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情绪的因素知多少
我们都知道,人是身心结合的统一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情绪心理不仅关系到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他今后的人生走向。
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孩子脾气怎么这么暴躁,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发脾气”“我的女儿动不动就哭,真不知道怎么开导她”“我儿子总是不爱学习,现在还厌学、逃学了,可怎么办”……其实,这些家长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孩子出现坏情绪的原因。要想帮助孩子认识并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首先就要找到影响孩子情绪的因素,对症下药,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情商。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这个抽象的概念并不存在,他们只能从喜怒哀乐中感受心情的变化,并寻找发泄不良情绪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为此,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心理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和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
首先,我们要爱孩子,让他们感受来自父母的爱。
例如,孩子说喜欢某某老师,因为“她帮我梳小辫”“她常摸我的头”“他带我去他家”等。这里,老师的行为,在孩子心里就代表着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注,所以我们应通过各种形式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满足他们被爱的需要。
其次,满足孩子心理安全的需要。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乐园,儿童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孩子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营造安全、健康、积极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反之,如果孩子得不到相应的关怀和温暖,就会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中,会感到不知所措。
2.家庭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与态度是影响孩子情绪心理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过分迁就和袒护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这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固执、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特点,而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耍性子等。
也有一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漠不关心,任孩子自由发展,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这种心态极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个性。有些家长望子成龙违背孩子的特点、兴趣及发展规律,盲目地给孩子加负,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比其他孩子强,稍有差错就斥责、打骂孩子,使其很容易受到挫折情绪的伤害。
以上这些情况,都要求家长在教育中尊重孩子意愿,尊重孩子的权利,对孩子适度地要求,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地发展。
家庭的结构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悲观、孤僻、无信念感,与成年人难以和睦相处等,因此,给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家,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做父母的责任。
家庭气氛是影响孩子情绪心理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生活在宁静而愉快的家庭中的孩子与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情绪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融洽,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信心十足。如果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则会使孩子情绪不稳定、紧张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严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家长,要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当然,影响孩子情绪的因素有很多,而家长也要认识到,培养情绪力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渐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练习,就能培养好孩子的情绪特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