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问候礼仪:传达诚意,完美破冰
问候要暖心,用态度传递温度
问候即寒暄,暄是日字旁,代表太阳,意思是温暖,寒暄则有问寒问暖、嘘寒问暖的意思。所以,问候语的首要原则是:温暖、亲切、贴心,有利于消除陌生感,是让沟通变得顺畅的前奏。
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所以,问候要主动,态度要诚恳亲切,要面带真诚的微笑,双目友善地注视对方,语气热情友好,仪态大方、距离得当,这样的问候才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用态度传递温度,用温度感染对方,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的尊重,而不是流于程序、流于形式,以免对方有被敷衍的不良感觉。
问候要因人而异,实现完美破冰
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段,面对不同的人,我们的问候方式和内容应有所不同。
三种适合陌生人间的问候方式
这种问候方式特别适合陌生人之间初次见面时使用,比如“您好”“早上好”“大家好”。
在比较庄重的场合,初次见面,可以用中国特色的问候语,比如“幸会”“见到您很荣幸”。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
初次见面问候时,以双方的共性为契机让彼此感觉到亲近。比如,用“同乡”“同校”“同姓氏”等作为连接情谊的桥梁。三国时期,鲁肃初见诸葛亮,说道:“我,子瑜友也。”意思是:我是你哥哥子瑜的朋友。于是,在鲁肃亲近式问候之后,就开始奠定了两人的情谊。后来,在《三国志·鲁肃传》中用“即共定交”四个字来叙述两个人见面后马上建立的交情。
四种适合熟人间的问候方式
貌似提问,实际上只是表达问候的见面语。比如“好久不见,最近好吗”“最近忙什么呢”等。这一类问语并不表示提问,只是见面时交谈开始的媒介语,所以并不需要详细回答。这类问候主要用于熟人之间的问候,尽量不用于刚认识或不熟悉的人,以免让对方因交浅不言深,不知如何回应而感到尴尬。
问候时可以使用称赞的语言来拉开交流的序幕,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比如“你气色不错啊”“你越活越年轻了”等。
熟人之间,佳节互致问候、相互问好、彼此问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过年好”“端午安康”“中秋快乐”等。
这类问候只是交流的开端,所以简单的嘘寒问暖就可以,不必深入交谈过多的内容。比如“今天降温,冷不冷?”“今天过冬,吃饺子了吗?”通过季节变化、天气冷暖、风土人情、服饰款式等轻松的、易于回答的话题作为开场白即可,因为寒暄只是社交的前奏。
问候要有次序,奠定得体的沟通基调
一般情况下,双方在社交中,问候应是位低者先行,尊者居其后,也就是地位低者应先向地位高者问候,比如:晚辈应先向长辈问候,下级应先向上级问候,学生应先向老师问候,主人应先向客人问候。
当一人面对多人时,问候的先后顺序颇有讲究,尤其是在正式场合,问候的先后次序原则是:由尊而卑、由长而幼、由近极远。在非正式场合,则可以笼统地集体问候“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