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约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相思[1]

原文

红豆生南国[2],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3],此物最相思[4]

注释

[1]相思:此诗题目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2]红豆:又称相思子,产于岭南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生:生长。

[3]采撷(xié):采摘。

[4]此:这,这种。相思:相互思念,彼此心里想念。

译文

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到来时,能长出很多新枝。

希望你能尽情地多多采摘吧,因为这红豆最能寄托心中的相思。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绝句,又名为《江上赠李龟年》。据记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曾演唱过此诗。

王维从小就非常聪颖,他在少年时就因为会吟诗绘画、通音律而深受皇亲国戚等一些贵族喜欢,常常被邀请去写诗作画。后来考中进士,在朝为官。但没过几年就赶上了“安史之乱”爆发,只得逃离京城。平定叛乱以后,他奉命在皇宫做皇太子的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结识了宫廷乐师李龟年,并成为好朋友,经常会写一些酬赠诗。

诗中以红豆为“点”,展开相思的“面”,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全诗语调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年有人为此诗谱曲传唱,曾经感动满座之人遥望皇都潸然泪下,并很快流行于江南。

知识拓展

1.小朋友,请你说一说,红豆生长在南方还是北方呢?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红豆在什么季节长出新枝叶?请你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杂诗

原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1],寒梅著花未[2]

注释

[1]来日:来的时候。绮窗(qǐ chuāng):雕刻或绘饰得很精美的窗户。

[2]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译文

您从我的家乡来到这里,应该知道一些关于我家乡的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绮窗前的蜡梅花是否已经盛开?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风物景色的思念。

王维在外地做官,一晃离家多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增无减。一天,他遇到一位从家乡而来的友人,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起家乡的事情,聊着聊着,突发感慨,就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

这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方式贯穿情节,简洁而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想要了解家乡状况的急切心情,流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其中询问“我家绮窗前的蜡梅花,开了没开呢?”抒情更显自然而空灵。全诗平淡质朴,蕴含了一种真切的挂怀家乡的真挚情感。

知识拓展

1.小朋友,你知道梅花大约在几月份开花吗?

2.小朋友,请你说说“寒梅著花未”的“著”怎么读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2],每逢佳节倍思亲[3]

遥知兄弟登高处[4],遍插茱萸少一人[5]

注释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所以称为“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位于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东:此指华山以东。

[2]独:单独,孤身一人。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3]逢:遇到。佳节:美好的节日,多指传统节日。倍:更加,格外。

[4]登高: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茱萸(zhūyú):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地,成了外乡的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我就会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远远地就知道兄弟们在今天都结伴登上了高处,只可惜,他们身上插满茱萸登山的时候,却唯独少了我一人。

赏析

这是一首思亲怀乡的诗,是王维十七岁那年写的。当时王维离开故乡,孤身一人漂泊于洛阳与长安之间。他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位于华山以东,所以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依据地理位置,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时有登高的习俗。

于是,诗中通过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个节日场面的描写,抒发了身在异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人们共同的心声,从而引起人们深厚的情感共鸣。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想必许多小朋友都听说过吧?

知识拓展

1.小朋友,你知道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几月几日吗?它又叫什么节?

2.请你说说“茱萸”怎么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