤其在家庭处境艰难或者孩子遭遇失败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冷静坚强和永不放弃,千万不要自己先崩溃,先抱怨,这时候妈妈的所作所为将会给孩子带来很深的影响,有可能成为贯穿他一生的记忆。
做到“软中有硬”,既是慈母,也是严师。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形象,她对待朋友对待家人,总是十分和善,但这并不代表她是一个迁就别人、宠溺孩子的人,相反她对胡适管束很严。她在教育孩子上深谙“恩威并施”的道理,她将母亲的柔情尽可能地给予儿子,同时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她也毫不留情。
总的来说,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妈妈,不关乎身份地位,也不关乎学识学历,而是在于你是否将自身最美好的那一面传递到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